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
摘要:新課程改革是大背景,“體驗式”教學是新產(chǎn)物,在教學工作中已經(jīng)開始廣泛使用“體驗式”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為目的,利用“體驗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尋找學習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本文基于“體驗式”教學的“兩大作用”和“五個原則”,通過“設置情境體驗”、“設定想象體驗”、“設計實踐體驗”三方面闡述在初中歷史與社會中“體驗式”教學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體驗式教學;運用;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0-077-2
一、問題的提出
書本中的歷史知識人物之多,內(nèi)容之雜,時間之久(少則幾十年,多則上千年)。而且,課本所呈現(xiàn)的知識是靜止的、孤立的。所以常規(guī)的純講解式教學,不能讓現(xiàn)在的學生順利、深入的理解相應時代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更不利于他們自己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和歷史知識的自我建構。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就呼吁我們采用新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理解、領悟和學習。
“體驗式”教學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它是指教師根據(jù)知識的類型和特點去創(chuàng)設和提供一些實際的、可親身經(jīng)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xiàn)或還原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和人物事件,促使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理解并重新構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教學形式和觀念。
1.吹盡“黃沙”始見“金”
體驗就是學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理解、認同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思想、觀點等學習對象。“體驗式”教學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生命發(fā)展為依據(jù),在不偏離知識(“黃沙”)的條件下,幫助學生解鎖更高層次的價值(“金”),將所學知識反饋給生活實際,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和意義。
2.“躬行”始知“金”深淺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有參與課堂的機會,將抽象的學習任務分解成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內(nèi)容來進行學習。通過這種“體驗式”教學模式,將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和體驗式教學模式相結合,更能讓學生提高自我學習意識,激發(fā)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通過體驗,學生才能把一個陌生的、外在的、與已無關的遙遠的歷史對象變?yōu)槭煜さ?、可以與之交流的存在,才能在頭腦中形成歷史圖景,才會產(chǎn)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經(jīng)過自覺的探究,從而生成自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同時,也形成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二、“體驗式”教學的原則
初中歷史與社會“體驗式”教學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體驗式”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通過重現(xiàn)或者呈現(xiàn)課本上的知識,來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體驗,需要由學生親自參與,獨立思考。所以在整個“體驗式”教學中,學生必須是主體。
2.會意性原則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親身體驗才能得到感悟,這種體驗的感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是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到整體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師只能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理解。
3.差異性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彼此之間存在著差異性。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一百個人的眼里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主觀意識的差異,從分析角度,從個人感受都不盡相同,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
4.開放性原則
受到個體差異性的影響,教師在進行“體驗式”教學時就必須具有開放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在進行體驗式教學后的感受,集思廣益,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將自己獲得的感悟,自己的觀點以及學到的知識進行分享。
5.實踐性原則
教師在“體驗式”教學中只有積極引領,將書本知識和學生的學習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獲得內(nèi)心感悟,學會歸納總結,樹立思維觀念,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實現(xiàn)知識結構框架的自我再建構。
三、“體驗式”教學的實踐
新課標強調(diào),體驗式教學的立足點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師生互動、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效率的教學,也是有效提升學生知識的教學。下面筆者擬從“情境體驗”、“想象體驗”、“實踐體驗”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體驗式”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表演和辯論——設置情境體驗
設置“體驗式”教學情境是進行“體驗式”教學的途徑和橋梁,在設置情境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和教材內(nèi)容,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
(1)表演促感知。
開展實物演示、故事演繹或者歷史小品等情境,還可以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激起學生的直觀情感,讓學生更直觀的體驗歷史進程,改善“體驗式”教學效果。
【案例1】在講授“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時,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設立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秦始皇、商鞅等代表人物,學生之間進行互動,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問答,秦始皇問商鞅:以法治國需要怎么做,你的變法涉及了哪些方面,為什么要統(tǒng)一思想,為什么要焚書坑儒,度量衡的作用是什么等問題,扮演商鞅的同學要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回答。
【評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有了思考和體驗的過程,更能準確的掌握歷史知識,并理解了在當時的背景下的這樣的做法是有理有據(jù),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大局意識。
(2)辯論幫深化。
在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體驗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展開辯論探討,尊重主體的差異性,在思想和知識的碰撞中積累學習經(jīng)驗,鍛煉分析能力,學會包容,對不同于自己的觀點進行有理有據(jù)的分析,融合自己的理解,促進新觀點的產(chǎn)生,通過辯論或評論達到了“深化體驗”的效果。
【案例2】講授“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時,設置問題: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功還是過呢?讓學生課前自主收集這方面資料,在課堂上開展辯論。
【評注】通過更進一步的辯論,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聽取辯論和參與辯論的過程中相互學習,深化認識,將知識融會貫通,感知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更加客觀、全面的認識和看待歷史。
2.聯(lián)想和感悟——設定想象體驗
歷史事件發(fā)生遙遠,知識枯燥無味,老式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不可能與學生的情感與認知心理產(chǎn)生共鳴,最終導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索然無味,全靠死記硬背。然而,如果能給學生提供相關史料實證考察、深入分析和分享交流的機會,我們的教學將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聯(lián)想來入境。
“體驗式”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有強烈的代入感,根據(jù)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歷史古跡和文物文獻,分析當時的時代氣息,文化色彩。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聯(lián)想,舍身處境的感受時代變遷的震撼。
【案例3】在講授“北宋時期的經(jīng)濟繁榮”時,根據(jù)歷史教材和《清明上河圖》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在游覽參觀古城,或者想象自己是當時的小商販沿街吆喝叫賣,體驗當時的社會氛圍。
【評注】通過學生大膽的想象,并將自己的感受進行分享和交流,逐漸提高學習知識和社會實踐的能力。
(2)感悟促理解。
“體驗”就是要求參與者去“做”,去“感受”,強調(diào)“主動性”、“現(xiàn)實化”?!绑w驗式”教學要求學生學習主體的領悟和親身的體會,通過在做中學,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實現(xiàn)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新的態(tài)度和新的方法,最終達到對新舊知識的主動構建和融會貫通。
【案例4】從全球化來說,當代中學生應了解世界發(fā)展歷史,對多極化、改革開放、一超多強等概念,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查閱文獻,合理想象,不斷感悟,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重視歷史,審時度勢。
【評注】通過讓學生主動查閱資料、發(fā)揮空間想象、相互交流探討,實現(xiàn)對抽象化的“多極化、改革開放、一超多強”等概念的主體感悟和理解。作為求學者,要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尊重歷史,銘記歷史,作為中國人來說,首當其沖要有勿忘國恥的概念,對泱泱五千年的大國有所了解。
3.模仿和重現(xiàn)——設計實踐體驗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主張,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本身,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主體性,增強課堂的參與性,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1)模仿縮時空。
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很多內(nèi)容和現(xiàn)代生活完全不同,時間也相差甚遠,觀念也大相徑庭。因此,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建構、人物形象的理解、歷史事件的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應借助體驗式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仿當時的情境,重現(xiàn)歷史,可以縮短歷史的時空,直觀的感受歷史的成因。
【案例5】在講授“戊戌變法”時,教師可以分配角色,讓學生分別扮演戊戌六公子,感受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一系列運動和變法,到最后失敗后的內(nèi)心活動,學習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正義感,批判當時政府的腐敗和我國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危機,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
【評注】角色扮演需要學生進行對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背景的自主思考、自主體驗和自主分析,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角色扮演的過程對同學來說,就是拉近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讓那些陌生的、不可感知的知識和隱性的歷史發(fā)生背景變?yōu)樽约核煜さ?、直觀的、顯性的材料。這樣的課堂氛圍和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提升闡述自己觀點的勇氣和吸取他人之所長的良好品質。
(2)重現(xiàn)背景。
時代的進步使教學內(nèi)容不再局限于課本,巧妙和靈活的運用多媒體的力量對提升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運用有巨大的幫助,書本的知識是固定的,文字缺乏吸引力,相比于教材,相關的歷史短片和影視作品更具有吸引力,我國近年來影視技術和拍攝水平不斷進步,誕生了很多口碑良好符合史實的影視劇作品。
【案例6】《春秋》、《建國大業(yè)》、《辛亥革命》等等,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與當時所學內(nèi)容相符的影視作品,根據(jù)影片對歷史情境的再次呈現(xiàn),直觀的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歷史色彩,從服飾、文化、語言、商業(yè)各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討論,從影視劇演員對歷史人物的演繹和刻畫,了解該人物的特點和思想主張。
【評注】利用影視作品的播放重現(xiàn)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感悟其來龍去脈及相互聯(lián)系,同時也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提升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運用極大的減少了“體驗式”教學的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困難。
四、結束語
教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核心是以人為本,方式多種多樣,只有結合實際和尊重學生主體性,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運用,只是其中的一種教學模式,任何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我們都應該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廖仁凡.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35(2):158.
[2]姚淑珍.體驗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與社會中的實踐[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