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教師之間相互聽課是教師相互學習的重要形式,是教師迅速成長的捷徑。有位語文專家曾多次說過這樣一句話:“外行聽課看熱鬧,內行聽課聽門道。”我們要使自己由外行變內行、由看熱鬧變成聽門道。本文主要討論教師聽課聽什么。
關鍵詞:教師;聽課;有效模式
一、 引言
聽課是教師憑借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從課堂情境中獲取相關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和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促進教師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徑。那怎樣聽課才最有效呢?筆者認為應選好角色、做好記錄、講究反思,做到“三聽”“四看”“一關注”“反思與總結”。
二、 三聽
一聽——聽教師向學生發(fā)出的信息:信息是否符合內容要求?信息是否圍繞課程目標?信息是否有吸引力?信息是否準確到位?采用什么形式、方法或手段發(fā)出信息?發(fā)出信息的效果如何?
二聽——聽師生交流的信息:提問的問題是否具有討論性?解答的問題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性?面對“問而不答”“答非所問”的困境如何繼續(xù)深化互動與交流?
三聽——聽學生發(fā)出的信息:聽學生的“同聲”與“樂聲”,聽學生的“呼聲”與“雜聲”,從這些反饋信息中獲取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判斷。
三、 四看
一看——看教師的教態(tài),情感是否真切。傳統(tǒng)教學強調教師的“教態(tài)端正”,似乎是教態(tài)嚴肅為端正。其實,這里面缺少了最核心的理解——真切,即情真意切,意味著與學生的溝通與親近,蘊含著情感的交流。教師的眼神里應當包含信任、鼓勵、贊揚、寬容、和藹與友善。
二看——看教師的行動是否變化。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位置是固定的,學生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很難改變教師高高在上主宰學生的中心地位。因此,我們聽課時要看教師這個點的運動規(guī)律,看其軌跡是否在學生中運行、運行次數的多少以及與學生接近的效果。
三看——看師生互動是否多向。課堂上互動的形式很多,有提問回答,有討論交流,有相互配合等?;邮墙虒W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一種和諧融洽的行為,它有效地解決了教師單一地教和學生被動地接受這一對矛盾。在師生多向互動中,首先要看教師激發(fā)引導、激勵催化的功夫,其次要看學生的理解、感悟和引申遷移的效果,最后看師生相輔相成、互助互補的配合效果。
四看——看學生的表現是否積極主動。一堂好課有多重因素,但最關鍵的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否被激發(fā)出來。主動是指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精神和自覺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為學生能積極發(fā)言、討論或爭論。一堂好課能讓學生動腦、動眼、動口、動手,調動所有學生使之處于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
四、 一關注
關注課堂教學中智慧生成的過程與效果。真正的好課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在教學互動中生成的。這種“生成”并非是教案里事先設計的,而是師生在面對無準備、突如其來新情況中呈現的閃光性智慧。這種突然涌現出來的智慧恰到好處地解決了突如其來的問題,而解決的思維又是開放的、發(fā)展的、運動的,因而會帶來一連串的互動智慧效應。上課上到如此境界,可謂一堂好課。然而,這種“生成效應”并非每節(jié)課都有,也并非想有就有。它的出現,與教師的敏捷反應和知識修養(yǎng)是分不開的。因此,聽課時要看:第一,教師能否抓住課堂上突然出現的問題,這是評價教師能否生成課堂的第一個層面。第二,教師是否善于激起波瀾,不斷引發(fā)涌現新問題,并游刃有余地進行處理。這是評價教師能否生成課堂的第二個層面,也是最高教學境界之要求。
五、 反思與總結
聽課后,要認真思考。一節(jié)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準。此外,一堂好課還要做到設計的科學性。這里的科學性,一指呈現的材料、知識、觀點必須是正確的;二指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否準確,是否體現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就是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師對教材為何這樣處理?換成自己該如何處理?教師是怎樣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自己應怎樣對一堂課的“閃光點”活學活用?思考之后,記下其得失優(yōu)劣,寫下反思,并和自己的備課思路進行對比分析,大膽地去粗取精,揚長避短,寫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教案,并付諸實施。
六、 結束語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通過聽課,可以學習別人的獨特經驗和藝術,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聽課,不僅是年輕教師成長道路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資深教師也會大有助益。當然,在聽別人的課的同時,也要被別人聽課、聽自己的課,這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過程中是一種主動反思、自醒的過程,也是從外部求證到自我認識提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翟榮俊.對教師聽課誤區(qū)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9).
[2]李建庚.好教師是聽課聽出來的[J].中國教師,2016(4).
[3]鄧連朝.教師聽課聽什么[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30).
[4]鐘啟全.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肖玡苗,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