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維偉
摘 要 微課是一種易于制作和使用率高的教育資源,是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種學習資源。微課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學生喜歡,微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微課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教師應該針對知識結構全面考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 微視頻 學習興趣 引導思考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微課作為一種易于制作和高使用率的信息資源,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微課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契合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把學習內容碎片化,每一個微課都是一個知識點,主題明確,情境生動,資源豐富,短小精彩,使用方便。微課作為一種學習的新載體,最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喜歡,讓學生通過微課能促進思考,掌握方法,構建知識體系,最終解決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1微課要讓學生喜歡
小學生的學習的原動力是好奇心和興趣。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微視頻,內容涉及各種各樣的社會資訊,這些視頻大部分人都喜歡看,包括小學生,重點是這些微視頻短而有趣,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了解很多事情,或者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滿足了大多數人的好奇心和興趣。因此,微課要“微”要“趣”。微課要突出“微”的特點,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以5分鐘左右最為適宜,盡量以一個小知識點、一個問題思考、一個操作指導為主題,呈現精華。微課要突出“趣”的亮點,首先考慮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緊扣學習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設計輕松有趣的學習情境,配上生動有趣的畫面和講解,最好要多尋找與數學有關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觀看興趣,要充分發(fā)揮當前計算機技術的制作優(yōu)勢,結合數學的本質特征,把抽象知識形象化,內在思考動態(tài)化,多制作電腦動畫,讓數學知識更直觀有趣。如五年級《長方體的認識》,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研究,是空間觀念發(fā)展的一次飛躍,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在制作微課時,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實物轉化成易于學生觀察的表象,為學生呈現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立體模型,并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長方體面、棱、頂點的內部特征,通過電腦動畫演示,能很好的輔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又如《觀察物體》,從三個方向觀察用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形狀,在大場景下感受觀察的范圍、角度的變化,了解物體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進行二維圖形與三位圖形之間轉換的演示,幫助學生觀察、想象、推理、判斷,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2微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研究由數學思考開始。微課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要把傳授性學習轉變?yōu)檠芯啃詫W習,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疑問,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要設計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問題,以疑促思,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微課《長方體的特征》,在為學生呈現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動畫過程之前,應該精心設問:(1)同學們,你知道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嗎?(2)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3)長方體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會積極進行思考,這樣接受性學習就很好的轉變成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如在制作《正方體的特征》微課時,通過呈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動態(tài)轉化過程,教師不進行知識的講解,只為學生提供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所需的表格,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對比,發(fā)現正方體的特征,并比較出長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的微課,真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符合數學學習的內在要求。
3微課要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一個知識點通過微課來呈現,注重的是方法的傳授,技能的指導,要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微課學習應該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出發(fā)點,制作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微課。如在制作《如何畫垂線和平行線》微課時,可以用最直觀演示的方法,用手機或錄像機錄制老師在紙上或黑板上畫圖的過程。教師給學生演示最基本的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然后出示不同的問題,要求學生針對各種不同情況畫出垂線和平行線,這樣既有基本操作的示范和模仿,又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習效果更好。如在《分數混合運算》中,教師展示如何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畫圖方式來表示數量關系,通過示范-模仿-發(fā)散,讓學生建立用幾何直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4微課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微課作為碎片化的微型視頻學習資源,為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提供了便利。然而,微課短小精悍的優(yōu)點,同時也是缺點,微課碎片化的特點,為學生呈現了單一的知識內容,把學生的知識體系割裂開來,小學生缺乏梳理知識的能力,難于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和有效整合。微課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教師應該針對知識結構全面考慮,有序分割知識要點,突出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設計一個單元或者是一個知識專題的微課程。如在設計《觀察物體》微課時,可以把整單元的知識有效分割成《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范圍》、《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相對關系》、《觀察物體整理和復習》等微課程。通過微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對觀察物體的知識融會貫通、有效整合。微課雖然是碎片化的學習資源,更應該是系統(tǒng)學習的輔助手段。
參考文獻
[1] 李康.對“微課”現象的理論分析[J].教育信息技術,2017(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