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華
【摘? ? 要】當前,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占據的主體地位日益突顯,以往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當前教學活動的需求,要求教師轉變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游戲化教學作為近幾年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將游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究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游戲?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46
當前階段,學校教育正處于不斷深化與更新中,教學改革進度不斷推進,這對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重要的改革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將游戲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充分考慮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并對數學課程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改進教學質量。本文重點探討了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明確游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開展基礎,也是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依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明確游戲教學目標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更應該明白游戲的開展,并非是讓學生快樂地玩游戲,而是在快樂玩游戲的過程中學到數學知識,否則游戲化教學就會失去本來的意義。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明確游戲教學目標,對知識的整體框架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繼而根據游戲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游戲,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順利開展[1]。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時,筆者首先根據教材確定了以下游戲目標,即:1.正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2.能夠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3.增強學生空間觀念。隨著游戲教學目標的確立,考慮到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以長方體、正方體的基礎特征為重點,筆者隨即為學生準備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在上課過程中,筆者以兩個教具作為游戲的開端,邀請一名學生進行數數,并要求學生分別將兩個教具從第一個同學傳遞到最后一個同學,在喊“?!睍r,由拿到教具的同學說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個特征。顯然這一方式對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很難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甚至非常容易被外界干擾,這種干擾的因素來自方方面面,是無法消除的。同時,數學知識的枯燥性是顯而易見的,既需要理解也需要重復記憶,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是應對這一情況最有效的方式。為此,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外部在于游戲教具的選擇要新奇有趣,使學生樂于接受和使用,內部則在于游戲本身的趣味性足夠吸引學生[2]。如此一來,必然能夠在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中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三)》時,為了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以及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筆者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先考慮到了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以提高游戲教學的效率。為此,筆者將提前準備好的各種軸對稱圖片和動畫給大家展示了出來,隨后又將學生進行了分組,要求每一組進行軸對稱圖形的繪畫,比一比哪一組畫得最好看、最正確。顯然,這一方法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更激起了學生的好勝心,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開展分層游戲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上,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差別,而開展分層游戲教學對于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中,可以按照游戲分級、分類的特點,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分層,而分層的結果需要教師在日常學習與游戲中,有效地觀察和科學地評估,從而掌握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能力水平,使他們在分層游戲中快速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時,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以及成績差異,筆者首先根據以往的了解,將學生進行了層次上的劃分,并為每一層次的學生選擇了不同的游戲。首先學習較差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了解何為折線統(tǒng)計圖;學習處于中間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夠用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游戲方法為競賽,比一比誰更快;學習較好的學生則降低了游戲性,要求他們在以上的基礎上,能夠根據數據進行預測,方法為辯論。而教學結果顯示,這一分層游戲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共同進步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增強游戲形式的多樣性
(一)情境游戲的運用
情景游戲一般運用于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置身于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具體的游戲情境中,增強對新知識的感性認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加減法應用題的新課導入中,教師可帶領12名學生進行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一開始老鷹捉走5只小雞,再讓4只小雞加入隊伍中,最后讓學生計算此時雞媽媽還有幾只小雞?通過參與游戲,學生對加減法運算產生新的認知,進而提升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二)角色游戲的運用
角色游戲可運用于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學習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概念的學習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學生掌握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此時運用角色游戲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3]。例如,在講授“時、分、秒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時、分、秒的角色,結合鐘表指針的運動講解時、分、秒的轉化,在秒針走一圈時,讓扮演秒與分的學生合體,將分針走一圈,就讓扮演分與時的學生合體,如此一來,學生對時、分、秒的概念得以充分理解。
總而言之,將游戲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能夠成功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參與熱情,還能讓小學生在主動參與以及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在遵循小學生個性特點的前提下,充分運用游戲教學法,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相應的游戲形式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主動投入到數學游戲中來,以此提升游戲教學的實效,改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朝盛.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7(17):107-107.
[2]梁微.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游戲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5):231.
[3]李海波.課堂因游戲而精彩——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運用[J].情感讀本,2017(29):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