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玫瑰
摘要:合作式學習,主要是教師預先提出問題和任務,通過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組際合作,啟發(fā)學生相互討論、共同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合作式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并提升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中小學 信息技術 合作式學習 策略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已經(jīng)把合作式學習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學習中了。《學記》中說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指的就是我們在學習時切不可一個人閉門造車,一定要向老師請教,和學友交流合作、討論切磋,否則就會知識狹隘,目光短淺。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作用
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因為學科的獨特性,對合作式學習的應用要求更高。合作式學習,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更好地發(fā)揮孩子的特長,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中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實踐應用、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較多,學生們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有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合作式學習能有效地彌補同一班級學生水平差異,使他們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二、合作式學習的策略
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合作式學習,需要講究策略,想方設法將合作學習方法和信息技術教學連接起來,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增強他們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1.合作式學習準備階段的策略
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合作學習的理論,掌握班級學生們的學情,制訂教學方案。教育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所以在合作式學習的準備階段,教師要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和人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分組。教師在分組時,一定要注意每組內學生的合理搭配,即按照比例一定的優(yōu)秀生、中等生、薄弱生分配在一組,以便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帶動作用。組內合作分工,教師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情特點及興趣愛好,分配給適合他們的任務,如:搜集資料,制定計劃,指導學習,檢查作業(yè)等。
2.合作式學習實施階段的策略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與管理者。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及學習任務,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及時布置任務,并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任務目標。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合作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及時關注薄弱生在小組內的表現(xiàn),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適時鼓勵指導,關注他們的成長。教師要引導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互相討論,鼓勵他們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3.合作式學習的引導策略
因為合作式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要更多地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引導策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作式學習實施中至關重要。教師要針對前期各階段存在的問題,以教學案例、數(shù)據(jù)分析、學情分析為基礎,科學地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實現(xiàn)組內角色分配、學習任務計劃制訂、自我評價標準制訂等。
三、合作式學習案例分析
1.合作式學習階段的案例分析
筆者以高一“信息技術基礎(必修)”中的“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為例,探討合作式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做一個關于“我的家鄉(xiāng)——五彩淮南”的作品。
課前準備:教師課前講解合作式學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確定學習目標,根據(jù)學情分組。
教學目標:通過本章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情境導入:你們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嗎?你們的家鄉(xiāng)淮南有什么特色嗎?(教師播放一個“我的家鄉(xiāng)”主題作品)同學們,今天老師想要你們做一個關于自己家鄉(xiāng)的主題作品。
教學要求:作品的形式可以是電子板報、幻燈片、網(wǎng)站或Flash動畫。通過分組合作,集體完成一個作品。
學習過程:學生根據(jù)分工,分別進行文字編輯、圖片收集、音頻編輯、素材合成等工作。教師課堂巡視,發(fā)展問題及時指導。
教學評價:首先小組自評,然后作品展示,組際評價,教師點評作品。
2.合作式學習引導階段的案例分析
以高一“信息技術基礎(必修)”中的“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為例,學生在做“五彩淮南”的主題作品時,有幾個小組都想制作“淮南美食”的方面的主題作品,教師進行了課前引導。
導入素材:教師連續(xù)播放三個關于淮南煤礦發(fā)展歷史的視頻,雖然每個視頻拍攝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關于淮南煤礦歷史發(fā)展的素材。
教師問題:大家連續(xù)看三個同一主題的視頻,有什么感覺?你們喜歡嗎?
學生回答:不喜歡!太單調枯燥了!
教師引導:你們想不想看看我們“五彩的淮南”?多姿多彩的淮南呢?
學生回答:想!
教師講解:我們在制作視頻的時候,如果每個小組的主題都是一樣的,那么做出來的作品就會很單一,引不起觀眾的興趣。因此老師要求大家集思廣異,發(fā)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小組之間做出不一樣的展示淮南的作品,然后把它們放在一起,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我們淮南的精彩。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拓寬了,課堂氣氛活躍,大家積極動手,相互合作,最終做出來的作品都很有特色,
四、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式學習效果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合作式學習,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群體學習的結合,讓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增長,取得僅僅依靠傳統(tǒng)講練結合的方式難以實現(xiàn)的效果。
第一,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教師對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作業(yè),每一項作業(yè)都涉及不同的知識點和教學重難點,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小組內相互學習、討論,不知不覺間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第二,合作學習并不排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小組間相互競爭,可使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得到增強。教師通過“互評、師評、自評”這三個層面的定期評價,激發(fā)了各組奮勇爭先的積極性,形成了“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良好局面。第三,開展合作式學習活動,能夠顯著性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成績有,并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上是筆者多年來對合作式學習的運用積累的一點經(jīng)驗和體會,現(xiàn)分享給大家,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