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教學目標往往涉及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三方面,但初中英語教學中仍存在著環(huán)節(jié)設計缺乏層次和梯度意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不強等不足。新課程理念下的分層教學強調(diào)細化英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橫向分層與縱向分層相結合,同一環(huán)節(jié),不同任務,學生各有所得。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教學目標
一、在授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的設置
當時所設置的教學目標為如下三方面:
1.Students can grasp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first,each,other,practice,wish,have a good time…
2.Students can be able to retell Millie’s school life and use these new words and phrases to describe their school life.
3.Students can be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dare to speak English in front of others.
雖然三點目標涉及了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三方面,但是在目標的設置中,缺乏分層的意識,缺乏具體的層次標準。將55名學生放在同一水平進行預設,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需求,應設置不同的目標。另外,所設置的情感目標太過抽象籠統(tǒng)。增加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敢于在他人面前說英語,這一情感目標可以用在任何一節(jié)英語課堂上,并不是一節(jié)課特有的。空泛的、籠統(tǒng)的、沒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必然會導致課堂設計的大而空。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缺乏層次和梯度意識
在新知識呈現(xiàn)部分,分為兩大部分:fast reading and careful reading(快讀和細讀)。在最初,我將這兩個板塊當作一個層次的劃分(快讀易,細讀難)。但實際上,快讀與細讀只是閱讀方式的不同,在梯度層次上并沒有明顯劃分。不論是快讀還是細讀,每一個部分都應有各自的梯度劃分,逐步遞進。在細讀部分,我以自然段為單位,分段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第一段,我設置了2道問答題,分別涉及第一段的內(nèi)容與結構。第二段,我以表格的形式設計問題,需要學生進行歸納。第三段,我將段落內(nèi)容編寫成對話,讓學生能夠合理推測出對話內(nèi)容。第四段,我設置了對錯判斷題,考查學生對細節(jié)知識的把握。第五段,是對前四段知識的回顧,并得出結論,是對綜合理解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梯度設計不明顯,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由難到易的逆梯度設計。概括地說,這五段分別考察的是細節(jié)、分類、推測、細節(jié)、概括能力。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第四段的任務設置其實與第一段是一樣的。除了第四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段的任務難度是逐步上升的。所以,第四段的任務設置出現(xiàn)了梯度混亂的問題,應重新考慮,讓任務難度從第一段到第五段逐步上升。此外,我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在每一段同一題型的任務設計中沒有體現(xiàn)出梯度意識。無論是問答題、完成表格、完成對話、判斷正誤,還是得出結論,沒有意識到將這些小問進行分層,由易到難,讓學生更快上手,加深理解。
(四)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不強
這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主要有三種類型:個人、2人搭檔、6人小組。首先,單個學生來說,優(yōu)等生回答了簡單題目毫無意義,沒有提高?;A薄弱學生回答難題,能力不夠,打壓積極性。其次,就兩人討論為例,根據(jù)提供的對話模版進行對話展示,這一任務對水平較高的同學而言輕而易舉,毫無挑戰(zhàn)性。因此可以給他們加大難度,例如不看黑板提示進行復述,創(chuàng)造新對話等。而對基礎較薄弱的同學而言,對話例子、語言提示則必不可少。再次,就6人小組討論來說,一方面,小組討論無法保證每個孩子都開口,一些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沒有參與進去,以旁觀者的身份游離在課堂之外;另一方面,層次較高的同學在小組討論中可能會出現(xiàn)獨挑大梁的情況,沒有在團隊合作中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分層教學
(一)細化英語教學目標學
只有清晰、準確的教學目標才具有較強的評價性和可操作性。摒棄傳統(tǒng)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觀念,面向全體學生,面向不同學生,重視素質(zhì)教育。英語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更需要在英語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中對價值觀、態(tài)度、情感逐步加以滲透。對處于不同能力水平,不同身心發(fā)展階段,不同性格的孩子,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為每一個孩子量身定制教學目標。此外,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目標也要靈活機動,不斷變化。
(二)教學設計橫向分層,學生各有所得
對水平較高的同學而言,在教學設計時要遵循四字原則——以難引趣。不需要思考即可以得到的答案是缺少樂趣與成就感的。只有經(jīng)過一番思考,花費一定時間,從而得到正確答案,這樣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繼續(xù)深入學習,不斷攻克新的學習高地。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準確找到對他們而言具有難度,但是經(jīng)過努力可以到達的層次。對基礎較薄弱的孩子而言,則需要遵循以獲促學的原則。對他們而言,新知識、新題型都難度較高。這種情況下,他們十分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甚至是自暴自棄的消極心態(tài)。我們需要讓這一類型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參與感、獲得感和成就感。所以可以適當設置一些簡單、開放的題型,讓他們在課上開口,參與進課堂。
(三)教學設計縱向分層,同一環(huán)節(jié),不同任務
以7A Unit4 Reading1為例,在學生輸出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一個任務是復述米莉的校園生活。對部分學生而言,根據(jù)提示進行復述是不需動腦的無效輸出。但對另一些同學而言,提示又是必不可少的,是加深文章理解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針對這種情況,則需在教學中實施縱向分層。先根據(jù)提示,讓基礎較薄弱同學進行段落復述;接著去掉提示,請水平較高的同學進行全文復述,甚至是自我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可以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為每個孩子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基礎英語新程英語教材評析,基礎英語教育,2006.
[2]羅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教法研究,2013.
[3]周智忠,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基礎英語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