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李曉軍 智文媛
摘? 要:在新媒體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在高校黨建及思政教育領域中提出嶄新的挑戰(zhàn),高校一定是需要不斷在原有教學內容及教育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逐步構建出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促使高校師生的思政素養(yǎng)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也就可以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起到一定推動性作用。
關鍵詞: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
一、高校黨建及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的研究背景
現(xiàn)階段我國逐漸進入到新媒體時代當中,以海量性、個性化以及虛擬化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構建出一個全民參與到其中的信息空間,在此背景之下,大學生的認知習慣、行為模式以及心理意識都受到了一定影響。高校是我國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因此高校會積極開展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致力于憑借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以便于可以讓學生在我國社會當中展現(xiàn)出比較強的適應性。高校黨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工作遭遇嶄新挑戰(zhàn)的背景之下,只有積極構建協(xié)同育人模式,才可以促使各項工作的實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也就可以實現(xiàn)為我國社會服務這一目標,最終也就能夠在我國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型社會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二、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
在我國范圍內各個高校當中,高校黨建工作占據的地位其實都是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工作領域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十分密切的。第一,高校黨建工作是思政教育領域中的基礎性內容。黨建工作涉及到的內容是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工作,其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措施,能夠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一定先進性及時代性,思政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一定是需要接受黨建工作的引導,并為黨建工作提供服務,時常使用黨的理論體系來為師生提供服務,讓師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型社會的過程中,將自身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思政教育是高校黨建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施行的重要措施。我黨自成立以來就將思政工作放置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會直接對高校黨建工作效率及水平造成一定影響。依據實際工作經驗可以了解到的是,我黨在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背景之下,可以為師生政治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也就可以在我國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型社會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
三、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的施行方法
(一)將良性互動作為重要原則,構建出協(xié)同育人環(huán)境
高校應當站在黨的基本路線的高度上,將黨建及思政教育放置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從思想上養(yǎng)成黨建及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觀念,切實提升黨建和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性,將學生工作部門當成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開展部門,專門負責高校學生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工作,組織部、教務處等部門在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提供幫助,為各項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一定保證。除去上文中所說的問題之外,各個部門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一定是需要將良性互動作為首要原則,切實貫徹落實各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一種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良性互動的局面,促使高校黨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將新興媒體作為載體,在原有協(xié)同育人陣地的基礎上進行拓展
在嶄新的時期當中,高校應當從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角度上,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應當具有世界高度、中國情懷以及時代性三個特征,在原有思維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原有思路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促使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模式變得更為豐富一些;將系統(tǒng)思維放置在一個較為重要的地位上,積極的對各項資源進行整合,彌補現(xiàn)行工作機制當中的缺陷。在原有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推動原本的工作機制從個體封閉向著流動開放的方向轉變,促使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也就可以對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做出一定保證。
(三)積極相互借鑒
各個高校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高等教育大眾化這一趨勢,詳細對新生代學生的成長法律規(guī)律及認知心理特征,在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呈現(xiàn)出一種相互借鑒的態(tài)勢,推動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逐漸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解決以往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在原有工作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促使高校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在積極相互借鑒的背景之下,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目標相似性大幅度提升,黨建人員及思政教育人員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對方的工作內容,發(fā)現(xiàn)對方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對方順利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可以讓高校妥善完成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
(四)師資隊伍加強與育人同時進行
注重加強輔導員、思政課老師與研究生導師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學校的思政與黨建工作的相互溝通與融合,讓學生從各位老師的講解中真正了解和學習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針對與學生接觸最多,影響力較深的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從根本上提升教師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水平,從而在給學生授課時,才能提高學生黨建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重點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育人模式,發(fā)揮思想建設的重要力量;同時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協(xié)同加強,比如,結合黨員發(fā)展,加強黨組織生活會和專題教育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高校教師的政治立場為基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能夠有能力將黨的建設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中,同時,以加強學生課外生活的黨建與思政教育為輔助,兩者同時進行,才能顯出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實效。
(五)用引領人才培養(yǎng)來提升高等學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道德價值觀及整體現(xiàn),把堅定的立項與信念放在首位,始終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師生頭腦,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就要求高等學校黨建工作必須用中共崇高的理想信念鼓舞和團結學生,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柱,在重大考驗面前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來引領人才。
結語:
依據上文中的敘述可以了解到,在高校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黨建工作及思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內容,發(fā)展速度十分迅猛的新媒體本身作為一種工具,它的廣泛滲透逐漸向黨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戰(zhàn),更是提供了一定發(fā)展機遇,假如想要構建出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模式,就應當緊緊跟隨時代的發(fā)展,科學合理的應用新媒體,將新媒體的正面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自然是可以讓高校黨建及思政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妥善解決以往高校黨建及思政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終也就可以在我國范圍內各個高校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路上的過程中,起到一定推動性作用。
參考文獻:
[1]魏佳宏.基于“互聯(lián)網+”的高校智慧黨建平臺構建研究[J].智庫時代,2019(25):18+21.
[2]韓萬友.系統(tǒng)工程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標準化建設 對標“七個有力”的探索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25):19+24.
[3]胡浩,王一成.高校學生黨建中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途徑探究[J/OL].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02):1-5[2019-06-13].https://doi.org/10.16062/j.cnki.cn36-1247/z.20190608.004.
[4]姜恩來.論高校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2):24-27.
[5]徐文博,王會,陶慶宇,等.高校黨建與大學生細相政治教育的互動與創(chuàng)新[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10):111.
[6]龍海平.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現(xiàn)狀和途徑的思考[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2):191-194.
[7]白雪峰.遼寧省高等學校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思考[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9-40.
[8]王燕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融入高等學校道德教育載體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55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