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孟芳
【摘? ? 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我們讓“導學案”介入初中語文課堂,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授予學生學習方法,在學生學習困難之時,能及時引導點撥,通過科學的“導學案”師生共同合作進行有效學習,達到課堂教學真正有效,讓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導學案?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86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如何使學生由傳統(tǒng)課堂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導學案”在課堂上的利用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導學案順應教學改革的要求,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又可以在學案上明確突出需要討論的重難點,以便師生討論分析,提高了課堂效率。
一、精心設計
導學案的制定基于教師集體研究,是一種立足于新課標,以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為目標制定的學習方案。因此,從某些層面看來,學案具備“權威性”、“通行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不一致,不同班級的學生素質(zhì)、能力也千差萬別,導學案在具備優(yōu)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很難適應所有的教育者和學生。基于此,初中語文教育者在應用“導學案”時,要對學案內(nèi)容進行再次的整理,既要保證完成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還要保證教學由淺入深,能夠適應學生的基本情況,不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和壓力。當然,“不給學生增加壓力、負擔”并不意味著教育者改進、設計的學案“毫無波瀾”,而是應該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靈活性,要有一定的梯度難度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如此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為保證導學案教學法落實質(zhì)量夯實基礎。
二、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許多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對待語文學科亦然。有的學生認為語文學起來容易,上課聽老師講講就行了。許多學生沒有把課文認真地讀上一兩遍,對課文的理解不深入。上課時老師講得再好他也感受不深,不會引起共鳴。而且學生的課前預習并沒有具體的任務目標,只是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是比較籠統(tǒng)的,學生也會覺得無從下手。而導學案的應用則可以把每一課的預習知識都能用題目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清晰地了解本課的學習程序。如導學案上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教法、學法等。從基礎的字音、字形、文學常識的積累到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以及文章主旨的理解等,都需要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查詞典、讀課文、找資料才能解決。這一過程很重要,老師的講解永遠代替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重知識傳授,輕方法指導。每節(jié)課老師都非常重視基礎知識的識記、默寫,然后分析課文,無法走出傳統(tǒng)課堂的桎梏。我們都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老師需要的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導學案中不但列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在整個學案的設計中也滲透著諸多學習方法。
如在導學案的每個題目的后面都要跟“方法點撥”,如《背影》一課的導學案中有對課文精要語段“爸爸買橘子”的分析。學生都能夠把描寫“爸爸”爬月臺的動詞找出來,在賞析的時候要有具體的方法指導,才能讓學生有章可循。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動詞是寫誰的,答題的時候要找準方向。本段就是動詞的作用就是:“生動形象細致地描寫了‘爸爸’的動作,表現(xiàn)了‘爸爸’買橘子的不容易,愛子之深。動詞的運用也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動?!苯探o學生具體的方法,有利于學生自主拓展學習的范圍,擴大知識面。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對其終身學習都是有益的。
四、注重學生能力訓練
語文作為語言學科,具有“工具性”的特點,學生積累了更多的語文知識,如果想要把知識轉化成能力,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輸出”訓練。利用導學案不但可以引導學生訓練這些能力,還可以照顧到每個同學的能力,設計比較有梯度的題目。這樣每個同學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相應的題目,如程度不高的同學可以只完成每個部分的“基礎題”,中等程度的同學可以完成“達標題”,程度好一些的同學則要完成“拔高題”。這樣每個同學的能力都能夠得到相應的訓練和提高。導學案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有著交稿的可操作性,導學案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載體,可以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于一體,讓學生更加深刻領悟教學流程。導學案的推行和實施,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五、實施拓展延伸
導學案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紙質(zhì)的資料,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適當為學生拓展延伸,補充相應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大都應了“大語文”教學的需要,教學的內(nèi)容已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識,很多老師都會給學生補充更多的課外知識,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像利用信息技術的課堂,就可以利用網(wǎng)絡隨時為學生查找相應的鏈接知識,或者利用課件展示出補充的材料。這些方式都不如“導學案”在課外延伸的時候更加全面條理。比如我們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可以把與《朝花夕拾》的內(nèi)容都梳理出來,甚至可以把《朝花夕拾》里的精彩片段摘出來,打印給學生讀,以幫助學生了解魯迅作品的語言風格?!按笳Z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語文的學習不是孤立的,必須加強橫向聯(lián)系才可以使課堂更加豐滿充實。有的拓展內(nèi)容用導學案可能展示不了,就可以用作業(yè)要求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任務,在導學案上標出來即可,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
總之,導學案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有利于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在方法的歸納上更具體,規(guī)范學生的各項能力訓練,落實分層施教,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導學案還順應了“大語文”教學的方向,為學生補充更多與教材內(nèi)容相聯(lián)系的鏈接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導學案內(nèi)容成為貫穿課堂教學的主線,為提高教學效率發(fā)揮其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侗艷.導學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現(xiàn)狀[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3年01期.
[2]孫艷平.對初中語文教學導學案的思考[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