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班牙語文學世界非常豐富,而散文又是其中不可或缺但又相對低調的一個體裁。本文將對西語原文的小說以及其英語翻譯進行對比,從語言學的角度對兩門語言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簡要分析西英翻譯所要注意之部分。
【關鍵詞】散文;西班牙語;英語;翻譯
【作者簡介】何杰琳,廣東培正學院。
西班牙語和英語都來源于歐洲大陸,兩者同屬于印歐語系,但分屬于不同的語族,英語屬于日耳曼語族,而西班牙語則屬于羅曼語族。這個血緣上的關系使他們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語族文化歷史的不同也讓它們展現(xiàn)了很多的不同。在下面的篇幅中,我們通過對博爾赫斯的《長城和書》的西班牙語版本以及其英語翻譯版的對比,從語言學角度簡單來看看西班牙語和英語在翻譯之間的對比。英語版本博爾赫斯的來自于Gaither Stewart的翻譯。中文翻譯則來自于《探討別集》。
西班牙語和英語除了來自于同一個語系外,就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二者都同屬于屈折語這個范疇。屈折語是屬于綜合語的一種,其特征是具有屈折詞素和詞形的屈折變化等語法范疇的變化,印歐語系中大部分的語言都屬于屈折語。屈折變化指的是通過變化單詞,從而引導相應語法功能以及詞義的轉變,如西語中名詞的單復數(shù)結構以及形容詞的陰陽性的變化都是屬于屈折變化的一種。相對于英語,西班牙語所保留的屈折特點要多得多,尤其是在動詞上。西班牙語的動詞變位還保留有六個人稱(我、你、他/她/您、我們、你們、他們/她們/諸位),而英語變位只保留了兩個人稱(我/你/我們/你們/他們、他/她/它)。西班牙語這一曲折特點的保留使得在很多情況下,句子的主語可通過動詞的變位表達出來,從而將主語省略掉。舉個例子,如西班牙語動詞hablar(說話),如果要表達“我說”,成西班牙語只需一個詞“Hablo.”。 通過這個動詞的屈折變化,可以明確知道發(fā)出者就是“我”。而英語,同樣的表達必須譯成“I say”。英語的動詞屈折變化相對單一,必須補充主語,只用say不能明確指出誰做這個動作。根據(jù)這一差別,可看出在西英翻譯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主語的明確,在翻譯中補充相應的主語。我們看《長城和書》的句子,文章中第一句話的西語原句是:Leí, días pasados, que el hombre que ordenó la edificación de la casi infinita...(前幾天,我在書上看到那個下令修筑中國的長得幾乎沒有盡頭的城墻的人是第一個皇帝......)。Leí來自于動詞leer,leí是其簡單過去時第一人稱我的變位,一個單詞把人稱以及時態(tài)都表達了。接著我們看對應的英語翻譯:I read, in past days, that the man who or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arly infinite...,對應原文的leí,譯文采用了補充主語的方式變成I read,并且通過后面的時間狀語才可知為過去時的變位,但從read來說,無法判斷誰以及何時進行讀的動作。另一句,原文為:Acaso Shih Huang Ti amuralló el imperio porque sabía que éste era deleznable y destruyó los libros por entender que eran libros sagrados...(始皇帝筑城把帝國圍起來,也許是因為他知道這個帝國是不持久的;他焚書,也許是因為他知道這些書是神圣的,......)。從這一句看,Shih Huang Ti這個主語統(tǒng)領了四個動詞,分別是:amuralló, sabía, destruyó和entender,除第一個動詞,后幾個?都是沒有表達主語,sabía和destruyó皆為動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過去時態(tài)的變位,原形分別是saber以及destruir。西語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有三個:他、她以及您,在缺乏上下文的單句中,容易造成歧義,但是在本句,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動詞的屈折變化完全能滿足同時表達時態(tài)以及人稱的語法功能。接下來,看一下相應的英語翻譯:Perhaps Shih Huang Ti walled in the empire because he knew it was fragile and he destroyed the books because he understood they were sacred books...在這個翻譯當中,總共補充了三次主語,分別是:he knew, he destroyed以及they were。通過對這三個動詞的分析,可看出相對于它們的原形know, destroy以及be,這三個詞都是經過了屈折變化的,但由于英語屈折特點不明顯,它們都只起到了時態(tài)表達的語法功能卻不能明確發(fā)出動作的主語,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補充主語來防止歧義。相對英語,西語的屈折特點除了表現(xiàn)在動詞變位上,還表現(xiàn)在它形容詞的單復數(shù)陰陽性的變化上,代詞(主格,賓格,與格、奪格等)以及冠詞的陰陽性單復數(shù)上面。
綜上所述,西語在動詞表達上更偏向忽略主語以及簡化時間的強調性,因此在翻譯成英語時需注意對上下文的文本理解補充主語以及相應的時間狀語。
參考文獻:
[1]張國申,李世勇.英語動詞的理解與翻譯對比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0(2):88-91.
[2]任明珍.中外英語語言學類期刊中轉述動詞對比研究[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7,89(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