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克林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語言訓練的意識,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本文簡述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語言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言能力;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做好語言能力的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能使語文教學更加高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能力能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減少今后語文學習的困難。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認識不深刻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語言能力訓練的認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認識到語言訓練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也就沒有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學生對知識內容本身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訓練。
2.學生缺乏語言意識
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語言能力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對語言訓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經(jīng)常是對語文知識本身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由于語言能力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加上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難以正確地理解語言能力的意義。
3.學習內容較少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對語言能力的學習相對較少,尤其是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學習,主要是學習拼音和常見的漢字,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語言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
1.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意識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大多是沒有目的的閱讀,學生在這樣的閱讀中所取得的成效比較小。因此,在閱讀中,學生要清楚地了解閱讀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只有在有目的的閱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訓練意識,能促進小學生對語言能力的理解,使其在閱讀中將語言能力的訓練作為閱讀目標之一,從而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提高其語言能力。例如,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提出一定的要求,預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語文預習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沒有目的地進行預習,這樣的預習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師要將提升語言能力作為學生預習的目標之一,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清楚地了解預習的目的,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會逐漸理解語言能力訓練的意義,就會自覺地樹立語言能力訓練的意識。
2.適當增加課外閱讀
學生的語言能力需要在鍛煉中得到提升,語言能力的訓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并且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斷地進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知識儲備有限,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學生的語言訓練需要通過適當?shù)拈喿x來提升。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是學生閱讀的基礎,學生首先要學習教材中的閱讀內容,但是單純依靠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語言能力訓練的需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教學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奶崾?。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要任務就是能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能簡單地概括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漸了解作者是如何將文章內容書寫具體,并使不同的自然段之間存在聯(lián)系的。例如,教師在班級中組建“圖書一角”,將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訓練的書籍放置在班級中,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提升其語言能力。
3.引導學生加深理解
由于小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不能理解的詞和句子,對這些詞語的理解直接關系著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展開針對性教學,使用適宜的方法提高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比較難理解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第一,換詞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將文章中出現(xiàn)的困難詞語替換成比較常見和容易理解的詞語;第二,角色互換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能融入文章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含義。例如,在教學《趙州橋》時,有一個詞是“創(chuàng)舉”,小學生理解這樣的詞匯是比較困難的,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這會阻礙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將此詞語換成“發(fā)明”,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含義,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4.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只學習知識而不能將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學習中,是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的。不僅語文教學課程要求學生能學習好語文知識,提高語言能力,而且學生的運用能力也是非常關鍵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可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學科內容較豐富,包括成語和句型等內容,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運用這些方面來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對聯(lián)》一課時,教師將對聯(lián)的寫法教授給學生,并為學生講授平聲和仄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學校舉辦對聯(lián)活動時,能運用所學知識寫對聯(lián)。
語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主要學科之一,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好語文學科能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在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實踐,相信教師通過實踐最終能找到適合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路徑,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梁冬梅.多種形式訓練提高小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02):100-101.
王東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61.
耿青兒.學生閱讀能力的生長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