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恒
【摘? ? 要】在初中數學常態(tài)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技能,要給學生安排適宜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有效融入初中生個體生活當中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當著重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合理的學習素材,了解學生需要怎樣的數學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注意到探究式學習的意義,引導學生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探究習慣,不斷挖掘自身學習潛能。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初中數學? 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30
有關調查表明,很多中學生普遍反應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大,在課堂中存在聽不懂的現象,這與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是有很大關系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沒有自己發(fā)揮的空間,面對不懂的問題沒有自己的思考,教師只注重講解題目的解決方法,卻忽視了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入探究式教學的方法,與常態(tài)教學進行融合,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初中數學的奧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從而穩(wěn)步提升課堂效率。
一、提出探究問題,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初中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其定義和知識點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礙,很難從其文字表面理解背后的含義。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以提問的方式引入探究式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一般來說,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恰到好處,能夠較快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富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中進行思維拓展,調動學生充分投入到數學的探究之中,并且在學習中能夠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
比如,在講解到《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好相關的PPT,先將定義展示給學生,告訴學生定義為平面內,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在其中加入一些圖片的元素,將軸對稱圖形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然后,以此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定義和教師展示的圖形找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學生在這種直觀的形式下,立馬就能夠找到一些比較明顯的性質,如有的學生說,首先,每一個圖形都是由相同的圖形和一條直線組成的,其次這兩個圖形是全等的。接著再向學生提出更加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兩個圖形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這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完成這一問題探究,先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再讓學生根據定義剪出兩個全等圖形和對稱軸在同一平面,用折一折的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得出:對稱軸發(fā)生變化時,得到圖形的方向也會發(fā)生變化。里另外,像窗花一樣,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側的圖形能夠互相重合。
通過此種探究方式,就能大大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理解。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學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問你,但是不一定都能夠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式,教師應當加入學生之中,找到適當的機會與學生進行親密合作,讓學生在與教師的合作中不斷追問補問,展開探究式學習,進一步了解數學定義其本身的含義和性質所在,不斷促進學生加深數學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更好的開展探究式學習,打造出高效課堂。
二、分析探究過程,學會解決問題
探究式學習本身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積極投身在探究的過程當中,積極探索數學中新的知識。另外,在探究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也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定,要提供一些學生有能力完成自主探究的材料。比如,在講解到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現在黑板上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平行四邊形,并提出幾個跟邊角大小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四邊以及四個角進行探索,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其中不同條件,給學生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遵循平行四邊形的基本定則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可能對知識點的掌握還不是很到位,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偏差,教師應當及時發(fā)現,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
另外,針對同一個數學問題,對其認知程度不一樣的學生往往都會有不同的反映,其得到的知識往往都是比較表面或是零散的,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交流評價,促進中學生能夠在認知上相互啟示,相互補充,達到對知識點的深化理解,拓展對數學知識的內部消化,順利完成數學認知結構的準確建構。
三、分析探究結論,加強交流合作
學生經過探究,都會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初中生正是思想活躍的時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展示給其他學生,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使其有機會進行展示。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不斷改善自身教學方法,設計出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進步的方法,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探究,只有加強合作交流,才能將自己的想法擴大化,才能將探究結果分析的更加全面。比如,在學生探究完《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探究成果整理成冊,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匯報,就數據收集方法、整理方法和描述方法進行展示,將不同學生的不同想法進行融合,最后由教師做融合性的發(fā)言,對章節(jié)的知識在講解一遍,加深學生的記憶,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取得學習的成功和享受學習的樂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初中教學中的價值日益體現出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日益凸顯,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很多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導致教學質量十分低下,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當下常態(tài)教學的現狀,使用探究式教學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參考文獻
[1]郭建鳳.探究性學習與常態(tài)教學的融合之道——淺談初中數學教學體會[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01).
[2]劉春梅.探究式學習: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理想之路[J].科教文匯,2008,(24):112-112.
[3]雷亮.探究式學習—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理想之路[J].新課程·中旬,2018,(3):68.
[4]張海深.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