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國輝
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實施的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中需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這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小組活動與師生問答是目前小學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互動形式,不過這種互動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對教學效果的提升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為此,本文就簡單探析了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參考借鑒。
關(guān)鍵詞:小學課堂;師生互動;路徑探索
引言:
在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讓學生在互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對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有著積極作用,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路徑。
一、當前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生問答形式比較機械化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雖然也意識到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會嘗試用各種方式去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但由于很多教師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合理,很多時候只是以完成教學任務(wù)為目標,對小學生的表述通常會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評價,既影響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沒有勇氣回答問題,這種希望學生可以以慣性思維去回答教師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也非常不利。
2.師生問答目的單一化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需要結(jié)合教學的目標、重難點來進行互動。然而,在如今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的問答就是為了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程度,并沒有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讓學生能夠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很多課堂互動都是在教師與少數(shù)學生之間展開的,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充分參與其中,這非常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3.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也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形式,但是如今很多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小組活動時,會讓真正的實施過程流于形式。一方面,是教師對小組活動的不重視,體現(xiàn)在分組不合理與準備工作不充分,導致小組活動的價值沒有得到發(fā)揮;另一方面,則是小組活動分工不明確,一些小組活動基本都是有少數(shù)學生參與,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職責不清楚,加上自律性不足,就會在小組活動中始終處于沉默狀態(tài),影響到小組活動的效果。
二、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路徑探索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指導者、組織者身份的課堂教學。其次,構(gòu)建師生平等的互動課堂。教師應(yīng)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在互動的過程中只關(guān)注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既要對學生的欠佳學生進行鼓勵,要應(yīng)該認真傾聽學生的提問,要平等看待每一個學生。
2.選擇合適的師生問答方法
師生問答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往很多教師在問答環(huán)節(jié)要么過于機械化,要么問答目的單一化,這樣對提高教學的效果是沒有作用的。對此,教師應(yīng)該從師生問答的針對性、有效性以及價值性三個方面進行充分的考慮。
2.1師生問答的有效性,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能力以及身心特點等因素,避免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或者沒有重點;
2.2師生問答的針對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家庭環(huán)境以及理解能力都會有一些差異,所以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通常都只有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回答,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就沒有參與的機會。所以,教師要加強問答的針對性,要根據(jù)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來設(shè)置不同的問題,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
2.3師生問答的價值性。師生問答不應(yīng)該是為了問答而問答,應(yīng)該是有目的、有價值的。例如,在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千米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一千米在生活中都有哪些體現(xiàn)?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就可以對一千米有一個真實的認知,使學生能夠具有空間觀念,并且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所以,教師應(yīng)該避免概念性知識的重復提問,要確保問題的價值性,使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有效思考。
3.正確處理小組活動的方式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小組活動是一種重要的師生互動形式,但由于教師的不重視,在小組的構(gòu)成以及小組活動分工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需要教師可以正確處理小組活動的方式。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來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構(gòu)成的合理性,不會存在某個小組全是學生成績優(yōu)秀或者較差的學生;其次,要重視小組活動開展中的指導,不僅是為了提高小組活動開展的質(zhì)量,也可以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最后,教師要讓可以明確自己的職責,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能力去承擔相應(yīng)大人物,如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充當小組的發(fā)言人、邏輯思維強的學生可以進行記錄等,為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不僅是為了提升教學的效果,也是促進學生學習、認知與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學教師應(yīng)該重視課堂中師生的互動,要結(jié)合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采取有效的互動方式,為提升小學教育教學的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文婷. 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問題分析及路徑探索[J]. 《教學與管理》, 2017(30):70-72.
[2]鄭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中華少年》, 2017(2):11-12.
[3]陳燦.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問題、歸因及路徑探索[J]. 《決策探索》, 2018(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