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平
摘 ? ?要: 群文閱讀相較于傳統(tǒng)單篇閱讀具有顯見的優(yōu)勢。本文從“閱讀力的重要性及閱讀教學現(xiàn)狀”“群文閱讀的價值”“群文閱讀的實踐操作”“群文閱讀應避免的誤區(qū)”四個方面做探討。
關鍵詞: 閱讀力 ? ?群文閱讀 ? ?實踐操作
一、閱讀力的重要性及閱讀教學現(xiàn)狀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些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閱讀和強大的閱讀力。
閱讀力是在閱讀中培養(yǎng)并提高的。教師的示范講授固然有作用,但閱讀經(jīng)驗的取得難以由他人替代?!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個人的閱讀策略一定是由學生親身探索、實踐、思考、總結(jié)后內(nèi)化而成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一大問題是學生讀得太少,課內(nèi)閱讀量達不到閱讀要求,有價值的課外閱讀量亦達不到閱讀要求。
另一個現(xiàn)實問題是許多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卻不喜歡課本閱讀,也不喜歡一切與考試有關的閱讀。許多學生喜歡閱讀,卻難以親近甚至排斥語文課堂。
以往的閱讀與以往的語文課堂難以滿足新時代對學生閱讀力的要求。
二、群文閱讀的價值
語文教師的一個突出本領是可以將任意一篇文本分解剖析,精雕細琢,講解得頭頭是道。語文教師閱讀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大量文本閱讀與分析基礎之上的。學生閱讀力的形成離不開這個過程。
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推進過程。變一篇文本的精讀為一群文本的泛讀、群讀,先做好量的積累,對個體文本精讀的要求先放一放,更符合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在群文閱讀中,學生一篇接著一篇地閱讀、理解、思考、分析,始終保留閱讀的新鮮感。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曹劍曾說:“群文閱讀無限擴展了兒童的閱讀空間,深度激活了兒童的閱讀思維,不僅給當前語文教材帶來了新的變革、新的生機,還給出版界打開了新的視窗,能為語文教學、為兒童閱讀,為下一代開啟新的智慧之窗?!?/p>
群文閱讀的價值不僅在于閱讀量的增加與閱讀方式的革新,更基于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它可以改變學生排斥閱讀、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力。
群文閱讀的價值在于使閱讀由點到線到面,變零散為系統(tǒng),由讀懂一篇到讀通一類,達到“1+1>2”的功效。
模仿是學習者的天性。模仿對象單一,學習成效受限。如模仿文本開頭的寫作,單篇閱讀學生只能模仿、學習唯一的開頭,而一群文章有多種開頭,學生就擁有多樣化的比較、模仿、學習的對象。群文閱讀既能吃透一種,又可多面開花,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與提升空間。
群文閱讀在信息篩選、閱讀積累、寫作借鑒、審美教育、心智啟迪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拓寬閱讀視野,提高認知水平、思維品質(zhì)、審美能力及文化涵養(yǎng),從而有效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三、群文閱讀的實踐操作
群文閱讀不是簡單地將一群文章放在一起閱讀,不是各種文章雜亂地拼湊和堆砌,需要將不同文章按一定標準加以組織,一組文章就是一個整體。所以,把什么樣的文章怎樣放在一起如何讀是群文閱讀操作的關鍵。
日常閱讀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極易踐行的操作方式:
1.同題目。
如朱自清與俞平伯1923年同游秦淮河,寫下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風格不同,各有千秋??梢蕴骄客瑯泳吧碌牟煌磉_以作進一步挖掘。
如魯迅、麗尼、關露都寫過以《秋夜》為題的文章,可引導同學研讀分析三篇文章描摹、刻畫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各自的特點,再結(jié)合時代背景及作家當時思想特點及處境,知人論世,探究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
2.同題材。
如姚鄂梅的《日落大廈的鄰居》、伊北的《鄰居》、王安憶的《比鄰而居》,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同一題材下的不同主題表現(xiàn)。姚鄂梅的《日落大廈的鄰居》通過鄰居表達的是作者對“孤獨”的獨特理解,作者眼中的“孤獨”不是冷色的,而是帶著點黃昏陽光般溫暖的色調(diào),是“清靜”“愜意”“輕簡”,是“獨自玩?!?,是沒有人不愛的。伊北的《鄰居》通過一群到大都市打拼的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式中國人老黎的排斥疏離,表達出大都市特有的冷漠。王安憶的《比鄰而居》通過寫公共煙道中飄來的不同鄰居家的廚房的氣味,表達出比鄰而居的人家“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的相互理解包容的情懷。
如筱敏的“角落三章”:《修鞋的》《理發(fā)的》《搬家的》,通過對三種職業(yè)的底層人士的摹寫,表達出底層人物生存的艱辛不易,表達出對底層人物掙扎著生存的關切與同情。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篇文章共同包蘊的主旨,并交流各自獨到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
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老舍的《濟南的秋天》,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如楊朔的《香山紅葉》,袁鷹的《楓葉如丹》,鄭云云的《香山看葉》。以“父母”為題材的,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回憶父親》、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文月的《父親》等。以“老師”為題材的,如魯迅的《藤野先生》,豐子愷的《懷李叔同先生》,汪曾祺的《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賈平凹的《我的老師》等,都可以嘗試放在一起閱讀。
3.同主題。
對故鄉(xiāng)的眷戀文,如老舍的《想北平》,韓少功的《我心歸去》,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同樣(或相似)的情感,不同作者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
如對秋的贊美文,趙清閣的《好個秋》,峻青的《秋色賦》,宗璞的《秋韻》。如反思戰(zhàn)爭,海因里希·伯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肖洛霍夫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刹贾瞄喿x任務,探究同一主題不同作者在素材選擇、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異同。
4.同作家。
群文閱讀可以選擇不同作家的文章,也可以選擇同一作家的文章。選擇同一作家同一題材的不同文章,同一主題的不同文章。如魯迅、梁實秋、汪曾祺、豐子愷、史鐵生、朱自清等,可供選擇的范圍還是很廣的。
5.同關注開頭/結(jié)尾寫法。
可以關注不同作家相似的開頭/結(jié)尾,或關注不同作家風格各異的開頭/結(jié)尾?;蜿P注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相似的開頭/結(jié)尾,或關注同一作家不同文章風格各異的開頭/結(jié)尾。
6.同關注人物刻畫,同關注情節(jié)展開,同關注環(huán)境描寫等。
可關注不同作家或同一作家相似或各異的人物刻畫、情節(jié)展開、環(huán)境描寫等。
7.……
操作方式有很多??偠灾何拈喿x的指導思想可以定為: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異中辨異,互補疊加。不管何種組合,都須遵循一點:有一個議題、中心,要抓重點,且求一點獨到,不求面面俱到。
具體的課堂操作可以先向?qū)W生明確閱讀目標,然后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接著分小組對話、討論,然后全班交流,教師小結(ji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進行深度挖掘和廣度拓展。
四、群文閱讀要避免進入誤區(qū)
1.群文閱讀是否意味著放棄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于細微處見精神。關注細節(jié),獲取細節(jié),剖析細節(jié),往往更易把握文本主旨。
群文閱讀在擴大閱讀量的同時,并不拒絕閱讀的質(zhì)。在關注宏觀把握的同時,并不拒絕微觀解析。所以,群文閱讀在需要的時候完全可以也應該進行文本細讀。如同題材文本的閱讀,不細讀如何把握同題材下主題的異同?如關注結(jié)尾,不細讀如何把握結(jié)尾寫法的不同及各自的妙處?
單篇閱讀致力于文本精讀,求質(zhì)不求量;群文閱讀在泛讀、略讀的基礎上,亦不排斥適當?shù)木x,求質(zhì)亦求量,兼顧質(zhì)與量。
2.始終冷靜客觀,謹防用力過猛、走極端而使群文閱讀最終流于形式。
在某種意義上,實踐的探索與堅持比理念的廓清更重要。
如一節(jié)課讀十幾篇每篇數(shù)千字的小說可不可行?我們需要探索的是具有指導價值的“典型性閱讀”,莫變成“非典型性閱讀”這種無法復制的“美麗”。
探索群文閱讀的路漫漫,不能太清靜無為,亦不能太功利,這條路得慢慢走,得耐住過程中的寂寞與孤獨,本著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決心,將一條道走到黑,如此,方能將路越走越亮,越走越寬,越走越坦。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群文閱讀:語文課堂轉(zhuǎn)身的開始[EB/OL].http://www.xyuwen.com/index.php/Notice/view/id/60,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