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波
摘 要:目前,在我國五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問題尤為突出,逐漸引起了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和重視。這些學困生在具體的學習生活中被歸類為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尤其需要教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和支持。他們普遍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對于學習缺乏興趣,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幫助這類學困生培養(yǎng)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逐漸提高學習效率,在實現學習成績上升的基礎之上,能夠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寓樂于學,最終解決小學五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學困生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學困生;策略
引言:
在我國眾多的小學學科中,數學學科的難度系數是相對較高的。小學生要對數學進行學習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困難。此外,由于學習理解能力的個體差異,有一部分小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就會出現很大的學習壓力。加上小學階段學生貪玩的特質,就會出現數學成績不理想,課堂學習效率低下,課下作業(yè)完成不好的現象。而這一類學生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學“學困生”。正是因為這一部分學生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師給與重視和幫助。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要針對此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幫助,使他們逐漸對數學學習產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他們對數學的信心,逐步實現學困生向好學生的轉化[1]。
一、目前小學五六年級數學學科中出現學困生的實際情況
學困生是目前我國小學教育中十分普遍的一個現象,幾乎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班級都會有這類學生的存在。他們呈現出很多特質,具體的表現有如下幾點:
(一)對于數學學科中特有的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不足
在具體的小學教學中,數學理念以及數學公式十分常見,而這些知識理論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不易理解的。學困生普遍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理念。這也是導致他們無法學好數學的一大原因。很多學困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數學概念和公式,雖然記住了這些理念知識,卻做不到靈活應用,這就導致他們無法很好地掌握和學習小學數學。
(二)課堂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學生上課學習專注力不足
很多學困生的普遍特質就是缺乏學習興趣,不愛學習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困生的產生。對于數學學科無法產生興趣,提不起學習積極性,就無法在課堂上和老師做出良好的互動,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率。數學問題和知識無法引起學困生的思考,缺乏相關思考就無法找到解決的辦法,從而影響學習的效果。
(三)老師安排的隨堂作業(yè)的完成度不夠
通常情況下,學困生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安排都采取抵制的態(tài)度,課堂問題不認真思考和回答,課下作業(yè)不認真完成,甚至有時還會出現抄作業(yè)的現象,也不會對于所學知識進行預習和復習,對數學學科所做的努力僅僅限于應付老師。這對于數學學習有十分惡劣的影響,使得學困生的學習日漸頹廢,無法得到提高,學習成績和狀態(tài)都變得很差[2]。
二、針對解決小學學困生問題的具體策略
在具體的教學學習中,學困生一般會出現很多行為和思想上的偏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認真觀察和了解學困生的具體特點和問題,因人而異地進行教學和督導。對于學生成為數學學困生的具體原因進行了解,找出問題所在,幫助學生進行克服和改變,最終達到學困生轉化的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展現出對于學生的愛與真誠
在具體的教學學習生活中,由于學困生破壞課堂紀律,學習成績不理想,普遍得不到教師的青睞,很多教師對于學困生的態(tài)度很差。學困生在得不到教師的關愛和幫助的情況下,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就更加抵觸。由此可見,教師的關心和幫助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對于學困生的態(tài)度,要格外關心這些學生。比如:在進行圓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在講授了具體的概念之后,要反復確認學生的接受程度,并且在課下還要主動去詢問他們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有沒有什么疑問,要讓他們知道教師是關心他們的。教師要與學生真誠相待,要鼓勵他們進行思考和學習。跟他們一起努力,克服在數學學習中所遇到的學習問題。要讓學困生們知道,如果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問題,可以第一時間找老師,老師會給與他們最大的幫助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學困生進行良好的轉化[3]。
(二)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五六年級的數學課程是相對較難的,有一些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具體的學習理解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有可能會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就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簡化,要用最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在進行圓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請這類同學舉例子,看看生活中圓柱型的物體或者圖片,引起他們的思考和學習興趣。通過實例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有一個立體的感知和認識。教師要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學習[4]。如此一來,學生能夠很容易理解知識,就更有信心進行學習。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建立學習信心,逐漸提高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完成學困生的轉化任務。
結束語:
總之,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學困生問題,教師堅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給與足夠的重視,要注意觀察和留心學困生的具體動向,因材施教。要最大程度地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在數學學科學習上的具體潛力,讓他們在不斷的提高中汲取最大的自信。教師要在逐步完成學困生轉化任務的同時,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實現小學五六年級數學學科教學的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黃德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策略[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78(7):89-90.
[2]佚名. 如何有效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探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354(8):81-81.
[3]王嫻玨. 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7,67(47):45-46.
[4]唐艷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之我見[J]. 祖國,2018,78(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