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玲
摘 要:漢語言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語言文化,而成語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漢語言文化中的瑰寶。成語具有簡潔明了的特點,其內涵卻比較深刻。在成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內容與文化內涵,使其潛移默化地增強自身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并且樹立起敬仰之心。這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學成語教學為例,探討其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漢語言應有的魅力,并提高其成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成語教學 語言文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127-01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心中埋下熱愛語文的種子,在潛移默化的知識灌溉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水平,并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成語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成語學習興趣,又要提高其成語學習效率。
1 小學語文成語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成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成語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并不高。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對自身的成語教學進行審視,可發(fā)現(xiàn)其中一直還存在這樣的問題:
首先,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與學生都不夠重視成語的積累,在認知上,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成語學習的重要性,甚至學生對成語學習也不感興趣,缺乏成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力量來克服學習困難,而教師也難以在這樣的教學狀態(tài)下提高成語教學效率[1]。
其次,有些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的成語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并沒有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誠然,成語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即便是歷史在變遷,成語依舊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而教師若是在開展成語教學時,沒有注重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則往往只能讓學生記住成語的淺層意思,又或者記住成語的書寫,但是學生對成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卻比較薄弱。這個問題必須要受到教師的重視。
最后,有些教師開展的成語教學不注重引入新的教學活力,使其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與教學過程依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受到教學環(huán)境的熏陶,也就難以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審視自身的成語教學問題,并探尋可以構建高效的成語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成語學習水平與成語實際運用能力。
2 小學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通過故事會的形式來展開成語教學
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喜好,他們都很喜歡故事,教師若是能夠在課堂上組織趣味化的故事會活動,則可讓學生產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保障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成語教學活動時,可通過故事會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成語學習興趣。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亡羊補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到故事會的活動中來。學生可在學習“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基礎上,選取以前自己學過的課文中涉及到的成語,將其用故事的形式來表述出來,展開一場特別的故事會,比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等。通過趣味的故事來讓學生了解源于古代生活的成語文化內涵,并深刻地體會其中的哲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成語學習水平。
2.2 利用課文的語境來學習成語
在教材內容中,有不少文章都蘊含著一些成語,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可將其挖掘出來,再讓學生根據(jù)文本中的相關語境來理解這一成語的內涵。而學生在理解成語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通過剖析成語來理解文本內涵的學習習慣,并潛移默化地積累更多的成語[2]。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和時間賽跑》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語境來理解“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兩個成語的內涵與哲理。尤其是作者將這兩個成語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一句子來進行對比,可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語內涵,感悟其中的哲理。
文章中提到“我每天放學回家,在庭院里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進了山頭,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這些句子就很形象又生動地闡述了時間一點點流逝的緩慢,同時又闡析了時間的珍貴,讓人懂得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道理。在這一語境下,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成語內涵,使其自主思考:“時間流逝得慢時,你的心里有哪些想法?而時間飛快流逝時,你又有哪些感想?”當學生心里有了答案時,就能夠更加懂得時間的珍貴,同時學會與時間賽跑,直到賽過時間,讓自己受益無窮。
2.3 通過融入課外資源增強成語教學
在課內教學資源不夠豐富的情況下,教師要提高成語教學效率,則可融入有效的課外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相關知識[3]。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畫家和牧童》一課的教學中,談及了“兩牛相斗”這一成語,教師可以融入曹植以兩牛相斗作詩的相關學習資源:曹植一直是曹丕忌憚和猜疑的對象,有一次見兩牛相斗了,就命令曹植作死牛詩,而且詩中不可有“牛、井、斗、死”等系列的字,而曹植作的詩顯然流傳千古了。這首詩并沒有提及上述的字,但是卻同樣展現(xiàn)了兩牛相斗、一牛慘死的畫面。借助這一課外資源來進行成語學習,可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漢語言文字的魅力,使其更深刻地領會成語的魅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并且提升其成語知識的學習效率。
3 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成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其教學方法改進的重視,正確解讀成語教學的要求與教學目標,努力通過有效的教學指導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成語學習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賴玉蓉.淺談小學語文中成語的課堂設計[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1):67.
[2] 葉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語巧用例談[J].中華少年,
2017(11):93.
[3] 陳學良.基于成語興趣積累視角的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積
淀[J].課外語文,201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