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 ?要:十八大以來,黨對思想政治課愈加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出發(fā),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想政治課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推動思想政治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工作要求。與時俱進,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并適應當代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需求,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已成為當代高中政治教師深思、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情景;傳統(tǒng)模式
上好思想政治課,首先要明確思想政治是一門什么課。新課標中指出:“從核心價值來看,它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的課程;從基本功能來看,它是一門提高社會認識、參與社會活動能力的課程;從培養(yǎng)目標來看,它是一門培養(yǎng)公民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課程。” 因此,思想政治課不僅是一門高考學科,更是一門方向明確、立場鮮明的德育課,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領域,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對于如何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八個相統(tǒng)一”: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堅持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
上好思想政治課,關鍵在老師,在于老師自身的素養(yǎng),還在于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提高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讓課堂有溫度,讓學生喜歡思政課。對此,我有以下幾個想法。
一、語言親和,有針對性
現代的高中生生活在快捷的網絡生活中,大量的網絡熱詞、流行音樂、熱血游戲,讓他們走在潮流前端,但是對于學科的專業(yè)詞匯、以及某些歷史知識等又有些匱乏。上課過程中,用學生的“話語”授課,能快速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起共鳴,從而將問題結局。例如,《生活與哲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大。尤其是在講述矛盾的時候,學生往往暈頭轉向。在講述矛盾的含義和屬性時,我使用了一個網絡熱詞——相愛相殺。請學生說明這個網絡熱詞的含義,在從學生的答案中歸納矛盾的含義。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既有斗爭性——相殺,又有同一性——相愛。這樣就把高深的哲學術語轉化成他們熟悉的話語,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
由于藏族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相比于其他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在涉及到專業(yè)術語時,需要引起注意,做一個簡單的說明。短短的一兩句話,照顧到了學生的需要,小小的舉動,卻能讓課堂有溫度。例如,在講述完《基本經濟制度》這一框體時,練習題中有外商,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解釋的詞匯,結果這個題有不少同學選錯了,原因就在于學生不確定外商是什么。這件事情就提醒了我,對于相對專業(yè)性的詞匯,需要對學生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語言是傳播知識的強大武器,上好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用親和的、有針對性的語言叩響學生的求知之門。
二、教學情景親和、有針對性
單純的語言講述容易變成老師的一言堂,變成滿堂灌的課堂。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景,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想。
(一)巧妙設計教學情景
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加。善于引入身邊的事、名人事跡、時事政治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所舉事例與教學內容能夠聯系的恰到好處。例如,講《市場資源資源配置》時,運用了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大背景,結合這些動畫形象,探討羊村干旱缺水后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從中啟發(fā)學生市場資源配置的優(yōu)缺點,在熟悉又歡快的氛圍中開始教學。
(二)以學生的表演呈現教學情景
教學情景材料大多數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單一的呈現方式使得部分學生不好好閱讀材料。對于某些情景,可以用更加有吸引力的方式——學生表演。對于表演的學生,會認真地琢磨材料,觀看的學生也更有興趣。例如,在講《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我準備設計四個小情景劇,讓學生分別表演,其他同學在觀賞中歸納出世界文化的重要特性——多樣性。再從表演中反映的信息進一步探討文化多樣性的原因和怎樣對待文化多樣性。不僅讓他們對這節(jié)課產生了興趣,更形象直觀地表現了所要學習的內容。
三、做好課堂問題的設計,提問要有針對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課前要針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認真設計課堂問題,做到精、準、變的同時要難易適中。不做無謂的提問,對問題的設置要合理有效,例如,不要總問“是不是,對不對”一些對學生來說覺得冗長、枯燥的問題,要使問題有新意,挑起學生對解答問題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達到讓他們主動找尋問題答案的目的。例如,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針對全國普遍房價過高,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你將會采取哪些措施抑制房價上漲?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后,覺得很有發(fā)揮的空間,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四、轉變傳統(tǒng)模式,加強師生互動,促進課堂親和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引路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要讓學生和教師共同來完成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在教學設計中,多設計一些師生共同探究的問題,如辯論賽、兩難的情景,讓學生感興趣。在探討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問題時,我提出了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NBA辱華事件。辯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你已經購買了NBA上海賽區(qū)門票,請問你去嗎?正方:不去;反方:去。在雙方的激烈辯論中,教師加以引導,要尊重文化多樣性,但文化應該是以我為主,并且任何時候,主權第一,凡是涉及主權的問題沒有任何讓步。在學生的辯護和師生互動中,讓課堂更有溫度。
總之,上好思想政治課,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還要把學生作為自己教學活動的中心,深入理解學生的實際、興趣,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環(huán)境,讓思想政治課更有針對性和親和力,讓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喜愛的一門課。
參考文獻:
[1]歐庭宇.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創(chuàng)新[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6):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