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 要】?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知識建構的引導者,要通過智慧的理答,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育學生的思維。本文從豐富理答類型、突顯學生主體、豐富語言特色等角度闡述智慧理答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理答;思維發(fā)展
有效的理答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實現(xiàn)有意義的建構。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習的幫助者、知識建構的支持者,教師要借助學生的原生經驗,與學生同探索、同分析,了解學生的想法、傾聽學生的表達,為學生拓展、重組內容,讓學生的知識經驗得到增長。每個人的知識經驗、認知背景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運用不同的理答方式,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
理答是提問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我們無視理答環(huán)節(jié),或理答方式過于簡單,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入挖掘,對學生的疑惑內容不加以點撥,不能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師要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
一、豐富理答類型,提升理答能力
教師要善用激勵性的語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面臨學習的壓力,他們在困難面前會有一種挫敗感,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了解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以富有情感性的語言反饋學生,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期待。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跨越學習障礙,在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要通過引答、反問、探問等方式引導學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將學生的錯誤視為有用的教學資源,發(fā)揮其中的教育價值,通過與學生的對話幫助學生了解錯因,步步推倒錯誤,從而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感。
教師要善問,可以用刨根問底的追問,步步設疑,緊逼學生,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如在《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小芳的身高是60厘米,她的身高比哥哥矮3/8,哥哥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此時有一名學生指出:設哥哥的身高是x厘米,然后用x×(1-3/8)=小芳的身高。教者在稱贊學生的同時畫出線段圖,并指出這里的“1”是哪來的?表示什么意思?學生指出:小芳比哥哥矮3/8,我們將哥哥的身高看作一個整體。教者適時追問,那(1-3/8)又是什么意思?學生指出,小芳比哥哥矮3/8,因而要減下去。在學生回答正確后,教者通過追問讓學生講清思路,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反問引發(fā)學生的深思,讓學生重新思索,對自己的答案予以強化或糾正,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如在學習《圓的周長》一課教學中,學生已經提出了用線量、用軟尺量、滾動測量等幾種方法,教者提出問題:如果要測量泳池的周長,還能用這些方法嗎?出示摩天輪的圖片,還能用這些方法求它的周長嗎?如果用一根足夠長的繩子,還能測量嗎?教師通過幾個反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所列舉方法的不足,從而去努力尋求更好的方法,從而促進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當學生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時,教者以轉問促進學生討論,讓他們表達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幫助有困惑的學生解決學習難題。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善于變換角度,變難為易,將問題細細化解,讓問題變得有梯度,能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二、突顯學生主體,促進知識建構
傳統(tǒng)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學生回答錯誤或不能順利回答時,沒有及時地幫助學生尋找錯因,沒有加以引導,或采用代答的方式,或直接告知學生正確的答案,這樣會剝奪學生思維的權利,會造成學生的思維惰性。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要加強角色的轉換,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發(fā)揮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去思考、探索,讓所獲得的知識得以內化,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要借助于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探索,從而促進有意義的建構。如在《小數(shù)加、減法計算》一課教學中,教者利用整數(shù)的加減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shù)的加減法的探究中,學生根據(jù)問題列式6.45+4.29,嘗試獨立計算,并展示自己的算法。學生算出了幾種答案,有10.74,有1074,有10.64幾種,教者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是正確的?學生觀察每一種算法,有學生根據(jù)整數(shù)加法的經驗將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分位與十分位對齊,百分位與百分位對齊。有學生表示自己的困惑時,教者適時引導:大家都有購物的經歷,想想看自己是計算的?學生先將6.45元、4.29元換算成645分、429分,這樣就變成了整數(shù)加法,可以筆算出結果是1074,再將1074分轉化為10.74元。
三、豐富語言特色,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的理答語言要形象生動、幽默風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數(shù)學知識有邏輯性強的特點,有時往往一字之差而意思卻截然不同。教師要以簡明的語言稱贊學生,但如果一味多次使用“好”“非常棒”等理答語言,難以聚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令學生感到疲倦。教師用趣味的語言使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形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具有應變力,要靈活地應對課堂中的突出事件,并能選擇最佳的方案。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了解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習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讓學生都能獲得應有的發(fā)展。如果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師的預設,如果不進行及時地理答,會令學生變得茫然。教師面對學生的奇思妙想,要迅速地作出判斷,給予恰當而準確的應答。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強化理答意識,加強傾聽診斷,提升自己的理答能力,通過反問、轉問等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教師要以激勵的語言對學生加以點撥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建構。
【參考文獻】
[1]陳朝輝.智慧理答,演繹精彩[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5).
[2]陳惠芳.小學數(shù)學課堂理答行為現(xiàn)狀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3]符玲利.小學數(shù)學課堂理答的有效策略[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4(8).
[4]麻彩虹.課堂教學提高理答有效笥的行動研究[J].小學教學,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