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芳
摘 要: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在義務教育階段給與其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重要的引導平臺,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確保實際小學德育與法治教育進入到更加高效化的狀態(tài)。在不斷反思自身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要強化社會實踐,鼓勵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建立良性道德評價環(huán)境的建議,希望可以引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進入更加理想的格局。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新課改倡導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而當前實際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的傳統(tǒng)思維和模式,限制了課程價值的不斷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就應該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以確保小學生可以在這樣的學習平臺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強化社會實踐,增強課程實踐性
在社會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不能一直以靜態(tài)的方式來進行,還需要以動態(tài)的方式來驅動,也就是說要結合實際教學目標,設定社會實踐活動,將其作為實際社會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模式,由此使得課程的實踐性得以提升。比如讓我自己來整理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就給與學生設定了對應實踐性的活動,要求學生回家之后整理好自己的書桌或者房間,然后將整理好的書桌或者房間拍一張照片在實際的班級群共享中去,大家可以在這樣的共享平臺上來探討各自整理的情況,如果遇到哪些整理不到位的,可以鼓勵其他學生來進行指正,由此使得實際的整理活動朝著實踐性和交互性的方向發(fā)展。相比較教師一直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去整理自己的房間或者書桌,這種實踐性的作業(yè)設定,學生會以比較高的熱情參與其中,加上設定了對應交互的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加認真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樣的任務。在實踐任務中,學生漸漸明白養(yǎng)成整理自己書桌或者房間,這是愛護自己家庭的表現(xiàn),這樣可以實現(xiàn)家務的分擔,是一家人應該積極做好的工作,而不是當甩手掌柜,將所有的家務都交給父母,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自己做,由此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于學生自身獨立能力鍛煉而言,是很有價值的。
當然,除了可以給與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作業(yè)之外,還可以在不同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鼓勵學生以實踐的方式來進行,比如設定對應主題進行情景劇的設計和表演等,由此使得課堂展現(xiàn)出實踐性的特點,這對于增強課堂交互,提升實際課堂有效性而言,是很有幫助的。
二、構建生活情境,強化課程體驗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與小學生自身的生活關聯(lián)起來,這樣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其更快的去理解對應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題。因此,在實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對應的生活情境,以情境為節(jié)點,使得學生的課程體驗進一步提升。以小水滴的訴說課程學習為例,教師拍攝了一段小視頻,是大家體育課程結束之后去洗完手,然后水龍頭沒有關好,然后小水滴一直在滴答滴答,視頻中的水龍頭就是大家經(jīng)常使用的,實際的場景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生活情境十分濃郁,在學生看完實際視頻之后,可以鼓勵學生來思考:如果你是小水滴,你在此刻會想些什么?接著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平時用水的時候并沒有做到節(jié)約用水,小水滴可能說道:我就這樣一滴一滴的流著,沒有任何價值,沒有將他們手上的污漬去掉,也沒有成為小草或者小樹的水分,就這樣沒有任何意義的流著。在學生能夠意識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就算達到了。
很明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必須要懂得將生活化的元素滲透到實際的課堂中去,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情境,然后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去反思,由此確保學生對于實際教學主題有著更加全面的認知,使得實際課堂體驗進入到更加深入的狀態(tài)。
三、改變課程評價,激發(fā)學生參與性
新課改倡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現(xiàn)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因此就需要改變以往僅僅以考試成績?yōu)橹鲗У脑u價格局,將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掌握情況,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情況等都納入到實際課程評價中去,由此使得學生意識到積極依照道德與法治課程訴求去要求自己的重要性。詳細來講述,在評價模式改變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如下工作:鼓勵將自我評價納入其中,學生評價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小學生準則;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打出對應的分數(shù);教師參與評價的過程中,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要將考試成績,同學評價融入其中,并且出具對應的評價報告,鼓勵學生積極尋找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然后查缺補漏。
課程評價方式的調整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懂得積極發(fā)揮多方行為主體的協(xié)同效能,確保對于學生的評價進入到更加完善的狀態(tài),激發(fā)其參與實際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進入到更加理想的多元化評價格局。當然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發(fā)揮學校,教師,家庭和學生各個方面的效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要想保證其有效性,就需要從實際課堂實踐性,課堂生活化,課堂評價體系構建的角度入手,由此使得小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科學習中實現(xiàn)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奠定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格局。
參考文獻:
[1]劉瑩. 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226-227.
[2]趙燕.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1):66-67.
[3]洪秋萍.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