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摘 要: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人類的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為基礎的各類技術的發(fā)展,正在改變著人們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中職教育,作為中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要做到與時俱進,本文主要討論的就是在微課在中職德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微課;中職教育;德育
德育工作作為中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受教育者正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tǒng)的德育的主要是語言、榜樣、情景、環(huán)境、體驗等的具體運用,及在道德教育中的不同作用來實現(xiàn)的。在新的時代,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將微課引入德育課堂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一、微課的簡介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是指以精短視頻為載體,時間控制在5-8分鐘,主要內容是教師根據(jù)課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節(jié)點的內容設定特定的情節(jié)故事或者授課方式來解決一節(jié)課中的一個知識點、教學重點。而學生則可以利用線上和線下自主學習,完成線下作業(yè),從而達到課上課下、線上線在互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二)微課的特點
(1)短小精悍。
(2)視頻時間控制在5-8分鐘。
(3)目的是解決一個知識點、教學重難點。
(4)視頻制作應該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直奔主題,解決重點問題。
(5)微課的適用面要廣要深,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微課的學習,獲得新知,指導自己的人生實踐和人生發(fā)展。
二、中職院校德育課學習現(xiàn)狀分析
(一)上課玩手機,學習興趣不高
中職院校的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較高。在一次課前10分鐘的小調研“手機在我們身邊扮演著什么角色”中,筆者總結出學生的想法:手機是他們的小情人,是他們的錢包、是他們的影子等等。即使在課堂上,手機依然牽制著學生的精力。
(二)中職德育課的教學現(xiàn)狀
目前中職院校一共開設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心理健康》、《政治經(jīng)濟與社會》等課程。教學內容多而散,教師課上授課時間有限,因而教師在撰寫教案的過程中就會有所側重,而不能一一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微課”在德育中的運用——以《哲學與人生》第十二課為例
(一)“微課”的設計
(1)微課設計首先要突出的就是一個“微”字。盡量做到一個微課只講一個知識點,同時兼顧微課過程的完整性。最最重要的是要直觀、形象兼具趣味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便于學生重復學習。
(2)微課設計要體現(xiàn)“主題突出,循序漸進,反饋互動”的原則,微課是為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目服務的,教學的過程中要有層次、有步驟的進行。同時,在教學的過程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反饋。通過微課的教學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關鍵的知識。
《哲學與人生》第十二課——理想信念與意志品質,這節(jié)課主要講解實現(xiàn)理想要有堅強意志、實現(xiàn)理想要敢去擔當。從以上兩個教學知識要點,我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堅強理想信念,磨煉堅強意志、加強修養(yǎng),承擔起社會責任。在我的微課中,我主要通過利用我校學生參加“文明風采”大賽獲得國家一等獎的優(yōu)秀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作為微課藍本,利用一名維吾爾族小男孩拿著皺巴巴的“一元錢”來完成自己的足球夢的故事,引出“理想的概念”學生在明白理想的概念后,再次提出理想的作用,最后落腳在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勇挑責任。通過微課,我解決了一個知識點,通過結合十九大精神,讓十九大進課堂,解決理想和理想的作用。以此讓學生在明白理想是什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新時代的中職生,一定要將自己的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努力成為有責任有擔當?shù)纳鐣髁x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微課在中職德育課上的運用
課前課后,線上線下交互學習。(1)課前自主學習。課前我將自制微課《理想信念與意志品質》上傳班群及微信公眾平臺,讓學生利用線下和課下時間自主完成微課的學習。通過課前課下微課一方面可以發(fā)揮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在德育課授課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課后作業(yè),體驗導行。課前微課和課中教師講授,學生已經(jīng)對第十二課——理想信念與意志品質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有了深層次從認知,但是落實到行動上還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為了解決課上認真學課后放腦后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這個時候引入課后微課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實踐來證明理想、信念、意志品質的辯證關系。
(三)突破教學重難點
《哲學與人生》的理論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有一定的認知,在認知的基礎上做到學以致用和知行統(tǒng)一。因此教師在上這門課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中職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將枯燥難理解的哲學原理、方法論生活化言語化。例如,在《哲學與人生》第十二課——理想信念與意志品質,為了突破理想、信念、意志品質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師可以利用校園訪談錄讓學生明白意志在實現(xiàn)理想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一方面降低了知識的難度,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分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將微課引入到中職德育教學中來,一方面解決了德育課枯燥無味的教學現(xiàn)狀,另一方面可以有機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中做,教師在教中教。德育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德育課堂的主人和“老師”,將教學重難點從學生的口中說出來,從而使做到了讓馬克思說中國話,讓細小的知識去指導學生的人生實踐。
四、結語
總之,在德育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發(fā)揮其作用結合本班學情和具體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德育教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