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浪
摘 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出于培養(yǎng)學生歷史時空觀的目的,討論歷史交通地理與中學歷史教學的結(jié)合性是十分必要的,中學歷史教學內(nèi)容中有許多知識點與歷史交通地理有極強的相關性,如能在課堂中適時補充歷史交通地理知識,可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歷史時空素養(yǎng)。
關鍵詞:歷史交通地理;中學歷史教學;歷史時空觀
在中學歷史教學領域,對歷史時空觀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要求之一,近幾年,無論是從教學理論還是教學實踐層面,中學歷史教育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給人以啟發(fā)。但歷史交通地理視野下的時空觀的培養(yǎng),卻鮮能引起注意。在當下的中學歷史教學領域,除絲綢之路、大運河等寥寥幾個知識點外,大多數(shù)歷史交通地理的常識是極少出現(xiàn)在歷史課堂的。
本文認為,在中學歷史教學領域,對歷史交通地理的忽視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學生欲獲得相對完整的歷史時空觀,就不得不重視此問題。借助歷史交通地理,可以見識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的交織與交融;可以對歷史進行跨區(qū)域觀察;由于交通地理的鮮明的繼承性,借助于它,我們還可以對歷史進行古今對比,縱向連接??傊?,中學歷史課堂上,適當且巧妙的介紹歷史地理知識,歷史時空觀的培養(yǎng)將更容易落實,史事能更立體的呈現(xiàn),歷史知識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有趣和易于理解。
基于上述討論,有必要列舉一些與中學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交通線。中國歷史上的交通線,著名的有絲綢之路和南北大運河,它們在中學歷史知識體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重要的不只這兩例。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還要介紹更多的交通線。
(一)北京與周圍地區(qū)交通。由北京通達周圍地區(qū)的交通線主要有三條,一是沿太行山東麓地帶的南北大道:北京→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安陽;二是華北通向東北的三關:古北口(北京密云縣)、喜峰口(河北遷西縣)、山海關(秦皇島市);三是華北通向內(nèi)蒙、山西的主要太行關口:自北向南分別是居庸關(北京昌平區(qū))、紫荊關(河北易縣,拒馬河)、倒馬關(河北唐縣,唐河)、井陘(河北井陘縣)。
(二)中原地區(qū)主要陸路交通。中原南下湖北有兩條線,一是鄭州→許昌→襄城→葉縣→南陽;二是洛陽→臨汝→魯山→伏牛山→南陽。中原地區(qū)沿黃河東西向的交通線主要是函谷關→洛陽→成皋→滎陽→定陶→臨淄一線。
(三)川陜交通。川陜地區(qū)交通首先要關注的是關中的眾多關口如函谷關(舊關、新關)、蕭關、武關、散關、潼關、蒲津關、嶢關。其次是溝通川峽的通道,溝通川陜必經(jīng)秦嶺,形成了秦嶺通道,如子午道、灙駱道、褒斜道、故道等。再次是溝通成渝的巴山通道,如洋巴道、米倉道等。
(四)越嶺通道。南嶺是長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嶺之南即今天兩廣地區(qū),翻越嶺南,歷史上主要經(jīng)過幾個關口如橫浦關(廣東始興縣)、陽山關(廣東陽山縣西北)、湟溪關(廣東英德南),形成了諸如湘桂道、騎田道、大庾道等幾條重要的水陸通道。
(五)西南交通。西南交通主要是入滇通道,中國古代入滇經(jīng)由四川形成的交通線有旄牛道(清溪道、零關道)、石門關道(五尺道)等;從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至滇,則有由湘黔入滇的夜郎道。
以上所列交通線,是中學歷史教材中不加注意的,但其對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形成中國歷史的時空觀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補充介紹。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補充介紹歷史交通地理,將其有機地融入到教學中,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
1.補充介紹歷史交通地理要與中學歷史的主干知識密切相關,能夠起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強時空觀念的作用。限于篇幅,本文不能把中國的歷史交通線與中學歷史教材知識點的相關處一一指出,僅以一例說明之:太行山東麓的歷史交通與中學歷史主干知識有極強的相關性,補充介紹它可以串聯(lián)很多的歷史知識,如安史之亂的進程與太行山東麓交通有關,安史叛軍從范陽(今北京)出發(fā),沿太行山東麓交通線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后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與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合軍阻滯安史叛軍即是從山西出井陘關,扼控常山郡截其退路,安史叛軍不得已,才繞行長驅(qū)洛陽。
2.是在介紹歷史交通地理時,須臾不可缺圖,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找到相關的歷史交通地理圖冊,以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交通地理的基本情況。例如講絲綢之路,就要借助圖冊告知學生絲綢之路的路線經(jīng)過,沿途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況都可以兼帶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有關歷史交通地理知識的直觀性、豐富性和趣味性。從治歷史地理學的角度看,無圖不成史,這既是治學要求,實則也可以用來要求歷史教學。
3.是在補充介紹歷史交通地理時的效果追求上,要去功利性,不能以考試的標準去確定是否選擇介紹歷史交通地理知識。在中學歷史課堂上,補充介紹的歷史交通地理知識并不是追求考試成績,它的主要功用是輔助教學,提供學生理解歷史知識的時空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歷史時空觀和多元的歷史認知(即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去把握史事),這是深化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總言之,從培養(yǎng)學生歷史時空觀的角度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重視歷史交通地理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也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歷史交通地理與中學歷史教學的結(jié)合性,把歷史交通地理融入課堂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加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