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概念課的“課眼”——核心問題出發(fā),分析當前概念課提煉核心問題的現(xiàn)狀,提出以“小問題串”提煉核心問題的策略:拋磚引玉,依托“小問題串”導出核心問題;有的放矢,依托“小問題串”提煉核心問題。
【關鍵詞】核心問題 小問題串 概念課 小學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A-0019-02
小學數(shù)學概念課的核心問題是指能揭示概念的本質(zhì)、對概念內(nèi)涵的深化和理解,能突出概念課的教學重點,能促使學生對概念進行深入思考,統(tǒng)領整節(jié)課的一個或者幾個的問題。核心問題“大而深”,教師要用“小問題串”引出本課的核心問題?!靶栴}串”是指一個或若干個小的問題連成一個整體的“問題串”,這個“問題串”從屬于一個核心問題,每個“小問題串”的問題指向是核心問題,為凸顯或者提煉核心問題服務。
一、概念課的“課眼”
小學數(shù)學概念課在教材中占了較大的比重,是一切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學好了概念,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深入學習。然而數(shù)學概念又是抽象的,不易掌握,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緊扣“課眼”——核心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活動中把若干“小問題串”加以提煉,得出核心問題,使教學活動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二、概念課提煉核心問題的現(xiàn)狀
(一)南轅北轍——概念課核心問題的提煉有失偏頗
小學數(shù)學概念課的教學必須要抓住核心問題展開,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與延伸。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提煉的核心問題有失偏頗,如果按照這樣的核心問題開展教學,必將讓課堂教學走偏。
(二)顧此失彼——概念課核心問題的提煉太過雜碎
有的教師認為核心問題就是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認為只要提出了問題,總有一個是核心問題,于是課堂問題滿天飛。由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過于雜碎,無法突出教學重點,學生在回答了一系列問題后被弄得暈頭轉(zhuǎn)向,根本不明白學習本課概念應該掌握什么,所以核心問題的提煉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
(三)斷章取義——概念課核心問題的提煉無延伸性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有很多概念課的教學資源,但是質(zhì)量參差不齊,不少教師為了省時省力照搬一些現(xiàn)成的教學設計上課,根本不考慮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還有的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緊扣新課標制訂教學目標,導致教學知識“斷層”,沒有與中學的知識接軌,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上中學后要重新梳理教學內(nèi)容。
(四)固步自封——概念課核心問題的提煉者局限性
有的教師誤認為核心問題就是由教師主導,由教師提煉,因此整個課堂都是教師主導,教師提問并提煉核心問題,教師處于“壟斷”地位,學生處于“被接收”狀態(tài),只管回答和接收。如此教學,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并運用概念,教師“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核心問題學生無法內(nèi)化。
基于這些現(xiàn)狀,我們提出要精準提煉核心問題,可以借助“小問題串”,在每一個教學步驟設計“小問題串”,以“小問題串”提煉出概念課的“課眼”——核心問題。
三、“小問題串”提煉核心問題的策略
(一)拋磚引玉——依托“小問題串”導出核心問題
情境是導入教學活動的前奏,在情境中引出本課的核心問題是成功教學的開始。2011年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非常重視情境的設置,每一節(jié)課都設置了一定的與生活或是教學內(nèi)容息息相關的情境。這些情境來源于生活,包含在其中的一些數(shù)學信息是本節(jié)概念課教學的要素,圍繞這些教學要素設計的“小問題串”可以引出課題,導出核心問題。
1.依托概念情境,導出核心問題
每一個概念的學習,教材都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生活情境,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情境設計“小問題串”,用這些“小問題串”引出核心問題?!靶栴}串”的設計從情境中來,符合本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jīng)驗,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中的每一個數(shù)學信息設計“小問題串”,進而引出課題并導出核心問題。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一課時,教師這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請同學們估計一下我們的數(shù)學書長、寬、厚各是多少?然后用尺子量一量,小組交流測量結果。
“小問題串”:測量時要注意什么?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者“厘米”精確表示書本的長、寬和厚度?
教材的情境是三個同學分別測量課本的長、寬、厚,這個情境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測量一直都在使用的課本準確的長、寬、厚是多少,學生興致很高。在精確測量的時候,學生發(fā)現(xiàn)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不能表示厚度和寬,這時以“小問題串”——“測量時要注意什么?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者厘米來精確表示書本的長、寬、厚度”引出課題和核心問題——毫米的認識。
2.依托概念情境,襯托核心問題
在概念課的情境中設計的“小問題串”指向核心問題,作用是陪襯烘托核心問題,凸顯核心問題,在每一個教學步驟中通過一步步解決“小問題串”拉開提煉核心問題的序幕。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周長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跑步鍛煉身體的情境導入新課:
這里的情境以學生熟悉的跑步鍛煉身體導入,第一天、第二天都沒有跑完一圈,第三天跑完一圈,本教學步驟的“小問題串”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周”的初步概念,引出了周長的概念。接下來體會周長的概念,揭示主題,以“小問題串”揭示“周”和“長”的意思,從而襯托“周長”的核心問題: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拉開了接下來的深化周長概念學習的序幕。
3.依托概念情境,“沖突”核心問題
概念的學習需要找準切入點,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小問題串”。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是學習內(nèi)需動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nèi)需動力,“小問題串”的設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學習的內(nèi)需動力,從而在“小問題串”制造的沖突下揭示核心問題。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材創(chuàng)設小火車情境:每節(jié)車廂坐2人,有3節(jié)車廂。
“小問題串”:再增加一節(jié)車廂,是幾個2相加?如果有20節(jié)車廂怎么列式?50節(jié)呢?這個算式寫起來感覺如何?這么長的算式有沒有簡便寫法?
教材以游樂場的情境導入,在小火車的情境中提出問題串,讓學生感覺用加法表示20節(jié)車廂、50節(jié)車廂的人數(shù)太麻煩了,“這個算式寫起來感覺如何?這么長的算式有沒有簡便寫法”如此一問,學生想學習一種新的方法表示這個算式的內(nèi)需動力被激發(fā),引出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計算這個核心問題。
(二)有的放矢——依托“小問題串”提煉核心問題
每一個概念都有特定的特征表述,這個特定的特征就是概念的“靶心”,瞄準“靶心”,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小問題串”提煉核心問題,學生才能學會概念。
1.找到“靶心”
小學數(shù)學對概念的表述大多以舉例然后歸納認識為主,一般是“像××那樣……就叫做××”,低年級概念以讓學生感知的形式出現(xiàn)在小天使的話或者方框的填空中,形成一定文字的概念在中高年級才出現(xiàn)。這樣,低年級中填空的文字或者省略號的話就是概念的“靶心”。例如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教材出現(xiàn)了各種平面圖形后小天使問“四邊形有什么特點”,這就是四邊形這個概念的“靶心”。
2.瞄準“靶心”
找到了概念的“靶心”,我們可以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小問題串”指向核心問題。
例如,在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移和旋轉(zhuǎn)》一課教學中,筆者通過以下的問題串,瞄準概念的“靶心”進行教學。
這里針對平移概念設計的“小問題串”有3個,先開門見山讓學生說說基于已有知識對平移的理解,教師再加以歸納總結,接著再說說生活中平移的現(xiàn)象,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加深了學生對平移概念的理解。
3.命中“靶心”
“小問題串”環(huán)環(huán)相扣,箭箭指向“靶心”,是為提煉核心問題服務的,提煉出核心問題,整個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例如,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筆者通過這樣設計“小問題串”,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本課找到3個“靶心”,分別從長方體面、棱、頂點三個方面探究長方體的特征,從而提煉出核心問題——長方體的特征。
綜上所述,小學數(shù)學概念課充分利用“小問題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能促進核心問題的提煉生成,促進教學過程的“活”!
注:本文系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煉核心問題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17C35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葉楊(1981—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小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xiàn)任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教研室小學數(shù)學教研員,南寧市學科帶頭人,曾獲全國信息技術整合賽課一等獎,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小學數(shù)學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育。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