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碧
摘 要:以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主體,基于無痕德育的教育內涵,打破學科界限,探究無痕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組合作;無痕德育;策略研究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知識能力與思想品德的雙重培養(yǎng),是綜合生成“做學與做人”的過程。現階段在較大范圍內存在“知識中心”的教學現狀,教師比較傾向于用命令或告知的方式對學生提出情感品質、行為規(guī)范、價值標準等方面的要求,知識灌輸傾向比較明顯,學生較難實現道德的習得與內化。
基于以上背景及現狀,筆者開展了基于課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的無痕德育實施策略的研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德育要素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在模擬的真實自然的情境中滲透德育。
筆者曾經觀摩過一節(jié)公開課《開國大典》,由于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了解甚少,很難從課文的文字中去激發(fā)學生對新中國誕生的激動與自豪感。任課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非常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向學生展示了《開國大典》的片段、《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片段和一些炮火戰(zhàn)爭故事的片段,通過視頻將歷史與現實對接,在強烈的情境對比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心靈受到較大的沖擊,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認真創(chuàng)設真實合理的情境,在教學設計中滲透德育的因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德育的熏陶,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更容易讓學生獲得道德的習得。
二、深化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實現“無痕德育”
(一)交際化課堂活化“無痕德育”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小組成員的交流、互動、分工合作的手段,來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身心的溝通與交往,促進融洽交際。
如在學習小學英語“family”這個內容時,學生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家庭照,在小組里津津有味地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教師只作為旁觀者,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
這樣的英語課堂,不再是傳統(tǒng)的“一言堂”,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自身大膽、友善與他人進行交往的品質,實現了課堂德育化。
(二)合作化課堂激化“無痕德育”
筆者在研究本校數學課堂教學時,發(fā)現越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就越好,數學學習能力就越強。小組合作學習完全扭轉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從被動聽教師傳授到主動去探究。如一節(jié)“三角形的認識”研討課里,老師設置了較多的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生活中的三角形、三角形的特點、三角形的變化、三角形的應用等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在小組里獲得同伴的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在知識的領域里進行探索與研究,大大增強了學習的信心與主動積極性,最關鍵的是培養(yǎng)了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的能力。
(三)競爭化課堂深化“無痕德育”
競爭性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現得比較充分。一般來說,體育競爭游戲是體育課堂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而體育游戲一般是以獲得成功、勝利為目的的。
在體育課上,為了讓學生的鍛煉達到一定的強度,教師經常會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訓練。例如接力跑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為了奪取第一名,都會盡全力奔跑。在與同伴的競爭中,學生自然而然產生“我們要,我們能”的求勝欲望,小組的合作意識更強了,學會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提高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每一項比賽都成為一次技能與品格的洗禮,讓“無痕德育”不斷深化。
三、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與德育相結合
教育教學一向都比較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及學生的他評?;谶@一現狀,我校在努力開展小組合作課堂模式的同時,把評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實現評價自主化、相互化。
我校在課堂評價機制方面,實行了“金牌小組”“學習好伙伴”“每月之星”等獎勵性評價方案,所有評選結果均由學生自我評價及互相評價產生。課堂上學生關注小組及成員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團結互助的行為等,讓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成為自己的事。
在這樣的課堂評價機制中,學生能對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進行較完整的價值判斷,讓學生經歷自我診斷、自我矯正、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有助于學生的良好發(fā)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互助、團結、包容的良好人格品質。
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钡赖陆逃墙虒W的基石,教學是以道德教育作為最終目的的。要讓德育高效高質,我們就要把外施性的德育轉變?yōu)閮刃栊缘牡掠?。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下,讓無痕德育在各學科課堂教學中開展實施,才能讓道德品質無聲地喚醒課堂,激發(fā)起學生對自身潛能和價值的自我意識,讓學生自信、高雅和積極的人格與品質在無形中自覺形成。
參考文獻:
[1]田宏.對基礎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7).
[2]張斌.論合作學習及其對學生行為和態(tài)度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24).
[3]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0.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