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英
摘 要: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以愛為引導,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之情。文章針對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探討從“愛”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策略。教師以愛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熱情的策略有:育識,與之共賞;積聚,與之共作;深化,與之共進。
關鍵詞:寫作教學;語文;愛;寫作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28-02
愛,無疑是人類一種偉大情感的存在。它不僅是一種凝練的自身修養(yǎng),更能帶給別人以溫暖和力量。寫作是一種重要輸出系統(tǒng),與語文教學密不可分,與愛的滋養(yǎng)更加分不開。目前,不少學生對作文的撰寫有一種“懼作文,作文難”的潛意識,這種抗拒心理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不到相應提升。對此,教師應以愛為引導,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之情。本文在分析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及寫作活動的重要意義基礎上,從“愛”的角度出發(fā),圍繞育識、積聚、深化三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寫作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一、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及寫作活動的重要意義
寫作能力,作為個體言語能力的一種,是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表現(xiàn)。然而,不少小學生的寫作基礎較為薄弱,有的學生甚至對寫作存在厭煩心理,絲毫體會不到寫作的樂趣。寫作時,他們通常是搜腸刮肚、語竭詞窮,最終只能寫出一些生硬的、毫無生機的文字。尤其是個別學生甚至連基本語句都難以完成,只能讓想象停留在“大腦意識”里,而非文字的敘述中。這種情況不僅造成學生寫作水平難以提升,更是對學生想象力發(fā)展的一種限制,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無疑是一塊絆腳石。
寫作,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從國家層面來講,國家需要文學方面的文化傳承,需要寫作方面的創(chuàng)新人才。從社會層面來講,寫作活動存在于各大領域。不管在哪個領域,寫作活動都會存在,寫作能力是社會各領域?qū)I(yè)人才的一種具體要求。從個體層面來講,寫作作為思想表達、創(chuàng)新的一種重要工具,承載著個體的所思、所想和所悟。具體來說,就是寫作活動能夠健全個體的人格,為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則是他們深入學習語文知識、提高綜合素養(yǎng)的開端,能夠?qū)ζ湮磥淼某砷L和發(fā)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以愛為引導,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策略
“教育就像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皭邸笔丘B(yǎng)花者對花的一種情感表達,而等待自然成了一種期許。葉圣陶先生曾闡發(fā)關于“愛的教育”的理論,認為以情感為媒介的愛的教育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理想模式。作為教師,應關懷學生個體。這里的“個體”,不僅指單個存在的人,更是對一個人存在意義的剖析,使之發(fā)展成為一個獨特的人?;隈R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本文著重強調(diào)教師應給予學生當下最需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不同需求并及時予以滿足,從而使學生的外部滿足得到內(nèi)部強化,成為激勵其寫作的動力。另一方面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豐富學生文化底蘊的同時,幫助其創(chuàng)造更為高級的需求。另外,師生之間應該有課堂外的交流,以愛育愛、以愛化人,拉近距離的同時,得到彼此間的認可。
1.育識,與之共賞
“育識”,即培育意識?!坝?,本意是養(yǎng)子使作善也?!白R”,指知道,認得,能辨別?!坝R”在這里借指教師小心翼翼地對學生的“識”進行養(yǎng)護,以豐盈和健全學生的寫作意識,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基礎。
(1)學會賞識每一位學生。所謂“賞識”,就是教師要認可每一位學生并給予思想、行動上的贊許,承認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教師要善于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通過心理暗示等方式引導學生認可自己。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賞及家校共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領,幫助其建立自信心,為成長奠基。
(2)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所謂“讀者意識”,就是讓學生主動思考:“我為什么要寫這個話題?我要準備寫給誰看?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表達?”通過思考,學生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寫作方向。對于這種讀者意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格外注重培養(yǎng)。特別是學習一些描寫親情、動物及花草等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章時,教師要特別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文章時找到“我”的定位并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為寫作做鋪墊。
(3)重活動素材,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悟、深悟?;顒?,無疑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的,教師可以隨時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共賞校景、共談趣事、共探發(fā)現(xiàn),以隨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培育學生的寫作意識。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反思、總結(jié),讓活動更好地貼近學生的心靈,打動學生的情感,促進其發(fā)展。在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所關注的一花一草有一種新的認識和理解,還要讓學生學會自悟、深悟。
(4)善用“巧”境,積極“創(chuàng)”境,培養(yǎng)分享意識。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話題,才能讓學生率性地表達。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觀察學生的個性和喜好,觀察學生所處的真實的情境,然后利用這種真實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將自己觀察到的情境和所思所想表達在自己的隨筆中,然后在某一合適時間與學生們分享,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享意識和寫作意識。另外,教師還應該積極“創(chuàng)”境。對于平時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教師可以在師生共同商議之下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并進行共享。這樣的過程是思想綻放的過程,能夠完成寫作教學中的思想塑造。
2.積聚,與之共作
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豐盈的素材,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積累素材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選擇素材和應用素材的能力。
(1)應學會“取”材。如今,正處于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紛繁復雜的信息呈裂變式發(fā)展,信息的獲取絕非難事。一方面,教師要抓住時機,進行閱讀引領。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讀、小組共讀及師生共讀等方式引領學生閱讀。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性閱讀,并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還可以利用信息網(wǎng)絡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另一方面,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獨特喜好,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師要細心呵護,定期組織能滿足學生喜好的讀書活動。尤其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教師要格外關注其閱讀行為。比如,對待學困生,教師要以寬宏之心去教授,經(jīng)常挑選一些鮮明、有趣和吸引人的素材讓其閱讀。在長期的堅持中,教師就能捕捉到他的興趣點,并加以啟發(fā),為其寫作打好“知識底子”。
(2)應學會“用”材。“用”材的精髓在于“變”,即適當變化運用素材的角度。比如,當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情緒尾聲,進行“保密”施教,強化學生的認知。舉個例子,當學生看完一則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其與同學們進行分享。這時,學生就會充分調(diào)動大腦積極進行思考,進而得到知識的強化,獲得自信心。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一個聆聽者身份進行恰當?shù)募毠?jié)詢問。
(3)師生應“共筑”素材。簡單來說,“共筑”就是師生共同參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師生“共筑”素材,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更新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對于三年級學生,教師可以與其共同開展“漢字游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芒果、猴子、圍巾”這一組詞進行任意想象,擴充成句。待學生擴充完畢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評改、修飾、潤色。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3.深化,與之共進
深化,從某種程度上講,既是對學生內(nèi)在思維的要求,又是對外在材料的深入挖掘,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深化寫作情感和思想?!爸挥袆忧閷懽鞯淖髌凡拍軇尤艘郧椤保瑢懽鞯膶嵸|(zhì)正在于此。只有將自己置身其中,筆下的文章才能得到靈魂的支持。因此,教師要將寫作教學重心放在挖掘?qū)W生的情感和塑造學生的思想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具有靈魂。教師要從情感和思想上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體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情感或思想迸發(fā)時,教師就要積極加以引導,讓學生記錄下來。
(2)點撥寫作技巧。當學生產(chǎn)生寫作需求,有了思想和情感后,但無從下筆、不知如何表達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協(xié)助,點撥其寫作技巧。在具體指導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具體需求提供寫作建議。比如,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教師需要為其提供寫作的時間順序、比喻句的運用、詞語的恰當運用等方面的建議。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教師需要為其提供多類寫作順序、詞語的升級替代、擬人句及設問句的運用等方面的建議。
(3)重視寫作評價。寫作評價對促進和升華學生的寫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無評價無作為,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寫作可以使內(nèi)心得到滿足,寫作被認可則能使自己獲得很強的成功感。簡單地說,寫作評價是為了讓學生繼續(xù)發(fā)展、向優(yōu)發(fā)展。在評價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教師只批不改。教師的評價應站在尊重學生寫作原意的基礎上,集中于學生的優(yōu)點,說明此句、此詞好在哪里,以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對于詞語錯誤或句式表達錯誤,教師不用直接批改,而是在旁邊用符號標注,提醒學生自己修改即可。第二,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批注進行修改。教師給出批注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批注重新整理思路,進行文章改動。第三,進行友情評析。簡單來說,友情評析就是讓兩個以上關系比較親密的個體之間進行評價,既可以與同學相互評價,也可以與教師共同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放在教師評價之前,也可以放在教師評價之后。共同評析的過程可以說是學習他人、完善自我的過程,能夠使學生在評析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4)重視寫作升華。對于寫作過程的認知,很多學生會簡單地認為是“想——寫——批——改”的過程,“改”似乎是寫作的最后一步。其實不然,寫作的最終應該能使自己得到靈魂的洗禮、思想的升華。對于個體來說,思想得到升華,境界得到提升,才是其存在的最大意義。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隔時段對自己之前的作品進行審閱,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優(yōu)化。這樣,不僅可以使作文更加完善,而且可以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升華。
三、結(jié)語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個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層次的需求,而且需求是由低級到高級逐步發(fā)展的,在每一次需求得到滿足之后都伴隨著一個新需求的產(chǎn)生。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需求并給予滿足,還應具備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更高寫作需求的能力,使學生產(chǎn)生寫作興趣,使需求成為學生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中.談葉圣陶愛的教育理念[J].教學與管理,2017(08).
[2]柯麗芳.《愛的教育》對當今語文教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曹軍韜.簡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13(10).
[4]侯改芳.小學情境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王亞旭.從“意義”到“靈性”[D].華中師范大學,2016.
[6]劉玲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