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亞
摘 要:童話體裁的文本教學,應當情趣滿滿,生機盎然。教學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調(diào)動學生積極閱讀的動力,豐富他們獨特的閱讀體驗,在語言閱讀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提高語用水平,發(fā)展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心靈的凈化和熏陶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激發(fā)興趣;語用能力;想象創(chuàng)新
童話體裁的文學故事,它以淺顯生動的擬人化表達方式,貼合著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借助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幻想、極度的夸張,給兒童充分的閱讀享受。因此,我們的教材,尤其是低段的一二年級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符合兒童初期閱讀的、充滿童真童趣的經(jīng)典童話類作品,以期調(diào)動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積累豐富的語言,提供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豐富童話閱讀體驗,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精彩的童話故事,天然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專家、學者通過無數(shù)實踐、對照比較后發(fā)現(xiàn):童話教學中,往往教師設計得越少,學生閱讀的效用反而就越大。由此角度看,傳統(tǒng)教學的肢解模式的閱讀,反而困囿了童話作品價值的發(fā)揮。因此,豐富童話閱讀體驗的渠道,不是老師的一般化設計使然,而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如復述、表演、朗讀、配樂等形式,將童話讀得趣味盎然。
1.創(chuàng)造寬松的閱讀氛圍
記得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盛新鳳教學《去年的樹》(人教部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時,首先通過印象畫給學生呈現(xiàn)了一只鳥在枝頭自由放歌的情景,為本課的閱讀創(chuàng)造出和諧、美好、溫馨的情境,由此,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有了高漲的興致。盛老師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比如一個人獨自閱讀、和同桌配合讀,甚至坐到講臺前來閱讀都行。極大的放手,讓學生的自主空間變得最大,閱讀的束縛幾乎為零。我在教學時也經(jīng)常采用這樣的放手讀的方式,班上的男孩子大都選擇安靜地獨自閱讀,女孩子們尤其喜歡前后左右按句子輪流一句一句接著讀下去。后來,在互相影響之下,他們都趨向于放聲朗讀了。接讀的隊伍越來越大。因為怕輪到自己時接錯了,他們聽別人讀時格外專心,時不時還指出別人讀故事時的錯誤并給予修正。
2.賦予讀后最大的交流自由
在本課的閱讀交流時,盛老師也給予了學生最大的自由:讀了這個故事,你想跟老師說什么?跟同學說什么?跟故事中的小鳥說什么?跟大樹說什么?你的感受,你的疑問,你的收獲,都可以說出來跟大家交流。如此寬泛的閱讀體驗交流,讓學生的閱讀沒有了絲毫的壓力,他們暢所欲言,在踴躍展示中產(chǎn)生思維的再碰撞,話題的再深入,閱讀的再反復。原先浮于表面的閱讀被一步步向縱深推進,他們在別人的發(fā)言和自己的多次閱讀驗證中,對文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到認真閱讀帶來的極大愉悅感,從而萌發(fā)對閱讀極大的興趣。我們班的孩子,也在我這種不拘形式的閱讀交流中,漸漸變得用心閱讀起來,他們發(fā)現(xiàn)原先浮光掠影的瀏覽,根本不能發(fā)現(xiàn)書中的樂趣,唯有認真閱讀、靜心回味,才有意思。
二、在閱讀中學習語言,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閱讀材料整體把握的能力。童話因其有趣、有味、有美,而備受兒童歡迎。所以,借助童話的閱讀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初期閱讀的興趣,它其中的文學藝術價值、思想價值,又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藝術和思想的熏陶。引導學生在有滋有味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言表達,借助故事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句意思,掌握運用語境,悟得相關事理,提升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1.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我體驗,內(nèi)化語言
學生語言的習得,不是簡單接受和累加,而是表達需要基礎上的主動接納和積淀。唯有在真切理解基礎上習得的詞語,才是有鮮活生命的。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人教部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想象當時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不同心情,然后通過有感情朗讀將這種心情表現(xiàn)出來,然后試著將提示語寫明確。如文中“青頭對紅頭說:‘咱們玩捉迷藏吧!”一句,青頭會怎么對紅頭說呢?學生在角色朗讀中有的采用了商量的口氣,有的采用了輕快的語氣,有的采用了號召的語氣。在朗讀之后,我再讓他們填空:青頭(? )地對紅頭說:“咱們玩捉迷藏吧!”他們輕松得很。如此,接下來的幾次對話,我也采用先結合自己理解自我揣摩、而后尋找詞語表達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書后第一題練習。為讓學生整體把握紅頭與青頭的心情變化,我設計了一則“補全句子”的練習,幫助他們完整梳理出來:
當紅頭連著草被卷進牛嘴里時,它________________得拼命叫起來;青頭________________。
當紅頭和草一起進入牛肚子后,它________________得哭起來;青頭________________。
在紅頭在等待隨草再次回到牛嘴里時,它________________;青頭________________。
當紅頭終于得救了以后,它________________;青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這對好朋友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提取分析信息中學習有層次表達
本課課文的篇幅比較長,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中安排的三個線索——紅頭被牛吃下又被救出、青頭營救紅頭、牛吃草的消化路徑,使得故事有條不紊,層次井然。這樣的有序表達,是我們指導學生說話有層次、有邏輯的好范本。教學中,我讓學生循著“先……再……接著……最后……”的句式,說說紅頭被卷進牛嘴、進入肚子、移入胃、回到嘴、被噴出的驚險過程。如果覺得一下子說不清楚,可以用筆在紙上先畫一畫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圖。這樣的閱讀方式,配合著思維導圖,讓曲折的情節(jié)一下子明晰起來。有學生畫出了這樣的圖:
富有情趣的信息提取和分析運用,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明晰,探究熱情更加濃厚,表達的欲望更為強烈。他們在各抒己見中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精彩。
三、發(fā)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靈
創(chuàng)新是民族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毙W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關鍵時期,童話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們知道,幻想是童話的重要特征之一,童話里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都是作者虛構、假想出來的,但這些想象和幻想都建立在真實生活基礎之上,因此,假亦是真。借助充滿想象和幻想的童話故事,可以有效發(fā)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1.允許模糊閱讀不求甚解
兒童的泛靈心理決定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想象力的啟蒙階段。周作人認為,小兒最富幻想,而童話的內(nèi)容正好與之相合,用童話來滋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說:在成人眼里的那些毫無生命的事物,在兒童眼里卻是鮮活的,它們也會像人一樣會說話,有情感。這就是皮亞杰認為的兒童泛靈化傾向。對于童話,兒童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要迫不及待地去閱讀它。在閱讀過程中,他們不會去盯著某些詞語咬文嚼字,除非是大人給他讀童話,遇到不熟悉的事物名稱,他們才會偶爾打斷朗讀問一下。大多時候,他們都處于模糊閱讀和接受的層面,享受著各種新鮮句子表達和陌生信息帶來的樂趣。因此,我們最初的童話教學,不要苛求學生全方位理解文本,品悟表達,而是允許他們模糊閱讀,模糊講述,在與語言的初接觸中感知基本表達規(guī)律,大略把握梗概。這樣的無壓力閱讀,可以讓他們的想象力隨著童話故事情節(jié)恣意飛翔,不斷生長新的閱讀興趣。
2.放手沉浸幻想快樂體驗
學生的閱讀是個人的事情,任何別人賦予的理解都不能代替他們的閱讀。因此,我們教師不要隨意將自己的解讀灌輸給學生,也不要以幾位優(yōu)等生的討論交流來代替其他同學的個性化理解。放手讓學生自己與童話展開心靈的交流,獨享屬于自己的那份奇特樂趣,這樣沉浸于幻想中,體驗著童話帶來的獨特體驗,可以讓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那份學習樂趣,還能促進他們想象力和審美水平的提升。當學生津津樂道故事中某個形象,爭著扮演它,把它的故事講給別人聽,這就說明了他們已經(jīng)在進行著真閱讀、真思考、真體驗了。
3.繼續(xù)創(chuàng)編滿足表達需要
童話充滿想象的表達和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往往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故事發(fā)展的猜測、預想中去,產(chǎn)生主動發(fā)揮想象和繼續(xù)講述下去的沖動。因此,我們可以循著學生的這一特點,對童話故事進行適當?shù)母木?、續(xù)寫。比如《去年的樹》(人教部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中鳥兒與樹有著一個美好的約定,然而,到了第二年,樹卻被人們砍走做成了火柴,擦亮變成了火。當鳥兒一路尋找,最后看到燈火,心里會想什么?對著燈火唱歌時,他會想些什么呢?唱完以后,他又盯著燈火,這時他又在想什么?燈火又會對他說點什么?這些問題,對我們成人來說或許是無稽之談,但對充滿想象力和同情心的孩子們來說,卻是極有意義的交流話題。他們認為,一路尋找來的小鳥,耳邊不斷回響的是大樹去年對他說的話,心里想的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鳥兒盯著燈火看,是想看看好朋友是不是藏在燈火里,他對著燈火唱歌,是想把好朋友叫出來,再跟他一起玩。
在這樣的模糊閱讀、自由想象、大膽續(xù)寫中,學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發(fā),毫無束縛地表達,讓他們稚嫩、純潔的童心在美妙的幻想中自由舒展,美好的品質(zhì)也在故事的思想熏陶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放手給孩子一片自由閱讀、想象的空間,讓童話的閱讀、學習方式課課不“同化”,讓每個學生的理解體驗不“同化”,是我們童話教學孜孜以求的目標。充分發(fā)掘童話故事本身的情趣因子,調(diào)動學生自我閱讀、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的內(nèi)在發(fā)展動力,讓他們在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中,于強烈的興趣、自然地接納、充分地放飛中,張揚閱讀的愉悅感,習得語言表達的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紅霞.以童話思維啟動童話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8(12).
[2]張道明.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童話教學策略[J].教育視界,2018(11).
[3]李玲玲.把握童話特點 提升審美素養(yǎng)[J].江西教育,2018(27).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