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拉嘎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我國人才選拔方式面臨改革,雖然傳統(tǒng)考試制度的選拔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選拔形式通常過于重視分數(shù),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走進社會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面對自己的崗位,遇到問題不知所措。本文主要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意義進行研究與探討,分析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進而給出必要的改進策略,希望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 實際意義 指導分析 改進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開設的重要學科,其開設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與品質,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在當今社會,各種外來文化影響嚴重,給高校的學生帶來各方面的挑戰(zhàn)與誘惑,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引導,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因此在高等學校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顯得十分重要。
一、高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意義分析
首先體現(xiàn)在對學生個體的意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展開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言行以及品行進行規(guī)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在高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防止學生誤入歧途。
其次,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當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鞏固與充實,成為社會主義新一代的接班人。
最后,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對高等院校意義分析,學校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同時還可以為學校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減少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與不良行為,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大學思想政治現(xiàn)狀分析
首先,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傳授與灌輸,教學活動中忽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會讓學生對可課堂教學表現(xiàn)出怠慢厭學的心理,嚴重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抑制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其次,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不完善,缺少時效性。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素材以及內容多年都沒有發(fā)生改變,本身思想政治課程中理論性知識相對較多,這就讓學生感覺課堂枯燥乏味,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參與力。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按照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目前,一些老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出現(xiàn)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不能將課程安排的多樣化以及差異性,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失去興趣。
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策略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在學習以及思想上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對學生進行引導工作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進的關鍵。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果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那么就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想要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就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以及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行為變成學生自主方式。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并不是要完全忽視教師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之后需要教師的及時解決與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2.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模式
近幾年,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也相繼涌現(xiàn)出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主要針對學生的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培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就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被動不情愿的情況。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主動性以及積極性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確保大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具有高效性。
3.搭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系統(tǒng)
在實踐教學中,學校應該重視課程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與學習。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評價方式主要分為論文以及考試兩種,這種方式操作簡單,但是減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嚴重降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對思想政治課程評價中不僅需要考試的煩那個是,還應該將學生課堂平時表現(xiàn)納入其中,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應該積極擴大評價的主體,將教師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互評有效結合在一起,搭建一個完整健全的考核評價系統(tǒng),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與時效性。
四、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學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個人發(fā)展以及家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按照學生發(fā)展情況,搭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系統(tǒng),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潘騰騰.試分析大學思政教育中紅色教育資源的運用[J].亞太教育. 2016(12).
[2]張琳君.大學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影響[J].當代教研論叢. 2016(02).
[3]陳佳.網(wǎng)絡流行語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J].新聞戰(zhàn)線.?2015(20).
[4]張雪峰.網(wǎng)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6(05).
[5]王錦孝.大學思政教育的新聞傳播學解析[J].中國報業(yè).?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