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運用調查法、觀察法和經驗總結法,從小學教師利用“互聯網+”提供適合的閱讀資源,指導學生閱讀;運用有效的評價手段、方式,把閱讀和相關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希望為激發(fā)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更好地促進師生共讀提供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閱讀;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872(2019)13-00159-01
1小學生目前的課外閱讀現狀
(1)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平時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都是漫畫性的書籍,或者有圖畫的書籍。
(2)課間,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喜歡上網、玩游戲、看電影,但課余選擇讀書的人越來越少。
(3)學生課外閱讀數量不多。學生大多是在學校的要求下去訂購書籍閱讀,看課外閱讀書籍缺乏主動性;學生的家庭也缺乏有力的監(jiān)督與指導。
(4)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閱讀能力在退化,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基于小學“互聯網+”師生共讀一本書的幾點思考
教師可借助“互聯網+”開展各項課外閱讀活動,如教師和學生共讀一本書,利用“一起閱讀網”、QQ討論空間、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喜馬拉雅FM等一系列的平臺,通過有效的評價手段、方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中,把閱讀和相關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解決閱讀難題。
2.1加強班級圖書角的建設,創(chuàng)設班級書香氛圍
在每個班級開設圖書角,同學們可以向學校圖書館借書,借來的書放在圖書角供大家借閱,也可以帶來自己最愛看的圖書,充實班級圖書角,形成資源共享、共同閱讀的良好風氣。通過圖書角的建設,能夠進一步營造濃郁的班級讀書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讓師生在輕松自然的閱讀環(huán)境中對讀書產生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有效閱讀的習慣。
2.2群策群力,集體教研
(1)選擇合適的書籍,制定活動計劃。中年段小學生普遍比較喜歡讀幽默有趣和感動的書籍。中年段老師開展教研活動,可給學生挑選《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夏洛的網》《愛的教育》《昆蟲記》《西游記》《萬物簡史》《小兵張嘎》《海底兩萬里》《希臘神話故事》《青銅葵花》《毛澤東傳》《論語》《俗世奇人》《森林報》等作為師生共讀的書籍。學生自主閱讀書目,教師設計導讀計劃,大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完成閱讀任務。
(2)語文教師積極開展閱讀研討課,課后進行評課研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參與課外閱讀展示課,保持認真鉆研的態(tài)度,精心設計教案,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反復修改教案,力求完美。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課,以及課后的集體教研會,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
(3)利用“互聯網+”各種平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喜馬拉雅、QQ群空間、荔灣教育公眾號)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線上讀書研討活動。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尤其是“互聯網+”一詞寫入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后,互聯網+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運用?!盎ヂ摼W+”師生共讀一本書可以改變學生的閱讀生態(tài),實現閱讀的更多可能性。教師通過“互聯網+”各種平臺發(fā)布閱讀計劃或閱讀任務。每個課題組教師根據本班的情況選擇“互聯網+”平臺,有的班級利用班級QQ群空間或者微信群,交流研討閱讀感受,回答閱讀導讀單的問題,發(fā)送親子閱讀視頻、朗讀錄音或好書推介;有的教師申請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閱讀導讀計劃,學生直接利用留言功能發(fā)表見解、交流感受;有的班級利用喜馬拉雅FM平臺,開展“朗讀者”“我是小主播”活動,共享喜馬拉雅平臺的音頻資源;有的班級利用“一起閱讀平臺”,發(fā)表評論或玩闖關游戲;有的班級利用公眾號每天打卡或上傳閱讀筆記和閱讀感受……教師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提供閱讀討論展示的平臺、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產生閱讀的欲望和交流分享的興趣。教師也需要經常提醒家長積極參與,同時對發(fā)言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多角度理解、一本書。
2.3聚焦核心話題,開展豐富的線下活動
(1)影視劇與閱讀相結合。學生閱讀的有些書故事性較強,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夏洛的網》《西游記》《小兵張嘎》,這些書都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劇,教師可以下載相關視頻給學生欣賞。如《夏洛的網》這部電影催人淚下,許多孩子看得淚眼朦朧,內心被夏洛的美好品質觸動;觀看《小兵張嘎》這部電影時,同學們被主人公張嘎不屈不撓,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精神深深感動。閱讀書籍與觀看影視劇的結合,加深了孩子對書本的理解,相信走進孩子心靈的書籍會影響孩子一生。
(2)開展豐富的線下活動。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開展,每個班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每周保證有一節(jié)課為閱讀課。在閱讀課上,教師向孩子們推薦好書,在學生看完這些書后,教師為孩子設計了許多豐富的線下活動。有的班級讓孩子做書簽、手抄報、閱讀卡、思維導圖等,然后再進行評比或展示,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獲獎或被張貼,特別有成就感。有的班級會開展閱讀分享會、故事會、精彩回顧、朗讀者、課本劇表演、擂臺賽、閱讀沙龍等,教師們還會在閱讀課上讓同學匯報、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3)收集學生的成果。教師可以把孩子的作品裝訂成冊,這每一本作品都凝聚了師生們的汗水。
(4)課外的延伸拓展。教師可以通過一本帶多本的方式,推薦更多的好書給學生,比如《精靈鼠小弟》《羅爾德·達爾作品典藏》《曹文軒動物小說》《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讓學生在無邊的書海遨游。
參考文獻:
[1]高夢沅,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圖書館移動閱讀推廣服務鏈構建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9,43(2):49-52.
作者簡介:黃麗貞,女,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