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錦
【摘? 要】小學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語文教學則可以稱作小學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人文精神以及道德品格等的主要途徑。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并不理想,尤其是作文教學這一方面。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開始出現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徹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教學方式、課堂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應用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作文先導式”教學是近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始出現并且得到運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主要針對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活動。在面對“作文先導式”這個概念,可能許多教師會在初次接觸的時候把范圍局限于作文教學這個部分,但是在深入了解這種教學模式的相關理念以及案例之后就能夠發(fā)現,“作文先導式”的教師模式實際上是包括了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學全部環(huán)節(jié)的一個完整體系。它指的是一種把作文教學,也就是作文訓練作為教學的起點和基礎,然后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拼音、識字、文章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種整體式的教學模式。因此,“作文先導式”教學實際上是對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的一次顛覆。
在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的重點往往放在了拼音、識字這兩個基礎性的環(huán)節(jié)。從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語文后續(xù)學習來看,這樣的教學策略并沒有錯。因為拼音和漢字是學習語文最為基礎的兩個部分,只有這兩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具備一定的基礎,才能開始接下來的學習,否則只能是一個事倍功半的過程。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現狀可以說是與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期望相悖的。因為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已經適應了幼兒園在游戲中學習的輕松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而對于這種長時間理論性較強的小學課堂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更不用談對這種教學模式的適應。這往往導致了學生在面對繁多甚至有些枯燥的拼音和漢字學習任務時,出現了抵觸和逃避的想法,更是從心理上高估了這兩個學習任務的難度。缺乏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自然也就導致了學習效率的降低,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而“作文先導式”教學就是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而提出的一種解決辦法,教師也可以把這種教學模式看作是學前教育與小學高年級正規(guī)化的學校教育之間的一種銜接手段。在“作文先導式”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首先把教材中文章的主題轉化成學生易于理解的一個作文話題,然后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之后,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谛W生的思維特點,他們會在理解了這一主題之后產生許多新奇的想法和念頭,但是在將其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中會遇到拼音、漢字、句法等困難。
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開展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結合對課文的解讀,幫助學生成功完成習作任務。通過這樣一個過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并且積累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而拼音、識字等基礎的語文教學任務也能夠一并完成,可謂是一舉多得。這正是“作文先導式”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重新構建知識體系
在采用“作文先導式”教學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最大的不同點就體現在了教學的結構和語文知識體系上。這一點不同站在教師的角度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因為“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決定了教師的整個教學活動是一種主題式、發(fā)散式的過程模式。也就是說,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構建知識體系是要以作文練習的主題為中心進行豐富和擴展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其他的環(huán)節(jié)都要與中心建立聯系,圍繞中心展開。所以“作文先導式”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教師首先要在熟悉掌握所有的教材內容之后,對其進行重新整合,構建一種新的知識體系。
(二)采用新型教學方式
在“作文先導式”教學中,除了教師要對知識體系和整體的教學流程進行改革更新之外,在實際課堂上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新的探索。以學生的習作練習為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的“作文先導式”教學,注定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更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因為只有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和溝通才能讓教師通過習作練習確定之后的識字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才能真正對癥下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以重點關注課堂互動為基礎,具體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例如表達交流為主的教學方式和閱讀拓展為主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把《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作為范例對兩種教學方式進行具體分析和對比。如果采用表達交流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首先需要做的是根據課文的內容,結合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情境。通過播放音頻、圖片以及動畫等手段,讓學生能夠對課文中提到的植物傳播種子的多種方法產生直觀的畫面,并且采用層層深入的不同情境讓學生產生更為深入的體驗和理解,進而讓學生能夠對植物傳播種子這一話題產生更為豐富、新奇的想法。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頭上的小作文練習,互相交流對于這一話題的看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且根據學生在表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確定接下來的字詞語法講解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內容。而對于閱讀拓展為主的教學方式來說,教師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適當地減少情境創(chuàng)造的部分,采用與主題相關的課外故事文章來代替。通過引導學生對拓展文章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拓展對這一主題的思路和想法,然后通過書面的寫作練習表現出來。教師根據學生習作的結果開展字詞教學,然后讓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正和完善,最后再組織學生對習作進行互相評議以及對經典的范文進行賞析,讓學生能夠徹底掌握這一單元的相關知識。這兩種教學方式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其內核都是增加了師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三)拓展人文實踐活動
語文雖然被劃分為學校教育的一門學科,但是語文同時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各種知識的一種工具。所以相比于語文的理論性學習,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踐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鞏固和運用往往能夠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白魑南葘健苯虒W實際上就包括了拓展學生的人文實踐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教師以教材上的課文內容為教學的主題,組織開展其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在結束了對課文內容的講解以及字詞的學習之后,通過一定形式的人文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占據著重要位置,它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之一,并且能夠對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進行有效鍛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尋可行性措施,不斷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而“作文先導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就成了教師的可選途徑之一。通過對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不僅可以實現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目標,還能通過改變教學體系、教學方式、拓展教學內容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責任編輯? 袁 霜)
[參考文獻]
[1]靳薛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研究[J].甘肅教育,2019(16):73.
[2]宋麗杰.芻議“作文先導式”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5.
[3]應潔.淺析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