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泳程
[摘要]俗話說:數(shù)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尤其是閱讀教學,教者常因教學內(nèi)容太雜、知識太多而不知不覺陷入煩瑣分析的泥潭,思維凌亂、輕重難分。思想如鉆子,必須釘在一點擠下去才有力??圩∥难鄣摹包c”進行教學就能有效避免教學的煩瑣。所謂“綱舉目張”,文眼就是文本的“綱”所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善于捕捉文眼,引領(lǐng)學生將文本梳理成綱;其次要著力品味文眼,通過文眼映照篇章;最后要巧妙對文眼進行反芻,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活化語用。
[關(guān)鍵詞]文眼;捕捉;咀嚼;反芻;綱舉目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9)31—0053—03
閱讀教學中能教可學的知識點、情感點、思維點實在太多太多,教者常因此陷入煩瑣分析的泥潭,學者也常因之思維混亂、輕重難分,一節(jié)課下來,頭重腳輕,云里霧里。閱讀教學要如何做到扎實、清晰、有效,使課堂眉清目秀、疏密有致、輕重有度呢?扣住文眼進行教學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所謂“文眼”,指的是文中那些最富有表現(xiàn)力、最能幫助讀者理解作品主題或脈絡(luò)層次的關(guān)鍵詞句。它往往是作者著力刻畫和描摹的要點所在,或凝聚主題,或升華情感,或暗示線索,或表現(xiàn)章法。扣住文眼,就等于抓住了漁網(wǎng)的綱,讀準文眼,就能夠真正做到綱舉目張。下面以《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和做法。
一、捕捉文眼,梳理成綱
清末文學家劉熙載說:“字句能與篇章映照,始為文中藏眼。”也就是說,文眼非但不孤立存在,且能映照篇章。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捕捉住文眼,不僅能扣住文本的關(guān)鍵信息,更可以借助文眼架構(gòu)起文本的整體框架,將文本梳理成綱。
[案例]《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之捕捉文眼
1.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孩子的呼聲總結(jié)起來就是什么?
2.孩子的呼聲不僅源于對和平的渴望,更源于在他的家里,有一個特別的人,有一段特別的經(jīng)歷。誰來說說他的家庭故事?
小結(jié):原本期待父親凱旋,卻不料迎來的是父親的靈柩。
(板書:凱旋、靈柩。解釋:凱,指勝利;旋,就是歸來。樞者,棺也!虛者為棺,實者為樞)
3.可見,文章主要由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首先是父親的故事,作為一個執(zhí)行維護行動的軍人,臨死都在呼喚和平;其次是“我”的呼吁,呼吁和平,呼吁救救孩子們!
(板書:呼喚、呼吁)
4.“凱旋”和“靈柩”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詞形容的是同一個人——父親;“呼喚”和“呼吁”這兩個看似相同的詞指向的是同一件事——和平!請拿出筆,認真書寫這四個詞語,并把文中帶有這四個詞語的句子畫下來。
[案例評析]
沒有繁雜的分析、瑣碎的提問,聊聊幾語的交流,拈起的幾個關(guān)鍵詞,就勾勒出了文章的總體結(jié)構(gòu)和大致線索。這幾個關(guān)鍵詞就是文眼所在?!皠P旋”和“靈柩”之間的落差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罪惡,“呼吁”和“呼喚”展現(xiàn)了渴望和平的兩種姿態(tài)。這都是文本的思想內(nèi)核所在。當然,文中有文眼價值的不止這兩對,“罪惡的子彈”“鮮花”與“鮮血”等都可作為文眼,但不如“凱旋”與“靈柩”的落差來得震撼,且作為生字詞,出現(xiàn)的價值更高。
閱讀,有兩種能力很關(guān)鍵,一是快速瀏覽狀態(tài)下的整體感知能力,二是敏銳地捕捉關(guān)鍵信息的能力。通過捕捉文眼、梳理文綱的方式,恰好把這兩種能力的訓練統(tǒng)和起來。這樣的開課,使教學思維從一開始就眉清目秀,簡約而不簡單;這樣的開課,大膽打破了文本的結(jié)構(gòu),為學生重新建構(gòu)自己的文本世界開了好頭。
二、咀嚼文眼,綱舉目張
高質(zhì)量的文學作品,每一個詞的擺放都是從篇的角度去考慮的。捕捉文眼,絕不僅僅在于文眼本身,而在于借助文眼的咀嚼,牽住文章的牛鼻子,順藤摸瓜,瞻前顧后,去品悟字里行間的語言質(zhì)感,讀懂章法,讀出思想,做到“開闔變化,一動萬隨”(劉載熙語),綱舉目張!
[案例]《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之咀嚼文眼
1.咀嚼“凱旋—靈柩”。
(1)合作探究:“凱旋”在文中具體指什么?“靈柩”對家人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從“凱旋”到“靈柩”的巨大差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把這兩個詞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對它們的理解。
(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點拔:想象一下,如果父親凱旋,迎接父親的機場上會是怎樣的景象?父親如果不死,該擁有怎樣的人生……)
(2)學生交流:(聯(lián)系事情因果)本應該是勝利歸來,合家相聚在鮮花前,卻不料迎來的是干冷的尸體,還有那鮮血染紅的征衣及身體上凝固的血;(聯(lián)系父親個人)父親作為一名出色的人士,精通四國語言,精通經(jīng)濟學,是一名卓越的觀察員,他本該擁有美好的人生,享受生命的精彩,而現(xiàn)在,一切都定格在那觸目驚心的靈柩中;(聯(lián)系“罪惡的子彈”)這罪惡的子彈奪取的不僅僅是父親的生命,更是千千萬萬個生命,破壞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更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p>
(3)圖文拓展:(哀婉的音樂、震撼的畫面、低沉的解說)戰(zhàn)爭中的孩子,驚恐的眼神讓人心悸;喪失家園的他們,只能忍饑挨餓;罪惡的子彈在孩子身上留下血的印記;他們就這樣喪失了還沒綻放的生命;他們的哭聲,撕心裂肺;面對硝煙中這個無助的背影,我們不禁揪心地問:孩子,你的家人呢……
(4)看著這些畫面,你有何感受?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父親的故事,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帶著感受讀讀3、4自然段。
2.咀嚼“呼喚一呼吁”。
(1)同樣是“和平”,為什么形容父親的是“呼喚”,而“我”卻用了呼吁?——“呼喚”是父親一個人的叫喚,“呼吁”同時還指請求大眾的參與。兒子把父親的呼喚,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變成了“呼吁”,這是一種熱愛和平的精神傳承,這樣的聲音理應讓全世界聽到。
(2)父親的呼喚簡潔而激烈,“我”的呼吁具體而真摯。請從“我”的呼吁中選擇你印象最深的話,談談你的理解。
(3)總結(jié):凱旋,只為消滅戰(zhàn)爭的硝煙,而罪惡的子彈卻讓我們迎來了父親的靈柩。父親的呼喚,“我”的呼吁,生死相隔,卻有著共同的期許——和平!
[案例評析]
格塔式心理學認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圩∥难?,牽絲勾連,易于形成關(guān)于文本的更為整體的印象,使學生能在特定的角度中宏觀地審視文本,感悟語言文字。案例中,在對“靈柩”“凱旋”等詞語的咀嚼中,有效地把“維和背景”“父親成就”“戰(zhàn)爭罪惡”等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在“凱旋”的假想和“靈柩”的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落差中,托起了文本的思想內(nèi)核——控訴戰(zhàn)爭,呼喚和平!而對“呼喚”“呼吁”的評析和解讀,使學生更有目的地走進了文本難以攻堅的“堡壘”——讀出對印象深刻的話語的個性理解!可以說,通過對文眼的咀嚼,達到了“一線串珠”的教學效果,文眼的“點”帶動了文本的“面”,有機的聯(lián)動,有效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解構(gòu)和重組。正可謂:“一點打透,萬目皆張?!?/p>
品詞析句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另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首先是要讀懂字面的意思,掌握音形義;其次要把詞語、句子置于具體的語境中,不僅讀懂詞語表面的意思,更讀懂文字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把形象的詞句抽象化,即善于概括,把抽象的詞句形象化,即善于分析;最后要能聯(lián)系生活,把感受置于內(nèi)心,化為真實。將文眼置于文本的語境中涵泳咀嚼,就是要體現(xiàn)以上三個層面的能力訓練,并在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聯(lián)系詞語本身、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使情感、思維真正穿透字面,直抵內(nèi)心,做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三、反芻文眼,活化語用
[案例]《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之反芻文眼
1.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作家高洪波就以一個孩子的角度發(fā)出了自己的呼吁《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請翻開16課,快速默讀這首詩,想一想,詩中四次提到的“這究竟是為什么”能不能回答。
2.前四節(jié)詩歌都是一樣的結(jié)構(gòu),作者用“本來”和“可是”作為銜接,把戰(zhàn)爭前后的場景作了對比,控訴了戰(zhàn)爭的罪惡。最后一節(jié)是作者的“企盼”。你能不能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父親的故事寫成一節(jié)詩,或者把“我”的呼吁寫成一節(jié)詩?注意詩中用上“凱旋、靈柩”或者“呼吁、呼喚”這兩對關(guān)鍵詞。
3.學生交流:
親愛的父親,
本應以凱旋的身姿出現(xiàn),
可是罪惡的子彈
卻讓我們迎來冰冷的靈柩,
這究竟是為什么?
學識淵博的父親,
本應擁有關(guān)好的人生,
可是罪惡的子彈
卻讓你只能在靈柩里永遠無助地呼喚,
這究竟是為什么?
我們呼吁,
救救孩子們,
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讓母親不再失去兒子!
讓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讓孩子不再失去父親!
讓21世紀.
為和平敲響喪鐘!
讓明天的世界,
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案例評析]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運用”當是語文課程最核心的屬性,而讀與寫的結(jié)合無疑是文字運用最重要的形式。案例中,結(jié)合《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學生在主題相近的兩個文本的情境和語境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并把學習活動指向教學的高層次目標——運用。通過嘗試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學生不僅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對關(guān)鍵詞的理解進行了反芻,更有效地整合了教材。這樣的教學不僅簡約高效,更在“綱”的厚重中托起了“目”的更為全面而立體的內(nèi)涵。
閱讀,直接的功能是掌握語言文字規(guī)律,學會運用語言文字,終極的目標是熏陶情感、陶冶情操,培養(yǎng)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把兩篇主題相近的文章進行整合,用文眼作為關(guān)鍵詞練習寫詩,體現(xiàn)了語言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這種輸出,不僅是對文眼理解的反芻,也是表達并強化思想的重要手段。因為,只有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淬煉得嚴謹而深刻。
綜上所述,文眼如綱,綱舉方能目張??圩∥难圻M行閱讀教學,能使教學清晰明朗、重點突出、彰顯高效,能更有針對性地訓練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設(shè)計方案。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