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榮
摘 要:“以人為本”理念在當今教育界深受關注,而高中政治教學的主要目的便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因此,“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應用尤為重要,可以極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不過,現(xiàn)如今,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依舊存在一些急于改善的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 ? ?以人為本 ? 問題 ? 對策
1 以人為本理念概述
所謂以人為本,簡單來說,就是在保證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有效培養(yǎng),始終關注到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為改革重心,圍繞學生制定目標并展開教學活動。事實上,在新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是根本理念,是當今教育界首推的教學理念,它鼓勵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礎。
2 高中政治課堂以人為本理念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內(nèi)容靈活性不足
作為高中生的主要學科之一,高中政治歷來是學生應當引起重視的一項課程,其在高考中占據(jù)了不可忽視的份額,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進行高中政治授課的時候,教師雖然運用了“以人為本”理念,但是卻僅僅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并沒有真正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對政治課堂感到厭煩,并不愿意與教師進行良好溝通,師生交流很少,整個課堂顯得死板沉悶,以人為本理念并沒有靈活地運用于高中政治課堂。
2.2 教學模式單一
高中政治由于存在高考壓力,依舊過分關注知識點,而這也使得教師沒有過多精力投入到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中,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教師主導的課堂主要圍繞知識與技能展開,學生只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沒有成為“以人為本”理念中強調(diào)的主導者,處于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
2.3 課堂氛圍沉悶
事實上,現(xiàn)如今,很多高中政治課堂中,依舊是教師站在權威的角度來指導學生,在雙方不平等地位的教學中,學生并沒有感受到以人為本理念的教學活動,而是盲目地跟隨教師的腳步,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導致很多學生并未養(yǎng)成獨立學習與探索的能力,也沒有構建起個性化的知識體系,更不用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一堂課下來,最多學習到高考所需的相關知識點,而這樣的情況如果持續(xù)下去,對高中生將來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3 解決問題的對策
3.1 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
高中政治學習內(nèi)容較為繁雜,教師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刪減和增加,不要死板地將教材內(nèi)容當做課堂的全部學習內(nèi)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有趣的探索情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逐步構建自己的學習知識網(wǎng),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將學習知識點和真實的生活情境有效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政治知識的趣味性和用處;將各種有趣的知識加入到政治學習課堂中,從而使得學生對政治產(chǎn)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當是輔導者,教學主體始終是學生,也只能是學生。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會積極探索教師提出的問題,并由此掌握和運用政治知識點,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更為有效地應對高考,也能夠真正將所學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避免了“書呆子”、“死讀書”的問題,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2 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
高中政治課堂之所以較為沉悶無趣,主要是因為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十分枯燥,倘若學習內(nèi)容較多,更是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事實上,在高中課堂中,新穎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學習效果提升的關鍵,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根本保障之一。教師要想轉(zhuǎn)變學生的被動地位,那么就要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例如網(wǎng)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情境構建等,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當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要擔當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自主解決問題,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會獨立,并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3.3 保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高中政治課除了教授學生學習知識點以外,還承擔著一個重要任務,即指導學生科學思想形成,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從而讓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必須意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不能采取統(tǒng)一的教導模式,而要以人為本,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予以更為深入的指導,因此,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尤為重要。當課堂具備民主性,那么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時候便不會感到壓抑和沉悶,能夠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一來,教師也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指導學生,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
當學生之間因為解決問題產(chǎn)生爭執(zhí)的時候,教師不要作為裁判出現(xiàn),而要成為調(diào)解員,引導學生自己探尋問題的正確答案,并在潛移默化中教導學生要互相友愛、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可以說,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十分依賴于教師對自我定位的認知。只有教師對自身定位精確,才能保證課堂氛圍良好,從而使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課堂知識。
4 結語
以人為本理念能夠極大促進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只有將以人為本理念有效貫徹并采取相關對策,才能真正使得課堂充滿以人為本氣息,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下,才能夠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理念對教學質(zhì)量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孫國良.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政治以人為本教學體系的健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8)
[2] 李哲.以人為本——高中政治教學新課改的理論之源[J].赤子(上下旬),2015(04)
[3] 尹盼盼.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學[J].新智慧,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