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宗仁
【內容摘要】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棟梁。而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品德與社會學科是重要的途徑之一?;诖?,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 課堂教學 生活化
在新課改下,小學教學必須要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教學內容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必須要真正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最近幾年,小學教育中也開始注重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但是該學科與社會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融入一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貼近
在小學教學階段小學品德和社會學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越來越注重小學教育,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人生起跑線,這樣也對我國小學教育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都是重視文化課,比如:數(shù)學以及語文等等[1]。但是容易忽略其他學科的學習,尤其是品德與社會教學,通常都只是形式化或者表面化,而這種教學模式是存在局限性的,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學生全民發(fā)展的,小學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探究,也開始意識到該問題,所以在小學教學中列入品德與社會教學。所謂的品德與社會,簡單來說,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必須要具備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分析。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該學科是學生的生活存在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必須要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符合的事例,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比如:講解“交通規(guī)則”時,教師不只是將紅燈停綠燈行的基本交通規(guī)則講授給學生聽,還必須要根據(jù)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wǎng)站上下載關于交通秩序的視頻,最好采用動畫的形式,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過馬路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該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認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且可以達到預期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擴大學生知識范圍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給學生帶來一種良好的感受,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還可以擴大學生知識范圍,使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知識重點和難點。隨著新課改的出現(xiàn),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不只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學習渠道和學習形式,使學生可以有更加廣闊的平臺。并且在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必須要考慮實際生活,如果與實際生活不相符,即便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也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求知欲,難以獲得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2]。比如:講解“說聲謝謝”時,首先教師可以全面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現(xiàn)代化社會中,許多學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從小就被父母的愛包圍著長大。這樣容易使他們形成一種自私的性格。然而這些性格對學生的成長往往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影響學生將來的人生成長。因此,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緊緊抓住時機,盡可能使學生可以徹底改變這些不良的行為。為了可以實現(xiàn)該目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懷有感恩之心。首先,教師可以要求一名學生假裝在操場上打籃球摔倒,再要求一名學生將摔倒的學生扶起來,并且攙扶受傷的學生到學校的醫(yī)務室。然后,受傷的學生對幫助他的學生說聲謝謝,幫助他的學生也會說聲不用謝,這是應該的。利用這種情境表演,學生能夠知道今后遇到這種事情時必須要說聲謝謝[3]。情景扮演的方法也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將來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相似的情況時,學生也可以立即做出準確的反應。為了幫助學生對該課程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相似的教學情境,或者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設計相似的教學情境,而且與他人進行表演,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guī)椭鷮W生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三、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來說,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要不斷挖掘和運用教學內容,充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盡可能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同時,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案設計中必須要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中應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并且教師必須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正確的指導,使學生可以不依賴教師自己主動思考問題。比如:講解“家人的愛”時,教師必須要確定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可以感覺到父母、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使學生知道對待家人要始終懷有感恩的心,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能設計各種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最常見的教學活動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然后走上臺說出來,與他人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家人的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主要內容是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必須要對生活化教學有全方位的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簡單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通過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習內容和生活實踐進行結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39.
[2]鄧桂紅.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140+143.
[3]孟倩.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88.
[4]王國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和不足[J].名師在線,2018(16):40-41.
(作者單位:通渭縣馬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