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鈺
“課改”這個詞對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為我在廣東開始的教學之路,而廣東是課改的前沿之地,所以課改這陣春風是伴隨著我一路走來的,然而在這課改的道路上我走得舉步維艱,充滿了困惑、迷茫,也一次次地嘗試著分析、探索,心知這條課改之路會荊棘密布,但也深知只有真正的課改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到更多。因此從廣東的“貴生課”到豐城的“348高效課堂”我一路努力著撥開迷霧,尋找陽光。
記得廣東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能手的公開課比賽,講的是Book6 Unit4 Global warming的Using Language“saving the earth”。初出茅廬的我一身干勁,認真?zhèn)湔n,精心制作課件,導學案等。那堂課上我信心滿滿,口若懸河,所有的知識點一個不缺,傳統(tǒng)課堂上該有的步驟我一個沒落,那時的我很自信自己的教學模式,認為那絕對是一堂精彩的公開課。然而沒有獲獎的消息讓我愣了,頓時像澆了一盆冷水,從頭涼到腳。那時心里有諸多不服氣和不甘心,帶著那股子倔勁我找到了當時評獎的教研組長吳老師要個說法。然而他對我說:“你的課讓印象深刻,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看這的確算是一堂優(yōu)秀的課,教師功底扎實,教學設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個內容接著一個內容地灌輸給了學生,可是你考慮過學生是否接收了,又能否接受呢?整堂課上都是你一個人在講,而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卻變得被動和迷茫,你是否反思了在你的課堂上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我甚至觀察到你只顧一個人在講臺上講,一次都沒有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這種媽媽式教學方式已不能順應課改的需求了,把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改。”當聽完吳老師一席話我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原來我自認為完美的一堂課如此不堪一擊,但同時也堅定了我走向課改的決心。
于是,我開始搜索關于課改的資料和書籍《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新課改教師必讀叢書: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案例》等等,潛心研究和學習課改的模式和方法,同時到處去觀摩聽課學習,看到了那些名師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快樂起來,我真的羨慕起來。我也開始模仿著他們在課堂形式上把班級分成6~8個小組不等。教學模式也盡量變成讓學生討論、合作。但是在此過程中因為我真實地覺得這些只是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這時的我真切地感受到課改的迷茫和困惑。
2015年調入豐城九中后我發(fā)現(xiàn)課改在這片土地上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時常聽到“348高效課堂”,于是我決定繼續(xù)探求我的課改之路。就在此時,我有幸聽了唐老師的一節(jié)觀摩課,內容講的是“Noun Clause”名詞性從句。英語的語法課本來就枯燥無味,加之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不高,所以一般的語法課教師上起來又累又無效,可是唐老師這節(jié)課以Backstreet Boys 的 As Long As You Love Me這首歌而展開:首先他用聽歌填歌詞的方式引入,專門讓學生填寫其中含有名詞性從句的句子,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句子,找出句子特征,讓學生自己分析句子成分并歸納總結引導名詞性從句的引導詞有哪些以及他們之間的區(qū)別,最后唐老師只做了一個summary而已。這堂課上唐老師的講解總體不超過15分鐘,知識點的探索過程都是由學生相互討論完成并展示結果。我真實地看到學生不再是無精打采地聽著教師的滿堂灌,個個積極主動地去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剎那間我明白了真正課改的意義,理解到了什么才叫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唐老師的課讓我走出了課改的迷霧,我開始學著課堂上真正地放手給學生。有一次在準備一節(jié)校級公開課時,我突發(fā)奇想,為什么一定要我出題給學生做呢?語法的學習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我去挖掘語法原則,學生可以透過他們所學到的要點考點自己給自己出題,所以那堂公開課上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把一篇好的習作展示在PPT上,我問他們“你們愿意當一回老師為大家出一篇改錯題嗎?”學生們個個都躍躍欲試,這時我就把課堂交給他們,就說了一點要求:必須說出為什么這樣出題?目的是考查我們什么知識點?這節(jié)課上我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What has been proved was that learners learn better if they are able to take charge of their own learning.”這個句子一個同學“我要把was去掉考查大家對主語從句的認知”,另一個同學說“我要把What改成It看看大家對形式主語是否掌握”,還有同學提出不同的出題意圖“我想把been去掉讓大家檢驗一下被動和主動語態(tài)是否分得清”,這樣一個句子就能讓學生們相互間學習和復習到更為全面的知識。從學生們的爭先恐后的發(fā)言中我感受到了課改的影響,體驗到了課改帶給我和學生的快樂。在課改的路上我走得越來越自信了,也喜歡越來越深入地去探索英語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盡可能去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引領他們去探索英語更多的奧妙之處。今年參加錄像課比賽中,我也選擇了語法這個課型,授課的內容為“The passive voice of infinitive”。我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分享、點撥引領”的課堂模式,我講課的時間大概在15分鐘左右,以給出例子引導學生總結:①不定式的被動式可以在句中作_____、作____、作_____、作_____、作_____、作_____。②邏輯主語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時用 ____ 語態(tài); 邏輯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時用_____語態(tài)。③to be done:表示不定式的動作發(fā)生在謂語動詞______,to have been done:表示不定式的動作發(fā)生在謂語動詞______。④不定式的主動表被動的幾種情況_______。接下來的15分鐘里設置了一個選蘋果的游戲讓他們積極地選擇練習來鞏固,這部分學生表現(xiàn)得很踴躍,最后10分鐘給他們拋了一個task:Work in pairs and make a dialogue by using infinitive.
走在課改的路上我有過彷徨,有過無助,所幸后來我能在嘗到成功的喜悅,也能看到學生們自信洋溢的臉龐。我堅信課改之路任重而道遠,我也將繼續(xù)在英語課改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努力讓更多的學生愿意在英語世界中自由翱翔,與課改一同成長。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