鄭彩云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在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后,引導學生相互交流,促使學生認知能力及認知水平互促互進,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短時高效。
關鍵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氛圍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一基本理念是我們進行數學教學課改的依據,因此,我在十年多的教改實驗中始終把握以下幾方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籍在于興趣?!笔紫冉處熞浞掷脤W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造一種“不和諧”,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提供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提供動力。如在教授10以內的連加、連減、混合運算時,情境是這樣創(chuàng)設的,講臺作為公共汽車,講桌左側是下車門,講桌右側是上車門,教師扮演司機角色,用兒童化的語言描述:“車上坐著9名乘客,蘭通廠車站到了,下車的有3人,上車的有2人?!痹诶蠋熤v解的同時,學生扮演乘客角色進行活動,其余學生感悟事情的發(fā)展變化過程,經過獨立思考后,提出數學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并將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全班交流,表述出合理解釋后列出算式:9-3+2=8,9+2-3=8。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組織進行乘車活動,大家共同探究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自己發(fā)現數學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加深了學生對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對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了初步感性體驗,這比以往講授型教學的效果強百倍。
二、創(chuàng)設參與空間,培養(yǎng)自主探究意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試驗、調查的機會,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安排好實踐操作的內容,為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知識。如教授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一課時,師生共同準備大量的實物材料,上課以小組為單位,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帶來了什么物體(數學來源于生活),然后組內相互合作,把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由小組推選一名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表述自己是按什么標準進行分類得出結論的??梢园创笮》值?、按色彩分的、按用途分的等,教師都給予了肯定,并適時點撥學生:“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物體是有形狀的,你們會按形狀分類嗎?”再次進行小組合作,按形狀分為四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教師交代名稱后,再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分類后的各種實物,感知每類事物的特征。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輕松、活潑、積極主動,教師適時點撥,教得輕松自如,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三、創(chuàng)設平等學習氛圍,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學生在個體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參與合作交流學習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在互相交流中表現出來的尊重、溝通、包容、分享、互補、競爭氛圍等,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如我在教授一年級下冊購物單元的“買衣服”一課時,讓學生扮演顧客和營業(yè)員,用課本附頁中的人民幣圖片進行活動。營業(yè)員甲生報告教師說:“他買了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應該不找錢,但他還讓我給他找錢?!蔽一卮鹫f:“那你能將不找錢的理由告訴顧客嗎?”甲生認真解釋了理由,非常合理。乙生明白了不找錢的原因是:衣服一件59元,褲子一條41元,59+41=100元,顧客付給營業(yè)員100元人民幣,正好合適,所以就不再找錢。緊接著又出現了“多找錢”與“少找錢”的問題,這時我與學生一起對“付出的錢數、應付的錢數及找回的錢數”三者的關系進行探討,明確:應付的錢數+找回的錢數=付出的錢數,然后通過計算,相互交流解決了問題。這樣在學生互換角色的活動時,類似的問題少了許多,即使有,學生也就自己解決了。再如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后,我提供給學生一個“公園一角”的場景,鼓勵學生從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填寫題卡,比一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多,列得算式多,稱優(yōu)勝組為“聰明快車”,他們也體會到了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悅,更有信心來探索數學知識。然后進行下一輪小組間的交流,互換題卡,共同分析還沒有發(fā)現的問題,以促進全班學生思維的拓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創(chuàng)設氛圍,充分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