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是財會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通過手工賬實訓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企業(yè)會計核算的流程與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會計知識,但是傳統(tǒng)手工賬課程在開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合理有效的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開設手工賬課程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會計手工實訓;教學改革;教學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計電算化已經廣泛應用于企業(yè)賬務處理中,但是傳統(tǒng)的手工賬處理方式在我國中小企業(yè)中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學生在掌握電算化賬務處理操作方式的同時,仍然需要熟練掌握傳統(tǒng)手工賬的記賬流程與方法,并且會計傳統(tǒng)手工賬的學習是電算化學習的基礎,熟練掌握手工賬的處理流程及方法有助于學生對會計電算化處理流程的理解與掌握,因此,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在各高校中仍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存在。
一、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概述
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是在學生修完《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等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本門課程主要依據會計法、新會計準則及企業(yè)會計制度,要求學生處理各項經濟業(yè)務,能正確的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結賬、編制會計報表,并對模擬企業(yè)進行全面的財務分析。通過嚴格的要求與及時的訓練,并注重會計核算方法技能的培訓,將所學的會計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方法相結合,在熟練掌握企業(yè)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熟練掌握財務會計賬務處理技能的同時,全面掌握會計在企業(yè)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會計知識。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親身體會作為一名出納、一名會計的具體工作,從而對企業(yè)的會計核算過程有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畢業(yè)后盡快適應會計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課程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課時少,工作量大,部分學生未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
結合自身教學過程而言,會計手工實訓課程一般在本科第七學期或者??频诹鶎W期開設,時間一般為八到九周,大約36課時,針對本、??撇煌慕虒W層次,為了方便課堂管理,控制教學進度,教師提前選擇相適應的手工實訓教材,按照教材案例內容,指導學生完成期初建賬、填制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的整個工作流程,這樣教師在教學講解中可以按照步驟集中進行講解和答疑,方便對學生賬務處理進度的管理,但是由于工作量大、時間緊,這樣就會導致一部分未認識到課程重要性的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端正,應付作業(yè)、照抄其他同學的答案,僅僅是為了交作業(yè)而做賬。課程結束時,教師按照學生最終提交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報表等材料給出相應的成績,課程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從而不能很好的實現(xiàn)課程大綱中所要求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理論知識不扎實,影響實訓教學效果
大部分院校綜合實訓課程都是安排到所有理論課程學習完成以后,部分理論課程學習與實訓課程相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平時學習理論知識時不扎實,不仔細,理論課程學習結束后為了及格突擊背誦,導致期末考試結束后所學的內容有所遺忘,會計實訓綜合性較強,融合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本生理論知識掌握并不扎實,那么在實訓過程中,理論知識融合到一起后,部分學生便無從下手,遇到問題時,不是自己主動思考去解決問題,而是直接詢問老師,讓老師直接給出解決方案,影響實訓課正常的進度。
(三)實訓資料有待改善,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在實訓過程中,參考的實訓資料,基本都是根據教材中相應的文字描述要求學生作出相應的會計分錄,并且課本后面都會附有相應的原始憑證,學生自己先完成分錄,等老師核對答案后再填記賬憑證,從而使學生忽略了對原始憑證的審核以及對經濟業(yè)務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擔當?shù)慕巧⒉皇侵笇з~務操作實踐,更的是給學生解答在做分錄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問題,講解本應該在其他相關課程中應該掌握二未掌握或者遺忘的知識點,實訓課堂更像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實訓,實踐性較差,也不能達到實訓的真正意義。另外,部分高校教師從學校到學校,并未有企業(yè)實際的財務工作經驗,教師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是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因此,教師更是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
(四)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相分離
目前大部分高校手工實訓課程與電算化課程實訓是相分離的,在電算化實訓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電腦自動完成,學生只需要記住相應的操作流程和步驟,按照實訓課本給出的題目按照對應的步驟進行輸入即可,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如果不能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處理程序,會計工作是很難順利完成的。學生僅僅通過電算化實訓很難對企業(yè)賬務處理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的認識,電算化會計實訓完成后,學生只會軟件的操作,不能將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正因如此,手工會計實訓和電算化會計實訓相分離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兩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都不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
三、解決會計手工實訓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引導學生對課程重要性的了解;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會計電算化得到普及,相比于電算化手工會計費時費力,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好電算化會計就可以了,忽視了手工會計的重要性,因此,應當引導學習正確認識手工會計的重要性,端正對手工會計學習的態(tài)度。同時,安排教師到企業(yè)參與實踐,加強實訓課程的培訓交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學校還可以聘請企業(yè)財會人員到課堂中進行指導,加強校企交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采用不同的教學案例,分組分職責管理,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開始,選取多個教學案例,分組管理,每一組采取不同的案例進行練習,并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崗位和職務,在熟悉整體處理流程的前提條件下,實行輪崗制。比如設置出納、會計、稽核等崗位,出納負責現(xiàn)金、銀行存款等賬務的處理,會計負責現(xiàn)金、銀行存款以外的賬務登記,會計崗位下也可細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崗位,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在完成一遍賬務處理過程后,可讓學生進行輪崗,更換崗位,進行鍛煉。教師在成績考核時不應只看最終的賬務處理結果,應更多地結合大家的平時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分,教師可將課程劃分為不同階段,每一階段結束時,及時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從而避免學生不懂裝懂,相互間相互抄襲的現(xiàn)象。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合理運用學校新上線的學習通軟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由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水平不同,理論知識不扎實的同學,問題較多,如果全部在課堂中依靠教師進行講解的話,會影響正常教學進度,因此,教師可以提前安排好每周任務,課堂上主要講解重點內容,教師在學習通上上傳教案,或通過錄制相關視頻更直觀的進行操作的講解,個別同學出現(xiàn)的問題可在課下通過學習通軟件查看老師上傳的文件及視頻進行自學,自行解決所遇到的難題,或者在線直接向老師提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本課程在要求的時間內正常完成教學任務。
(四)與電算化實訓課程同時進行,傳統(tǒng)手工賬與電算化處理相結合
手工會計是電算化的基礎,電算化是手工會計的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互不沖突,在實訓過程中,應將手工賬與電算化相結合,增加課程的整體性和關聯(lián)性,通過手工賬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會計核算工作的原理、流程以及核算的內容,手工與電算化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打破傳統(tǒng)手工賬課程的枯燥性,提高課堂操作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手工與電算化相結合的實訓方式還可以節(jié)約課時,減少工作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會計循環(huán),掌握會計軟件的操作,從本質上對會計賬務處理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手工實訓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專業(yè)課程知識,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手工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實訓教學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鄧凌峰.基于情境教學法的會計電算化與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8 (15):385-386.
[2]楊毅,劉秀麗,洪潔.高職院校會計手工賬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7 (14):342-343.
[3]林雪珠.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手工賬實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2017 (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