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珍
小說閱讀,可以說是中學生接觸頻率最高的文學類閱讀文本。讀完一篇或一本小說,能夠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并啟發(fā)寫作思維。此文嘗試從小說類文學作品賞讀入手,淺析讀書報告對寫作思維的啟發(fā)。
一、讀人物,品味傳神之筆。
學生在《讀〈祝福〉,嘆祥林嫂之不幸》中寫道:“祥林嫂之悲,除了時代的枷鎖之外,更多的是她自己心靈上的枷鎖。自從那個冬天阿毛被狼叼走之后,她的喪子之痛把自己推向跟痛苦的深淵,以至于見人便說‘我真傻,我真傻'。在祥林嫂的絮絮叨叨中,魯鎮(zhèn)的女人們離她越來越遠,甚至,大家都開始拿她作為無聊時的牙祭,久而久之,她的痛苦也就越來越深……”
以上讀書報告中,學生很好地運用聚合思維和形象思維,從整體上把握人物的形象,抓住放大的細節(jié)刻畫,把祥林嫂的種種不幸遭遇最終凝聚為一個點:悲。在賞析的過程中,又啟發(fā)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解讀。
二、讀情節(jié),體味構(gòu)思之巧。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主要敘述的是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在這一敘述中,林沖的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性格躍然紙上。同時,陸謙、富安、差撥的不良居心也昭然若揭。但是,如何“風雪”山神廟呢?在這一情節(jié)的敘述過程中,施耐庵非常巧妙地創(chuàng)設(shè)了多處懸念和伏筆,使小說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敘述里顯得合情合理,讀來又淋漓暢快。比如,正是老軍告訴林沖“投東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才有了林沖后來向東去買酒,和一路尾隨而來的陸謙等三人完美錯過,也正是離開時搬來了一塊大石頭堵住了門,才有了后來在門后偷聽陸謙等人的陰謀詭計。
學生習作《我為林教頭點贊》中寫道:“林教頭,你終于舉起了手中的花槍,痛快地解決掉了那幾個陰魂不散的家伙,為自己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如果不是他們,你何至于棄八十萬禁軍流落滄州?如果不是他們,你何至于舍家棄子,奔上梁山?”
學生在文字表達里完成了信息的篩選和整合。在娓娓道來的敘述里,有著作者巧妙的構(gòu)思,也有著作者閱讀后的情感體驗。
三、析主旨,領(lǐng)悟志趣之深刻。
《老人與?!芬晃?,通過桑迪亞哥三天兩夜在海上打魚的敘述,刻畫了一個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硬漢形象。每一場搏斗都是驚心動魄的,雖然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他無論面對怎樣的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和兇猛的敵人,都毫不退縮,敢于斗爭,充分享受到勝利者的歡樂,體現(xiàn)出人的尊嚴。
林語堂在《名人談讀書》中說:“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zhí),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應(yīng)用?!卑l(fā)展獨立閱讀,鼓勵學生撰寫讀書報告,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也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