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更新教育觀念: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要體現(xiàn)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精神。這也正是我區(qū)“研學后教”自主課堂的核心理念。為此,緊扣“在‘研學后教自主課堂中如何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一論點,結(jié)合教學實踐,從四方面展開論述:一、策劃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二、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三、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系;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教師主導;自主課堂;研學后教
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特別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過去陳舊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單向式交流已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的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問題。面對這一難題,我區(qū)的“研學后教”自主課堂應運而生,這樣的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爆F(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講說”是在學生“主動求知”“主動練習”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教師不是課堂的“主人”,也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痹凇把袑W后教”的自主課堂里,教師該如何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fā)揮其主導的作用呢?下面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策劃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在開展“研學后教”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的組織、策劃工作并不是指簡單地將教材的內(nèi)容從頭到尾地講解一通,而是認真、精心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師的組織、策劃工作一般包括研學案的編寫、合作小組的建設、小組長的培訓、合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評價機制的制定等。
如,在自主學習活動開展前,教師必須先疏通教材,對照新課標,了解編者的意圖和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從教材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價值體系三個層面來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然后利用集體備課,交流研討,嚴格遵循研學案的設計原則,初擬草稿,審稿,修改并最終形成研學案。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正確引導學生按照“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科學地組建合作小組,開展小組建設、組長培訓等工作。當然,在自主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研學案進行再次備課,增補個性化內(nèi)容;對合作探究時產(chǎn)生問題的小組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進一步優(yōu)化自主學習活動??梢?,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擔負著完成學習任務的總體策劃和設計重任的。
二、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的分配直接反映了這個教師的教學觀。過去,教師往往占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沒有思考、活動、操練的時間和空間,這嚴重剝奪、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袑W后教”的自主性、探究性、參與性與合作性決定了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自主時間。為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應盡量少講、精講,多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交流、去實踐,把教師的教學活動轉(zhuǎn)化為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十一課《蝙蝠和雷達》,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課前我布置學生有目的地搜集相關的資料,并完成研學案中的預習任務。有了這樣的預習鋪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課一開始,便興味盎然地提出問題:“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為什么課文卻用一個‘和字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正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我并沒有急著解答。而是先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認真讀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圍繞這一難點問題分組討論、交流,并完成三次試驗的表格,再根據(jù)表格以“小小講解員”的身份來解說蝙蝠和雷達的關系。顯然,有了前面的主動質(zhì)疑、讀文、理解和合作討論,學生對蝙蝠和雷達的關系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在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發(fā)言的學生講得很有條理,也很全面,比起教師單方面的講授,學生印象更深刻、學習效率更高。所以說,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尋找答案,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系
“研學后教”自主課堂要留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的教學等同于簡單的“放羊式”教育呢?事實并非如此。當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彼此的主動性都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課堂會比教案設想的生動豐富得多。這樣的課堂時刻會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事物、新思維和新方法。教師要關注、調(diào)控的因素也就更多了。為此,在自主研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適當?shù)貐⑴c到小組學習中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合作學習時產(chǎn)生的問題,耐心地協(xié)助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掃清障礙。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課《中彩那天》第二課時,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我結(jié)合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了以下的研學問題:
“為什么說父親面臨的是道德難題?父親最后是怎樣解決這個道德難題的?你認為父親這樣做值得嗎?”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討論特別熱烈,尤其是對于最后一問。巡視中,我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小組都持有兩種對立的意見:一是父親應該這樣做;二是父親這樣做太傻了。其中一個小組的兩個組員更因這一問題爭論不休,最后竟爭吵起來。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馬上走近該小組,說:“遇到不同的看法時,我們該怎么做呢?是爭吵,還是把不同的看法交給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研討呢?”聽我這么一說,兩位爭吵的學生才安靜了下來。接著,我把這一全班性的問題拿了出來,讓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在學生發(fā)表意見的同時,我在一旁耐心傾聽,緊扣文本所體現(xiàn)的價值取向,及時給予正面引導,點撥迷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正因為有了教師的及時指引,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才能正常進行,學生因討論而產(chǎn)生的矛盾才得以化解,還懂得了如何與人合作。
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闭f的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一個好的稱職的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葉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師的講是為了用不著講,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彼J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自學自勵”。這也正是“研學后教”自主課堂的最終目的。為此,在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
人教版小學三、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學段目標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逼鋵崳鞍盐瘴恼轮饕獌?nèi)容”這個目標還會貫穿于第三學段,甚至更高的學段,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體現(xiàn)。為此,教師在教學時不應只關注學生對某篇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而應更多地關注對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的指導。于是,在該學段的課文學習中,我會結(jié)合文章的體裁和特點,引導學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課《蟋蟀的住宅》,“題目拓展法”是概括該文主要內(nèi)容的最佳方法之一。為了讓學生“懂法”“用法”,課前,我在“研學案”的“自主預習”中給出概括本文主要內(nèi)容的任務,讓學生先自主概括。課上,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我讓發(fā)言的學生介紹他們的方法。學生的方法有很多。于是,我繼續(xù)引導:“在剛才同學們介紹的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合適?為什么?”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獲得了“題目拓展法”的概括方法。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了“活學活用”的好習慣,學生自然就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為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在“研學后教”自主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更加明顯,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對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到實處,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教學相長的課堂、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郭曉麗,郭明清.“一二五”自主課堂導學案教學模式[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2.
[2]馮旭初.“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十年實驗成果全腦激發(fā)的高效課堂[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3]杜亞麗.中小學生態(tài)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凌婉暉,出生年月:1976年10月,性別:女,籍貫:廣州番禺區(qū),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高級教師(副高),供職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傍西小學,研究方向:學生學習方式優(yōu)化策略。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