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秀濤
作為排球五大技術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墊球是防守大力發(fā)球和扣球進攻的有效手段,也是一攻與防守反擊進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墊球技術雖然簡單易學,但要學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學者常常會犯錯。
排球教學是小學高年級階段球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而墊球技術又是排球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排球五大技術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墊球是防守大力發(fā)球和扣球進攻的有效手段,也是一攻與防守反擊進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墊球技術雖然簡單易學,但要學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學者常常會犯錯。
錯誤一:“探雷”式移動墊球。在移動中兩手抱在一起,抱手移動、抱手接球。這會影響移動速度和身體的平衡感等。
糾正方法:依靠發(fā)球線? ? ? 3米線? ? ? 中線? ? ? 3米線
發(fā)球線進行教學訓練,每個點由一名學生負責拋球,練習的學生在移動過程中先觸地再墊球,反復練習?;蛘咦寣W生自己拋高球后擊掌于體前或體后再進行墊球練習,反復循環(huán)。
錯誤二:擊球時機掌握不好。對球的落點判斷不準確,出現(xiàn)擊球過早或過晚等情況,對高球的處理尤其明顯,會出現(xiàn)擊球“落空”的現(xiàn)象。
糾正方法: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拋球一人墊球,拋球時的落點要求在墊球者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開始時拋球者可以喊一下,后面就可以憑感覺進行移動練習,并以高弧度或低弧度拋球的方式進行交叉練習。對于拋得很高的球,提醒學生要有耐心,等判斷好落點后再進行墊球。
錯誤三:擊球部位不準確。一是對球的擊打部位不準確。擊球時的部位過高或過低,過高時會出現(xiàn)墊“下網(wǎng)”的現(xiàn)象;過低時擊球太高,會給對方有利的扣球機會或出界。二是手的部位不準確。觸球時,應用前臂腕關節(jié)以上10厘米左右的橈骨內(nèi)側平面接球。如觸球部位過高,兩臂間隙大而不好控制球;觸球部位過低,墊球時腕部不易墊穩(wěn)。
糾正方法:進行一人持球于腹前、一人練習擊球部位的固定墊球練習,同時要提醒學生兩臂靠緊、挺直等。或者兩人一組進行拋墊球練習,可從近距離(3~5米)開始,慢慢地拉開距離。
錯誤四:揮臂發(fā)力不協(xié)調(diào)。揮臂發(fā)力是指接球時,以肩關節(jié)為軸心,由下而上揮雙臂擊球,墊球時應配合蹬地、跟腰動作,使重心向前上方移動,手臂應適當緩沖。造成揮臂不協(xié)調(diào)的原因是學生沒有領會墊球的動作要領、正確的發(fā)力順序,未能準確判斷來球的速度、明確出手后球需要達到的高度和遠度。
糾正方法:加強徒手蹬地、含胸、提肩、夾臂、抬臂、壓腕等練習。上體要隨腿的蹬伸而抬起,肩關節(jié)固定牢靠,反復練習,固定技術動作。或者兩人一組進行拋墊球練習,拋墊球時可適當提示,練習“插、夾、抬”等技術動作要領。
錯誤五:手臂擊球的角度不正確。手臂與地面的角度不合適,不能通過左右轉動手臂平面來控制墊球的方向。
糾正方法:練習者離墻2~3米,下蹲,雙手持球拋向墻面,等球觸擊墻面反彈回來,迅速將球再次墊出,如此反復進行練習?;蛘卟捎米笥覊|球法練習:向左移動3~4米中墊球幾次,然后向右移動3~4米中墊球幾次;向左移動1米墊一次球,向右移動1米墊一次球,反復進行練習。
(作者單位:北京市潤豐學校)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