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周孟宣
摘 ? ?要 ?眾多小學出于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聘請了一定數(shù)量的外聘教師教授特色社團課程,但是外聘教師在幫助實現(xiàn)學校教學目標的同時,也為學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難。通過分析外聘教師的職業(yè)特性和所存在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校管理外聘教師隊伍提供幫助。
關鍵詞?外聘教師 小學 教學管理
從1994年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素質教育”這一概念,發(fā)展“素質教育”慢慢成為各大中小學辦學的第一要素[1]。許多學校緊跟時代步伐,紛紛開設了校本課程、社團課程等特色豐富的課程,試圖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并最終實現(xiàn)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2]。隨著社團課程的種類越來越豐富,科目越來越多,很多學校不得不從校外聘請教師來授課,大量外聘教師的加入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
1.小學外聘教師的職業(yè)特性
小學外聘教師的職業(yè)身份具有兩重性。他們是為了滿足社團課程的需求,而從各企業(yè)和高校中聘請的專業(yè)人員,人事關系不從屬于用人學校,與學校的合作關系僅通過一紙合約維系[3]。外聘教師一般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且本職工作為主,兼職教師工作為輔。由于同時受雇于兩個組織,因此他們的身份具有兩重性[4]。
小學外聘教師工作具有相對不穩(wěn)定性,主要存在于兩方面。第一是學校教學需求會隨著不同時期的教學目標、課程安排變化,而變化著的社團課程不再具有傳統(tǒng)課程的穩(wěn)定性;第二是教師身兼數(shù)職而導致工作時間經(jīng)常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兼職工作與自身的專職工作相沖突時,他們往往會首先放棄兼職工作來保障自己專職工作的正常進行[5]。
小學外聘教師身份具有邊緣性。大多數(shù)小學校往往把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放在本校編制的專任教師的培養(yǎng)上,而對于外聘教師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導致外聘教師得不到和專職教師相同的對待。這一舉措嚴重桎梏了外聘教師的發(fā)展,失去了最初聘請外聘教師的目的和意義。
2.小學外聘教師現(xiàn)狀分析
(1)外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經(jīng)驗不足。目前,各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大多不是科班出身的師范畢業(yè)生,他們對于課堂紀律的維護和課堂氛圍的調(diào)節(jié)把控上有所欠缺[6]。學生因此也很有可能對課程失去興趣,出現(xiàn)對老師的反感,導致課堂氛圍更加沉悶,教師壓力隨之增大,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外聘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由于外聘教師的工作量就是他們績效考核的唯一標準,所以他們對課堂質量的要求并不高[7]。很多學校也只是為了完成課程開設的任務,對外聘教師的管理根本沒有任何專門的規(guī)章制度,也不會對其課堂情況進行巡查,更不會有績效考核[8],這也使得兼職教師失去了原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外聘教師流動性大,不便于管理。學校為了滿足更加多樣化的發(fā)展,每學期的社團課程總是會出現(xiàn)很大的變化,大部分外聘教師工作時間較短,很多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并不適用于他們,使得他們很容易鉆制度的空子,這就導致外聘兼職教師管理問題日益嚴重。
1.抓住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
(1)做好招聘前的準備工作。要對本學校的特色課程進行認真分析,根據(jù)課程的性質來決定外聘教師工作周期的長短。有哪些社團課是本校教師可以勝任的,比如奧數(shù)、籃球等;哪些課程必須聘請兼職教師,比如五子棋、剪紙等。這都需要學校提前對外聘教師隊伍做好規(guī)劃,從而更早地制定好兼職教師的招聘計劃。
(2)盡早安排外聘教師進行授課前培訓。外聘教師雖有專業(yè)技能知識儲備,但是他們對于課堂氛圍的把控、教學方法的掌握、教學技巧的靈活運用并不熟練[9]。所以學校應針對外聘教師的特性制定好適合的培訓管理計劃,對其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包括培訓“如何撰寫教案”“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diào)控課堂氛圍”等基本教學方法,以此提升其授課能力,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此外,還需培訓課堂上可能遇到的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式,比如“學生突然暈倒該怎么處理”“學生頂撞老師該如何解決”等這一類問題的解決辦法。將學校的基本規(guī)章制度與兼職教師一一講解,“無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好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必要時也可請專職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讓外聘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游刃有余。
2.靈活把控管理方式
外聘教師的管理不同于校內(nèi)專職教師的管理,學?,F(xiàn)行的約束要求也許在他們身上并不適用。外聘教師大多是校外企事業(yè)單位的專職人員,其人事關系并不隸屬于本校,他們主要聽命于原單位,工作的重心也在本職工作上,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精力上,兼職教學都不能與其本職工作相沖突。所以,對于兼職教師教學工作的安排,要考慮到他們自身的局限性,靈活地選擇管理方式,這樣既可以讓外聘教師做到校外工作與校內(nèi)教學兼顧,又能讓教學質量得以保證。此外,考慮到外聘教師做到來學校的交通時間成本,應盡量將同一兼職教師的課程安排在同一時間段里,比如可以安排某天下午三、四節(jié)課都是由同一教師教授。考慮到外聘教師并不需要到學校里坐班,有時想聯(lián)系他們時十分麻煩,所以應建立好外聘兼職教師的信息儲備庫和微信工作群,并由學校行政教師進行管理維護,搭建起兼職教師與學校之間的良好互動平臺。
3.設置合理的激勵方式
學校在給予外聘教師基本課時費的同時,應設立浮動機制,讓獎勵措施和懲罰措施并行,不搞一刀切,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酬的分配政策[10]。對工作能力強、教學質量高的外聘教師應用更為豐厚的獎勵來對他們的辛勤付出予以肯定,以此來激勵他們在教學實踐中更加注重自身的教學質量,使其能夠更為開放地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教授給學生們。對于一些已經(jīng)取得一定教學成果和深受學生喜愛的外聘教師,學校除了對他們采取發(fā)放獎金、提高單位時間課時費、提高交通補助等物質獎勵外,還應適當增加兼職教師表彰會,給予他們發(fā)放榮譽證書、嘉獎榮譽稱號、設置優(yōu)秀教師專欄等精神獎勵,讓外聘教師在教學崗位上有更多的獲得感。對教學態(tài)度差、學生評價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外聘教師,應及時與之溝通,和其共同分析探討出現(xiàn)負面影響的原因,并給予他們一定的改正時間;而對于態(tài)度惡劣、情節(jié)嚴重者應立即提出批評,并酌情扣除獎金,必要時應予以解聘。
4.強化教學情況的考核和督察
要強化外聘教師教學情況的考核和督察,確保教學質量,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地獲取知識。學校應制定符合外聘教師特點的個性化評價指標體系,而不是照搬照套專職教師那一套評價體系,因為社團課不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nèi)容都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課程,其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實操能力,所以學生考試成績分數(shù)的高低并不是檢驗課程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學校應成立專門的考核和督察小組,小組成員應由學校教務行政人員和專職任課教師構成,定期不定時去外聘兼職教師課堂中聽課,考察其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等,在積極聽取學生反饋意見的同時,根據(jù)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做出最終評價。此外,在外聘教師的考核內(nèi)容方面,考核和督查小組不僅僅要看其課前的備課工作是否準備到位、對待課堂的態(tài)度是否端正,更關鍵的是要考察這門課程是否能夠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開心地學習、理解、掌握這門課程,即重點檢驗課堂氛圍。在考核方式上,除了定期上交教學教案設計、撰寫課程教學總結等基本書面考核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來考核兼職教師的教學情況。
在嚴格考核和督查機制的同時,也要增加對外聘教師的人文關懷,要尊重和理解外聘教師,多與其交流溝通,增進感情,支持兼職教師的工作,讓其在學校中找到歸屬感,更好地融入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當中。在進行團建時,可以邀請外聘教師一起參加,增加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征詢并聽取兼職教師的建議與看法,這樣可以讓學校與兼職教師之間的信任關系更加牢固;在學校進行某些表彰活動時,可以適當增加兼職教師的名額,充分肯定兼職教師對這門課程乃至整個學校的辛勤付出。
總之,做好外聘教師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學校要不斷探索更為適合的管理策略。只有充分了解外聘教師的教學特點,研究管理規(guī)律,實施積極有效的舉措,加強外聘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讓外聘教師更好地為學生和學校服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推動學校的長遠進步。
參考文獻
[1] 項賢明.新中國70年教育觀變革的回顧與反思[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2] 鄭金洲.新時代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04).
[3] 王曉芳.發(fā)揮教師聘任合同的管理功能,解決教師校外兼職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12(10).
[4] 李建英,張海燕.高職院校外聘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8(01).
[5] 溫正胞.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管理困境:根源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11(09).
[6] 劉海林.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高效實施通用技術課程的關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11).
[7] 羅朝猛.國外公立中小學教師兼職的法律與政策依據(jù)及其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9(01).
[8] 徐雪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26).
[9] 李瑾瑜,史俊龍.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政策演進及創(chuàng)新趨勢[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9(05).
[10] 姜金秋,杜育紅.西部農(nóng)村學校教師的供求與激勵——基于補償性工資差別理論的分析與驗證[J].教師教育研究,2012,24(01).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