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澤
【摘 要】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浙江大學開始了西遷辦學之旅。在此期間浙江大學所帶領的世界著名教授和科研人員在湄潭辦學中遺留下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歷史珍貴檔案文獻,本文對湄潭辦學遺留的檔案進行了分析,并從檔案學的角度所提出了浙大西遷檔案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關鍵詞】浙大西遷;現(xiàn)狀;開發(fā)利用
一、浙大西遷檔案
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爆發(fā),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率領全校師生,踏上了艱辛的西遷,最終于1940年抵達貴州湄潭開始了長達七年的辦學教育,為我國抗日戰(zhàn)爭歷史教育譜寫了一部“文軍長征”史。其浙江大學西遷還懷著國民政府教育部委托的一個重要使命,保護《四庫全書》歷史檔案文獻的安全轉移。最終轉于貴陽黔靈山公園北的地母洞進行存放保護,期間竺可楨校長不斷的對《四庫全書》進行關心愛護。艱苦的辦學歲月,浙江大學倡導的“求是精神”,使得西遷的知識分子蘇步青、盧鶴紱等,艱苦卓學的研究了一批科研成果,為貴州教育種下了科學文化的種子,為湄潭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在此期間世界著名教授和科研人員所遺留了一批又一批的歷史珍貴檔案,對于國家歷史文化、教育事業(yè)、后輩的學習研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現(xiàn)今浙大西遷檔案主要保存于湄潭文廟內(原湄潭浙大辦公室、圖書館舊址,現(xiàn)湄潭廣場),是全國唯一以西遷辦學教育為內容的專題陳列館。陳列館共分布在東西廡和鐘鼓樓的六個展廳中,分別為“西遷歷程”、“深情厚誼”、“深遠影響”等六個部分。根據(jù)對西遷其他辦學舊址調研發(fā)現(xiàn):浙大研究院舊址(義泉萬壽宮)處于封閉狀態(tài),對于該維修部分沒有及時進行完善。學生實踐的中央實驗茶場場部舊址(水府祠)更是破舊不堪,其主要的建筑完全沒有保護措施。
西遷陳列館所展示的歷史文獻資料主要有浙大師生的筆記、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研究院文件等史料,均分門別類的進行保存和修復。浙大西遷檔案史料真實的記錄了浙江大學全體師生的教育之路,其保存下來的歷史資料有:武漢測候所使用的氣象資料、浙大成立研究院的文件、蔡邦華、唐覺等人研究的《五倍子之研究》、兩彈元勛王淦昌、盧鶴紱完成了《中子的放射性》、《關于探索中微子的建議》科研項目以及盧鶴紱學術論文原稿,以及世界著名科學家的主要論文在湄潭成稿等歷史檔案。
文廟陳列館檔案:竺可楨校長所帶領的西遷中存在許多的突出人物,其遺留的檔案可分為人物傳記:西遷歲月中的竺可楨校長以及著名教授蘇步青等:竺可楨校長的筆跡、日記、會議照片、個人照片以及家庭照、在美期間的部分論文。
蘇步青教授與湄潭縣原政府主席洪星、復旦大學書信及復旦大學兩本實物資料。
研究人員遺物、教學實物檔案:教授遺物有蘇步青、盧鶴紱等人的隨身遺物,如:盧鶴紱教授使用過的書籍、獎章、帽子、筆記等;教學使用的生物模型:細胞的分裂;教學工具:丁子尺、煤油燈等研究工具。
研究人員照片以及研究作品實物、教授照片會議、兩院院士照片、民盟盟員介紹表及照片、九三學社照片及簡介。
科研資料檔案:湄潭武漢測候所在湄潭期間使用的氣象資料以及氣象工具書、浙江部分師生科研成果統(tǒng)計表以及研究資料實物、五倍子之研究蔡邦華唐覺部分學術資料、盧鶴紱學術論文原稿、浙大教授詩詞原件等。
場景模擬以及紀念品:浙大學子挑燈夜讀、竺可楨辦公室、蘇步青教授場景、西遷場景模擬四個部分。浙江大學贈送給湄潭的紀念品、?;占o念品、浙江大學校歌歌曲紀念品。
二、西遷檔案資源現(xiàn)狀
(一)網(wǎng)絡信息化建設
在“百度”“360”等大眾服務型瀏覽器中及當?shù)厝嗣裾W(wǎng)站中搜索“浙大西遷”,均只搜索到“浙大西遷”的一些辦學遺址和歷史背景簡要簡介,沒有特有及獨特的網(wǎng)站對其歷史進行管理和服務,導致浙大西遷沒有更好的得到傳播和學習。
(二)利用固態(tài)化、缺乏旅游品
現(xiàn)文化景點的開發(fā)利用主要以遺址參觀為主,以各種歷史材料文獻進行輔佐展示,對于文化的傳承和利用方式過于單一,與其他景點開發(fā)形式大致一樣,沒有更好的利用西遷檔案的獨特性和教育性。還需打造出獨具特色紀念品,擴大旅游資源的傳播范圍。且無專業(yè)的講解員進行歷史文化講解,阻礙游客對其深入的了解浙大西遷辦學故事。
(三)缺乏西遷檔案研究
浙大湄潭辦學期間,著名的研究人員在艱苦環(huán)境中研究的科研成果遺留在湄潭。其科研成果對祖國的科學建設有著巨大的影響,但現(xiàn)如今的西遷檔案并沒有得到廣大研究人員的開發(fā)。對浙江大學在湄潭辦學所遺留的檔案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性的開發(fā)、研究。
三、湄潭浙大西遷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
(一)增大宣傳力度,更進數(shù)據(jù)化分享
湄潭政府對于浙大西遷舊址以及遺留檔案進行了日常維護,甚至湄潭各學校有組織學生進行參觀,但想要更大化的傳播,還需要現(xiàn)代化數(shù)據(jù)輔佐。其建立浙大西遷檔案數(shù)字化對其進行日常維護更新,確保其正常使用和傳播,保證浙大西遷信息的宣傳,成立數(shù)字化開發(fā)技術部門,對于現(xiàn)在較為流行的平臺建設浙大西遷文化網(wǎng)等分享平臺,對浙大西遷檔案指導開展網(wǎng)絡信息化工作建設,對浙大西遷辦學更好的進行傳播和學習。
(二)獨特打造文化視野、紀念品宣傳
現(xiàn)如今歷史文化資源建設處于固定形式進行宣傳,讓其特有的文化蘊涵單一化。通過網(wǎng)絡平臺對其歷史進行傳播,面對珍貴檔案進行參觀交流,湄潭浙大西遷舊址應著力開發(fā)檔案紀念品,提供多形態(tài)的利用服務平臺。如浙江大學贈送給湄潭的紀念品構建樣板品,建立多媒體展廳,對于歷史重大事件及路線、蘇步青教授等歷史名人。率領專業(yè)表演人員根據(jù)歷史情境定期在湄潭浙大廣場等遺址進行有償演出(一定價格的門票)。再根據(jù)節(jié)假日和一些特殊時期進行調整出合理的演出地點與時間(各教育學校)。
(三)浙大西遷旅游
竺可楨率領全校師生西遷,開始教育救國、科學興邦的歷程。一遷、西天目山、建德;二遷吉安、泰和;三遷宜山;四遷青巖、遵義、湄潭、永興。期間浙江大學留下一批又一批的珍貴歷史文化和科研檔案,對于當?shù)亟逃?、?jīng)濟文化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大遺址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借助歷史“文軍長征”的美稱,提升景點的知名度,促進旅游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從而對各高校的教育有促進作用,其次對西遷檔案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同時貴州省正著力打造旅游產業(yè)文化,而浙大西遷對于歷史與現(xiàn)實都具有重大影響。教育方面,各高校教育有借鑒作用;經(jīng)濟方面,對湄潭發(fā)展產生影響;檔案方面,浙大西遷檔案是歷史的記錄者同時也是傳播者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
[1]徐有智.西遷浙大(百年求是叢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竺可楨.竺可楨日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3]陳遵平,林茂前.浙江大學西遷遵義辦學77周年紀念文集[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4]周開訊.永遠的大學精神:浙大西遷辦學紀實[M].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5]謝樹強,黃柯云,黃在軍.走過硝煙的大學:浙江大學西遷紀事[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6]蔡邦華、唐覺.貴州湄潭五倍子的研究[M].昆蟲學報.195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