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貴祥 夏雅寧
摘要:本文針對“9+3”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在總結“9+3”學生德育課堂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9+3”學生德育課堂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實施途徑進行有益的探索,進而提高“9+3”學生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9+3”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9+3”學生;德育課;課堂生活化
一、“9+3”學生學習現(xiàn)狀
“9+3”學生具有學習基礎差、文化差異大的特點,為德育課教學帶了很大挑戰(zhàn),表現(xiàn)為上課睡覺、玩手機、講話、起哄,缺乏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很難達到德育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9+3”學生德育課堂生活化實施的必要性
(一)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他強調注重啟發(fā)性、體驗性教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啟發(fā)體驗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度嗣裾搲喊阉颊n講得有滋有味》中強調:讓思政課有滋有味,應避免“填鴨說教”,善于循序漸進,要寓理于例。這些都說明了要改變“9+3”德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必須要讓課堂“活”起來,課堂要回歸生活,回歸活動,在“9+3”德育課教學生活化實踐模式中尋找有效的路徑。
(二)“9+3”德育課堂生活化的內涵
德育課堂生活化是指在教學中以“9+3”學生為中心,以生活為源頭,以活動為載體,以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將“9+3”學生從枯燥的課本中解脫出來,將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活動相統(tǒng)一,構建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的生活化課堂,讓“9+3”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活動、有體驗、有感受、有分享、有理解生活世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斷關注生活、認識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在體驗生活中正確認識自我,以達到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一體目標的教學模式。
(三)“9+3”德育課堂生活化的意義
(1)有利于發(fā)揮“9+3”學生的主體地位。德育課堂要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采用德育課堂生活化教學就能充分發(fā)揮“9+3”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主動體驗、主動分享,從而獲得最直接、最深刻的認識。
(2)有利于增強“9+3”德育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生活化下的德育課從“9+3”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感同身受,引起共鳴,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有興趣了,德育課的吸引力就強了,從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改善,實效性也更強了。
(3)有利于促進“9+3”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德育課教學生活化,學生興趣濃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不僅能學到相關的知識,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協(xié)作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組織能力、團隊意識增強、集體觀念增強等等,從而實現(xiàn)德育課的核心任務——促進“9+3”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9+3”德育課堂生活化的路徑探索
(1)“9+3”德育課堂理念要生活化,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主體性。要實現(xiàn)“9+3”德育課堂生活化,作為教師,要正確定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是“主導”而非“主體”。真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地位平等,堅持平等民主的教學理念,才有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問題,才會明白學生的真正所需,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
(2)“9+3”德育課堂教學目標要生活化,突出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德育課的本質功能是“育德”。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生活化方面,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學生技能、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關注“9+3”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體驗,貼近生活實際。有了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才能達到與學生的共鳴,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針對性。
(3)“9+3”德育課堂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要真正做到教學生活化,必須對內容進行慎重選擇。在選擇內容時要注意:①來源于“9+3”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②要突出時代性和針對性的內容。畢竟德育課也是政治課,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也要對“9+3”學生進行一些說教,讓他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③對現(xiàn)有的教材進行靈活使用??梢詫ζ胀ń滩倪M行二度開發(fā),增加對“9+3”學生比較實用的內容或者刪除部分太難甚至太脫離學生生活的抽象的、所謂高大上的理論;④根據(jù)地區(qū)、學校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開發(fā)具有本地區(qū)、學校的校本教材。如:《生命教育》、《現(xiàn)代禮儀》、《心理健康教育》、《清音》、《班班有歌聲》、《非專業(yè)能力拓展訓練》等等校本教材都比較適合“9+3”學生;⑤充分利用學校德育資源庫。(優(yōu)秀影片、道德模范事跡、???、校園電視臺等)
(4)“9+3”德育教學方式生活化,展現(xiàn)德育課教學的靈活性。在“9+3”德育課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靈活多樣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拓展訓練活動法、參觀法、社會實踐教學法、討論法、交流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方法,教學形式比較生活化,學生樂于接受和感興趣,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9+3”德育課評價方式多元化,保障德育課教學有效性。要根據(jù)“9+3”學生實際的成長需求、生活需要,開展相應的評價活動。在操作過程中要堅持重過程輕結果的原則,具體如下:①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重過程輕結果。重視對學生參與各種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意志品質、學習方法、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以促進“9+3”學生全面發(fā)展;②民主化評價,堅持家長、教師與學生評定相結合,結合家長、德育課老師、班主任老師、任課老師評價,也要進行“9+3”學生自評和互評;③激勵性評價,善于抓住學生的進步,讓“9+3”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④充分發(fā)揮“9+3”學生個人成長袋的作用。
四、“9+3”德育課堂生活化運用的再思考
我校經(jīng)過幾年的“9+3”德育課堂生活化教學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受“9+3”學生的喜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教學效果反饋也很好。但也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9+3”德育課堂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是否都適合所有的中職生;生活化中有活動無體驗問題;對“9+3”學生課堂活動的掌控能力等等。所以要想推廣“9+3”德育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許立群.教學生活化理念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