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芹
【摘 ?要】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行心理護理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未行心理護理)與實驗組(40例: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干預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癥狀自評表(SCL-90)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負面心理應激反應。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糖尿病;負面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249-01
糖尿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個體飲食等諸多因素有關,在諸多因素影響下胰島素出現(xiàn)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機體糖代謝紊亂,一經確診患者需終身用藥,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對糖尿病相關防治知識了解程度低,易在長期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抵觸情緒以及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1]。本次研究為論證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比較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40例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40例行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變化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一般資料: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齡在61歲至81歲,中位年齡為(71.12±1.12)歲,病程在1年至6年,平均病程(2.14±0.12)年。對照組一般資料: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齡在61歲至81歲,中位年齡為(71.12±1.12)歲,病程在1年至6年,平均病程(2.11±0.11)年。兩組患者性別、中位年齡以及平均病程三項指標經統(tǒng)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值超過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均超過60歲且結合2016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制定的糖尿病指南相關內容。(2)患者均神志正??烧Q哉Z溝通。排除標準:(1)排除神志異?;螂y以正常言語交流患者。(2)排除精神系統(tǒng)疾病確診或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循醫(yī)囑給藥的同時開展健康教育,①飲食: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控制食鹽、食用油、糖的攝入,食鹽每日攝入量應低于6g,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減少白糖、糕點、巧克力、西瓜、香蕉等含糖量較高飲食的攝入。盡量增食玉米面、動物肝臟、南瓜、香菇、柚子等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定時進餐,三餐控制能量攝入,保證七分飽。②用藥:護理人員結合典型案例,向患者強調長期堅持用藥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患者未在醫(yī)師指導下不可隨意減藥、停藥。③運動:患者應通過散步、打太極拳等多種有氧活動,控制體重,提升心肺功能。
1.3.2實驗組(常規(guī)護理+心理護理):(1)護理人員應在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的基礎上與患者交流,態(tài)度親和,耐心聆聽患者傾訴,并給予患者關心,結合典型案例向患者強調長期用藥控制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性,激發(fā)患者與疾病斗爭的信心。(2)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心理干預的同時應做好患者家屬思想工作,與患者家屬溝通,告知患者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從而使患者家屬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囑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用藥,并預見性告知患者長期用藥可能出現(xiàn)的焦慮、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強調家屬關心與理解對患者心理情緒變化的重要性。在患者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屬應充分落實監(jiān)督責任,理解患者長期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多陪伴患者。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患者干預后1個月、3個月、6個月不同時間段心理應激反應變化情況,本次研究參考SCL-90量表(總分值為5分)評估患者心理應激反應,該量表得分越高患者焦慮、焦躁、恐懼等負面心理應激反應越重。
1.5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tǒng)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 )表示的數(shù)據(jù)用t 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不同時間段心理應激反應,實驗組患者干預后SCL-90量表得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SCL-90量表得分。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出現(xiàn)皮膚瘙癢、口渴多飲、身體乏力等癥狀,伴隨患者病情的加重糖尿病典型癥狀越來越明顯,近些年伴隨我國人口結構的改變,老年糖尿病確診率不斷提升,常規(guī)護理干預已無法滿足患者臨床需求[2]。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對糖尿病病因、治療、并發(fā)癥預防等相關知識了解少,糖尿病確診長期用藥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精神壓力大,心理負擔逐漸加重,若患者負面心理未得到及時疏導,可降低患者臨床用藥依從性[3]。因此強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就顯得十分重要,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成員以及患者受教育水平。
結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點,護理人員分別與患者、患者家屬溝通,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使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關心,與患者家屬溝通時強調家庭情感支持與臨床用藥監(jiān)督,對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從而在滿足老年糖尿病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關注患者診療過程中心理變化[4]。本次研究顯示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的實驗組護理干預后1個月、3個月、6個月SCL-90量表得分均低于同一時間段對照組SCL-90量表得分。由此可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應激狀態(tài)。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景花.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4):758-759.
[2]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6指南:糖尿病血糖控制診療標準[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13):1555-1555.
[3] 孫艷敏.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36):212.
[4] 張玉.健康指導及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1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