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華
隨著天氣轉冷,數九寒冬已然來臨,北京東直門醫(yī)院周圍血管科的患者也驟然增多,患者們的癥狀各不相同,但大多數人卻有著相似的病因——寒濕。寒邪與濕邪均屬陰邪,易損傷衛(wèi)表及臟腑陽氣,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寒濕在體內繼續(xù)發(fā)展甚至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下肢受寒,寒濕傷人
很多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都會時常出現一些諸如膝蓋僵硬、走路腿疼之類的“老毛病”,但抱著“小毛病忍忍就好”的心態(tài),大多數老年人對下肢疼痛、僵硬等不適都不在意,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人體約有一半的骨骼、肌肉、神經和血管分布于雙腿,全身的血液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先流經下肢后再回流至心肺。這也就意味著,腿疼極有可能是下肢出現了動脈阻塞、動脈硬化、血栓等病變,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龍叔是一位養(yǎng)蜂人,很多時候都駐扎在野外,野外條件艱苦,通常只能住在簡陋的帳篷里,因此受寒受涼是常有的事情。2017年3月,龍叔的右腿以下開始逐漸腫脹,剛開始龍叔也沒太在意,但病情進展迅速,十天的時間腫脹便已蔓延至大腿根部,右腿已然無法彎曲,更嚴重的是左腿也開始腫脹了起來。龍叔覺得事態(tài)嚴重,便趕緊去醫(yī)院檢查,經檢查發(fā)現龍叔的下肢深靜脈有多發(fā)性的管徑變細、內膜增厚及血栓形成,還伴有一部分下肢動脈硬化。經過系統(tǒng)的治療后,龍叔下肢的腫脹已經明顯消退,疼痛也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可以重新正常的走路、勞作了。
中醫(yī)講究按節(jié)氣治病,立冬后天氣轉涼,天地之間的陽氣慢慢減少,陰氣卻緩緩增長,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抵抗力相對會有所下降,直至冬至,霜雪紛飛而至,窗外景色雖美,但是身體卻更容易遭到寒氣侵襲。可3月已是初春之際,天氣已經開始回暖,龍叔怎么還會發(fā)生嚴重的下肢血管病變呢?這是因為在冬至之后,與寒氣相伴而生的濕邪其實更加危險,寒濕夾雜對人體危害極大。龍叔便是經常處于寒濕的環(huán)境之中,受寒濕之氣所影響,下肢受到了嚴重的寒濕侵襲。
《黃帝內經》有云:“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濕性重濁纏綿,重是濕邪的顯著特點,所以下身更容易出現與濕邪有關的病變,例如:腿沉、腿涼、腿腫脹、腿發(fā)困等。
北方冬天的濕邪更傷人
說到冬季的寒冷,很多人認為南北方的冬季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北方冬季最明顯的特征是寒冷干燥,南方才是潮濕陰冷。但專家卻不這么認為,楊主任告訴我們,相比于南方,北方冬季里的濕邪更傷人。
寒性凝滯,濕性重濁,侵襲入體則更容易損傷人體下部,導致下肢發(fā)涼、麻木、疼痛,甚至破潰、發(fā)黑、壞死。而寒必伴有水,水液停滯結聚而為濕,所有冬季的寒冷都必然伴有濕氣。寒重一分,則濕亦重一分,寒濕互結再重一分。顯而易見的是,北方冬季的氣溫明顯低于南方,所以北方冬季的寒濕之氣比之南方也更重,北方寒濕對人體脈管的損傷比之南方亦更甚,這也就是為什么北方下肢動脈血管狹窄性疾病發(fā)病明顯高于南方的緣故。
楊主任提醒,多穿衣服只能御寒,但濕邪仍然存在,所以立冬后就要開始關注腿部的健康。
腿部不同性質疼痛,反應不同問題
1.抽痛
抽痛大多數是由于缺鈣,比如活動的時候抽筋;也可能是血液循環(huán)不好,比如天冷的時候抽筋。
2.跳痛
跳痛往往是筋的問題,或者合并有傷口的感染或者炎癥;有些人腿上沒有感染也發(fā)生跳痛,那么往往是膝關節(jié)出現了問題。
3.酸痛
酸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多數情況是運動后肌肉發(fā)出的信號。如果長時間酸痛無法緩解且與運動無關,則可能是血液運行出現問題,最好盡快就醫(yī)。
4.脹痛
脹痛是氣滯血瘀的信號。長時間不緩解的酸脹往往情況更嚴重,脹痛伴有腫要更警惕。
防寒祛濕護腿法
風、寒、暑、濕、燥、火是中醫(yī)六邪,濕邪屬于陰邪,健脾溫陽才能溫寒祛濕。故防寒祛濕護腿有兩個原則:內服祛濕健脾溫陽,外用祛濕益氣活血。
● 祛寒濕內服方
【食材】紅豆、薏米、桂圓、山藥
【做法】取適量且適量紅豆、薏米、桂圓、山藥,等量各一份(1∶1的比例),煮粥、煮湯、代茶飲皆可。
【方義】此方有散寒祛濕的功效,有利冬季護腿。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健脾才能利濕,山藥的健脾作用極佳,配以補氣養(yǎng)血的桂圓、利水祛濕的紅豆和薏米,四種食材組合起來,不僅對祛除寒濕之邪十分有幫助,而且還能防止?jié)裥八鶎е碌耐旯炔换?、大便溏稀不成形等一系列胃腸道問題。
【注意】濕分寒濕和暑濕,薏米紅小豆水可以祛暑濕,但是寒濕一定要健脾溫陽,僅用薏米和紅小豆不能祛寒濕,要組合搭配才能祛寒濕。
【禁忌】有熱象如發(fā)燒或有炎癥等的患者慎用。
● 護腿外用方
【藥材】陳皮、桂皮。
【用法】
1.陳皮和桂皮按照5:1的比例一起研磨成細粉(一般來說打得越細越好);
2.如果是有風濕、老寒腿的人,可以用黃酒調和,貼敷4小時;
3.如果是濕氣重,局部腫脹但沒有疼和酸的情況,用香油調和,貼敷6小時;
4.每天貼1次,堅持貼半個月左右會有效果,晚上貼比較好。
【貼敷穴位】可貼敷足三里和陽陵泉兩個穴位。脾胃功能較弱的人群可貼足三里穴,風濕疼痛較重的人群可貼陽陵泉穴。
▲ 足三里穴位: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 陽陵泉穴位: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方義】陳皮有行氣、祛濕、活血之效,桂皮則可以溫陽活血,二者合用,方為祛濕益氣、養(yǎng)血活血之佳品。
【注意】陳皮可以用曬干或風干后的橘子皮代替,但是柚子皮或橙子皮的效果較之稍差。
【提醒】皮膚敏感的人,貼敷后會出現局部皮膚瘙癢的癥狀,這一類人群應適當減短貼敷時間,出現過敏的人則禁用此外用方,必要時應就醫(yī)處理。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