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明
(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陽泉 045000)
這里所說的輕聲唱法是指用小的音量進行練習,發(fā)出通、松、自然、有共鳴的混聲的方法。輕聲唱法的前提是呼吸通暢有支持、喉嚨打開位置穩(wěn)、聲音位置高且正(正確)。
輕聲唱法可以調(diào)節(jié)和改善聲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譬如初學者因為急于求成,學習過程中過分追求音量,而導致聲音粗糙、僵硬、喉部基因過重,聲帶擠卡、咬字不清、高音難上、換聲區(qū)不能順利過渡等問題。通過輕聲唱法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小音量練習將以上問題逐步得到糾正和解決,從而使好的歌唱狀態(tài)得到鞏固,是一種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效果最好的聲樂訓練方法。
不論任何學習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輕聲唱法”也不例外,我們學習輕聲唱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哼唱練習的特點在于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很快的獲得假聲還可以獲得真假聲的混合聲音,同時對聲區(qū)的統(tǒng)一也非常有幫助。在進行哼唱練習時,最好采用開、閉口哼唱交替進行的練習方法,使得聲音逐漸由橫變立、由扁變圓、由松散而變得集中,通過哼唱練習能把聲音很快送入頭腔,便于產(chǎn)生很好的頭腔共鳴效果。
練習要求:1、哼唱是在找到高位置的前提下,像嘆氣一樣嘆著唱。在哼唱時要保持歌唱的正確姿勢,身體放松,小腹微收有彈性,2、面部表情自然,笑肌微提。在歌唱時喉嚨打開成半打哈欠狀態(tài)喉頭位置保持吸氣狀態(tài)。3、聲音掛在高位置上(通常指鼻咽部),感覺像擤鼻涕一樣把聲音哼出來。
在得到正確哼鳴的情況下,再把別的母音代入其中,應(yīng)該注意:在母音變換的情況下,歌唱狀態(tài)是不變的,還是保持哼鳴時的狀態(tài),其中包括呼吸的運用、聲音的位置、歌唱的共鳴、以及聲音的發(fā)展趨勢都要與哼鳴時相吻合。同時在練習中采用開、閉口的哼鳴交替反復(fù)練習,可以使聲音的最高集中點(高位置)得以鞏固。對將來更好的帶入歌詞極其有利。
通過第一階段的哼唱學習之后,進入了小聲唱階段。小聲唱的好處在于:1.小聲唱不容易使聲音擠、卡。2.小聲唱不會使歌唱者產(chǎn)生緊張感,聲帶也不會有疲勞和不適感。3.小聲唱便于學生對聲音的控制和正確狀態(tài)的保持。4.小聲唱便于學生更好的控制氣息。5.小聲唱可以幫助解決高音和聲音統(tǒng)一的問題,通過小聲唱先找到高音,再給氣。6.小聲唱可以很好的解決歌唱中咬字不清的問題。7.小聲唱更容易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在情感,也是對學生感情培養(yǎng)的一種方式。
練習要求:“小聲唱”以哼唱為基礎(chǔ),所以要保持哼唱的狀態(tài)。
假聲的唱法有兩種:一種是虛聲,是從嘴里直接出來的,靠提、擠、卡發(fā)出的很細很弱的聲音。這種聲音沒有建立在氣息支持的基礎(chǔ)上、像蚊子叫的假聲,聲音不通暢,音色不好聽,歌唱者唱起來也不舒服,同時這種虛聲不能調(diào)整成混合聲而只能單獨存在,不能給人以美感,是不科學的,一味這樣練習會使學習者走入聲音的誤區(qū)。那么怎樣辨別假聲的正確與否呢?衡量正確與否的標準在于聲音符合假聲要求同時歌者和聽者都感覺是舒服的,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就是正確的。正確的假聲是通過聲帶邊緣振動而發(fā)出的頻率小的聲音。假聲的音量雖然很小、很弱,但它也是聲帶機能的一種表現(xiàn),它充分利用歌唱器官功能,在歌唱中尤其在唱高音時表現(xiàn)出它的魅力。
練習要求:唱假聲時,聲音雖然不強也不大,但一定是積極的、主動的、有彈性的。
“半聲”唱法是輕聲唱法的第三階段,是建立在前兩個階段基礎(chǔ)上的,總結(jié)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半聲唱只是音量上的擴大,與哼唱、小聲唱相比,歌唱的感覺并沒有改變。只是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來發(fā)出半聲的聲音效果。
練習要求:根據(jù)自身情況,練習時音量不要過強也不要過弱??梢栽谥袕姷街腥踹@個范圍進行練習,先在這個力度范圍內(nèi)反復(fù)練習,得以鞏固后,再加強難度練習(從弱到強或從強到弱)。體會歌唱的呼吸、共鳴、位置并在練習時得以鞏固,力圖保證將來在音量擴大時與前面所練習的聲音狀態(tài)保持一致。
哼唱階段:在得到正確哼鳴的情況下,帶入別的母音時無論是聲音的位置、歌唱的頭腔共鳴還是呼吸都要與哼鳴時相同。
小聲唱階段:“小聲唱”以哼唱為基礎(chǔ),在正確的哼唱狀態(tài)下正確運用適度的呼吸對抗放大聲音。
假聲階段:要同“虛聲唱”區(qū)分開來,是有呼吸支持的、通暢的、唱起來聽起來都舒服的一種弱聲。
半聲階段:半聲唱只是音量上的擴大,與哼唱、小聲唱相比,歌唱的感覺并沒有改變。只是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來發(fā)出半聲的聲音效果。
總之,輕聲唱法的四個階段是以哼唱為基礎(chǔ),不斷加大力度的控制能力,使聲音的音量逐漸擴大的一種聲樂教學方法,有了很好的哼唱狀態(tài)后,多用“u”母音練習,再加入其他的母音,通過變換母音的練習,讓學生找到歌唱的通道和頭腔的共鳴,并將其運用到歌唱中。在聲樂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通過輕聲唱法的訓練,不斷的調(diào)整學習者的歌唱狀態(tài),最終達到歌唱器官在歌唱時的協(xié)調(diào)運動,得到預(yù)想的聲音,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