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且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教學;應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評價、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改善,促使高中語文教學的測評觀念、方法與技術能夠與時俱進[1]。這便要求教師將信息技術的功能進行拓展,使高中語文教學滿足時代要求與學生需求。
1、營造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但未能考慮到這種教學方法會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與空洞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研究表明,如今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不能對教學資料實現(xiàn)系統(tǒng)整合,進而降低了課堂的趣味性。在這種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均十分枯燥的情況下,是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而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突破時間及空間上的限制,最大程度的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讓其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所在。
例如在講解《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在課前搜集作者的背景資料及同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或音樂,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其中的意向進行掌握,逐漸步入意境。同時若學生對其中的內容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還能利用多媒體進行反復觀看,有利于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對默會知識進行掌握[2]。而默會知識是指教學中不可系統(tǒng)表述的內容,并且有研究表示,教材中的默會知識較明確知識更多,對的人的思維有決定性作用。另外教師要對信息技術的導入內容做針對性的選擇,達到引發(fā)學生共鳴的作用。
2、簡化內容,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語文學習以漢字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詞語、諺語、句子、語段、文章等。同時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學生學習起來時難度會較其他學科低。而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代學者喜歡用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面對高中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均較差的情況,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學生會明顯感到吃力,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準確理解。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高效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師說》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在網(wǎng)絡上搜集一些關于“尊師重道”的視頻,并在課上播放,同時采用PPT的形式對其中重點字詞的不同詞義進行羅列,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準確的把握,充分發(fā)揮其應用優(yōu)勢,實現(xiàn)語文知識由抽象向直觀、由復雜到具體的轉變,使學生更易接受與吸收知識。
3、構建平臺,促進師生的溝通交流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清楚的意識到,語文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還要在課下進行友好、密切的交流,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意義。同時將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相互結合來構建師生的交流平臺,可對以往存在于兩者之間的時間、空間障礙做到有效突破,并借助發(fā)達的網(wǎng)絡,實現(xiàn)教學內容向實際生活的有效延伸,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信息技術在師生溝通環(huán)節(jié)中還表現(xiàn)出融合學習、教育活動與確保兩者溝通效率的特點,可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例如在教師在進行《江南的冬景色》的教學時,可自主錄制一些教學的小視頻,并發(fā)布在學校的某一論壇里,要求學生在課下利用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隨時觀看這些小視頻,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對該節(jié)課的知識點的復習與總結,之后布置相應的作業(yè),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并將作業(yè)發(fā)布到班級的公共平臺上。而教師可以在課余的任何時間均能進行作業(yè)的批閱,并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疑問。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來準備其它的工作任務,減輕工作壓力,并且還能及時獲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有效指導,提升教學效率。而學生在新教學模式的吸引下,可以與教師做到進一步接觸,并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對于不同掌握程度的學生來說,還能調節(jié)播放進度與次數(shù),十分便捷與有效。
四、科學評價,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
教學評價是判斷教師教學成果與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方式。相較于以往只以教學成績未為標準的評價方式,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則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進讓讓學生來正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比如,學校的好分數(shù)軟件,不僅能夠建立學生的考試成績數(shù)據(jù)庫,錄入各學生的基本信息,還能對學生各類大小型考試的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匯總,并將學生在校表現(xiàn)、家中表現(xiàn)及知識應用能力進行及時記錄,納入考核標準。這樣一來,不僅讓家長、同學紛紛參與到考核評價當中來,還能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缺陷,讓學生深切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進而有針對性進行改正,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結束語: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做到營造氛圍、簡化內容、構建平臺與科學評價,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有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并且教師與學生可利用信息平臺實現(xiàn)友好的溝通與交流,對知識體系與憑借愛體系的完善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玉萍.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02)
[2]陸萍.網(wǎng)絡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