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幼兒教育教學隨著課程革新的不斷深入,也已然迎來了新的革新發(fā)展。在當下課程革新不斷深入的大環(huán)境下,不止是對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等提出了新的課程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同時在幼兒階段中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也是尤為重要的。幼兒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啟蒙和身心逐漸發(fā)展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而為了實現(xiàn)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幼兒教師就應該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田園教育理念的提出,可以說為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只有自然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幼兒的教育,而自然教育中最具自然性的教育就是田園教育。
關鍵詞:田園教育理念;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
田園教育理念由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即通過學生對知識親身參與和掌握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知識情感的體驗和感受,如此才能確保在學齡階段學生知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有效的調動。在對世界進行認知的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自我的充分認知,相應的學習或工作等的興趣就能有效形成。而如果在缺乏自我肯定體驗的情況下,很難實現(xiàn)對知識學習興趣的真正激發(fā)。對于幼兒來說,在培養(yǎng)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參與、通過自身親身體驗勞動,進而切實有效的實現(xiàn)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诖?,對于現(xiàn)階段幼兒教師來說,如何以田園教育理念,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值得思考的。
1 讓幼兒動手種植水稻、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用餐習慣
幼兒階段的孩子其自身理解以及認知等方面能力較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以模仿等的方式來學習和吸收知識。雖然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較強,但幫助其切實掌握相應知識也是非常具有難度的。幼兒階段的孩子與教師之間即便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但相應的有效溝通等也難以良好實現(xiàn)。而此時,幼兒教師的教學要想實現(xiàn)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僅僅依靠說教的教學方式是難以保障教學目標良好實現(xiàn)的?;诖?,教師就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讓幼兒通過模仿、示范以及親身體驗等方式來進行學習。
例如: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用餐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親身體驗水稻的種植,通過自己的手去勞動、來感受用餐中糧食的來源途徑。幼兒園是幼兒接受教育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教師可以在幼兒園中開展水稻種植活動,通過對水稻種植田在幼兒園中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來調動幼兒的好奇,進而確保幼兒能夠將強烈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行簡單的水稻種植,親身體現(xiàn)在糧食生長到收獲這一過程中、農(nóng)民伯伯關心和愛護以及付出的努力,進而實現(xiàn)對幼兒珍惜糧食、以及不浪費等良好行為進行切實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保障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1]。
2 室內墻壁種植爬山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睡眠習慣
一般來說,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孩子的一日活動都需要由幼兒教師全權負責。而教師承擔的責任中要屬最難的就是如何幫助幼兒在午休時入睡。我們所熟知的幼兒,往往都是活潑、愛動且精力充沛,即便是在教師要求進行午睡休息的過程中,也很難保障整體孩子都能夠做到午睡[2]。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想法設法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午睡環(huán)境,讓幼兒在良好午睡環(huán)境中,放松自己的身心,進而過渡到午睡休息階段。與此同時良好的午睡環(huán)境,也能切切實實的讓幼兒一進入到這個環(huán)境中,就能自覺的進入到午睡休息中。
幼兒園和教師都應該注重幼兒的睡眠問題。此時在營造良好睡眠環(huán)境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可以共同努力,如可以將一些爬山虎栽種在睡房的墻壁上,通過爬山虎自然屏障的特點,確保幼兒一進入到睡房中,就能夠自覺的進行午睡休息。綠色,能夠放松人的身心,讓活躍已久的身心安靜下來;并且爬山虎自身的特性,如能夠向高處不斷攀爬、在夏天能夠遮陽等性質,能夠實現(xiàn)自然的納涼環(huán)境,而在這樣涼爽有安靜的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的就能實現(xiàn)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的養(yǎng)成。
3 在幼兒園劃出小菜園、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習慣
在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習慣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實際能力、又能保障幼兒深刻理解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如此才能保障幼兒在感受勞動的過程中,通過自身深入的認知以及收獲相應勞動價值的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熱愛勞動習慣,為幼兒未來的成長發(fā)展奠定基礎。
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種植水稻的附近、規(guī)劃一片小菜園,在小菜園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共同參與,如菜園的開墾、除草等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由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共同播種種植。教師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愛吃的蔬菜進行種植,在幼兒種植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講解:“我們每天午餐中所吃的蔬菜都是這樣種出來的哦,而今天我們種植的蔬菜也會在未來走上我們的餐桌哦!”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幼兒勞動積極性的調動,并幫助幼兒養(yǎng)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3]。而通過幼兒在未來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就能切實的保障幼兒對勞動的快樂以及勞動成果的豐收進行切實的體會和感受,進而促使幼兒將對勞動的認知和理解在內心之中進行深刻的刻畫,進而確保幼兒熱愛勞動習慣的良好培養(yǎng)。
4 在幼兒園種花花草草、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規(guī)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請勿踐踏小草”、“花-不要摘我”等等警示語言,而要想如果做到上述要求,就要確保自身的行為能夠規(guī)范。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等都在循序漸進的形成,此時為了有效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規(guī)范,教師就可以讓幼兒自己在幼兒園中栽種一些花花草草,而在幼兒自己栽種的花花草草長成過程中,因是幼兒自己手動實現(xiàn)花草種植和生長的,此時幼兒就會自然而然且自覺的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做到不踩踏、不隨意采摘。而此時幼兒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幼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多這樣小花小草,我們在面對那些花草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以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以往一些不良行為的改善,進而實現(xiàn)自身規(guī)范化的良好行為習慣[4]。
5 結束語
田園教育理念下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就應該將一切可以利用的田園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從幼兒的身邊、實際生活出發(fā),通過一點一點的積累和示范指教,潛移默化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形成,為幼兒未來成長和發(fā)展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尕照吉.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7-18.
[2] 趙光峰.農(nóng)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研究[J].學周刊,2019(28):176.
[3] 安曉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J].甘肅教育,2019(17):49.
[4] 沈飛霞.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9(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