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彬
摘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意識到數(shù)學學科在小學階段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改背景下,數(shù)學教學不僅以學科知識為支撐,更具有興趣培養(yǎng)與啟蒙等作用,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積極的奠基作用。因此,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看待問題,以實踐操作與探究性合作為突破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養(yǎng)成團體意識、認識到個體與團體間的聯(lián)系性的同時,敢于、善于開展合作探究,用高效合作去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效率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育的初級階段,其有著鮮明的特點,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學生探究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充分引導。為此,教師需要掌握探究性問題的難易程度,把控探究進度,找準關鍵點給予學生相應的幫助與支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自身努力感受數(shù)學學科的魅力所在。在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也越來越大,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已逐步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不斷總結,有效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探究意識與探究水平的提升。
一、注重組內合作制度上的把控。讓小組成為統(tǒng)一體
小組合作的關鍵點就在于組內成員的高效互動,激發(fā)各自思維與探究興趣。每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集體,在探究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規(guī)則進行約束,則很容易出現(xiàn)混亂,難以發(fā)揮組內合力解決數(shù)學問題。因此,在合作開始前,教師應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來制定符合本班實際情況的合作制度,讓所有學生都能加入高效的探究之中,在保障個人能力發(fā)揮的同時,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困生與優(yōu)等生之間的差異,當出現(xiàn)需小組合作完成的問題時,要明確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先經過獨立思考,再由組長確定發(fā)言順序,對每個人的探究成果進行分析,尊重他人的看法與想法,不以學科成績論英雄,而是要為集體爭榮譽的前提下著力提高探究效率。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以此方式來調動全體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價值,這對探究興趣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二、以生活化合作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廣的發(fā)揮空間
學生自主探究效率的提高必須以有效探究為基礎,如果教師提供的題目難度過大,則會導致學生無從下手。另外,過于理論化或數(shù)字化的探究題目也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積極性,缺乏趣味性引導會導致自主探究能力難以發(fā)揮,探究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合作質量。因此,教師可以生活化元素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更廣的想象空間與發(fā)揮空間,調動其探究興趣,從而順利提高探究效率。如在四年級下冊《平均數(shù)與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中,教師可提出生活化問題“算一算組內成員的平均身高與體重”,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入手,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合作。這樣一來,不管是提供信息支撐還是研究計算方法,都是合作的一部分,能讓不同學科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合作發(fā)揮個人價值,投入探究之中,且以生活化數(shù)據為切入點,能讓學生有更廣的發(fā)揮空間,以生活經驗為支撐進行探究,探究效率自然能大大提升。
三、引導學生掌握適用的合作技巧。形成高效團隊
小組合作中探究效率的提高需要發(fā)揮每位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融入研究團隊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幫助學生了解與運用更多的合作技巧來提高小組凝聚力、協(xié)調力、發(fā)展力與探究力。
(一)相互尊重
每個成員都是小組中的重要成員,高效團隊的形成離不開全體成員的協(xié)調共進。因此,小組成員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各項探究活動。首先,小組成員之間應更看重相互之間的情誼而非成績,成績好的學生不能排斥成績暫落后的學生,成績暫落后的學生也沒必要感到自卑,大家要共同攜手營造互助共贏、攜手共進的良好氛圍;其次,要認真聽取他人意見,不要以個人觀念來主導整個小組的思維流向,小組組長要善于組織,積極采取多方意見,為問題探究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礎?,F(xiàn)階段,很多小學生由于父母的嬌慣而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在學習與合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為此,學會尊重不僅有利于合作探究效率的提升,更能培育學生良好的社交素養(yǎng),為其日后的健康成長助力。
(二)掌握討論技巧
小組合作的高效開展離不開激烈的討論,只有在思維碰撞中才能將合作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探究技巧的培養(yǎng),讓學生抓主要問題,讓每位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求同存異中凝練出最為適合的解決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對該方案的正確性與嚴謹性進行探究,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會對整個合作進程產生影響,使其逐步樹立責任感與自豪感,積極融入小組探究之中。
(三)逐步完善評價方式
教師還應完善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注重對合作與探究過程的評價,降低結果評價所占的比重,以“組內互評”“師生互評”“學生互評”等方式,將合作的過程中討論氛圍良好、組內成員參與度與討論效率較高的小組評選為“優(yōu)秀小組”,并予以相應鼓勵,從而調動學生的合作積極性,通過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與制度上的相互協(xié)調,讓班內學生意識到高效合作的重要性,主動學習與把握正確的討論與合作的方法,逐步樹立合作意識,敢于交流、善于交流,進而促進其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應引導各小組思考自己的期望目標,在評價過程中要看到每個人與每個小組的進步,注重階段性總結,看到學生的努力與變化,不斷鼓勵學生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奮斗。
綜上所述,學生自主探究效率的有效提升對小學數(shù)學合作教學的開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相關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殊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讓其融入小組合作中,完善合作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把控合作探究對象的難易程度、引導合作方向,從多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進行探究,逐步提高探究深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為學生日后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