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 要: 本文針對教研活動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提出體育教研活動的“六精準”,即精準入研、定研、導研、展研、診研、推研。要義為通過對參加教研活動的老師進行“前測”,了解其需求選擇針對性的教研形式與內容;通過“導研稿”的引導參與者進行觀察、分析、思考;研討過程中找準觀察點進行歸納總結、交流;通過研討達成相對統(tǒng)一的建議,再通過多種宣傳途徑進行分享,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
關鍵詞: 體育學科;教研活動;六精準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11-00-02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1]。教研活動一直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些活動的研究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如:研究的動機太過功利、態(tài)度不端正、問題抓得不準、過程不真實、形式較單一等現(xiàn)象。進而存在研與教兩張皮,一言以蔽之,少了求真務實的精神,教研缺乏精準性。為此筆者結合體育學科提出教研活動的“六精準”與同仁們共勉。
一、精準入研
教學中講“以生為本”,基于學生基礎開展教育教學。教研活動也應如此,因為教研活動的主體是教師。教師一般按照職稱分為新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按照業(yè)務的精湛程度又可分新銳教師、骨干教師、名優(yōu)教師、專家型教師等。然而不同層面的教師對教研活動內容的需求也不一樣。為此在開展教研活動之前應先對參加活動的教師進行“前測”,前測的目的是了解活動參加者是否適合參加某項研究和訓練計劃。教研活動的前測可從兩個角度入手,一是,根據(jù)前期經(jīng)驗事先制定研究計劃菜單,讓教師進行選擇。二是通過調查了解教師需求,再構思研修計劃。例如,中級教師已經(jīng)有了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教育教學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想通過文字的表達形式來與同行們進行交流,但苦于缺乏寫作技巧,渴望得到針對性的輔導。又如很多青年教師精心設計了一節(jié)課,但一節(jié)課下來總感覺事與愿違,和自己的設想有很大差距,這時急需排憂解惑。借此就可以針對以上問題開展教研活動,讓教師精準入研。
二、精準定研
定研,就是確定研究的形式和內容。正如夏雪梅博士在項目化教學中所談到的,學習就是經(jīng)歷和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其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但往往同樣的問題卻有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這時就要看哪種方法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真正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所以針對教師們的一些困惑,確定哪種形式和內容的教研活動尤為重要。這時就要考驗活動組織者一定要有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參加活動的教師需求選擇適合的教研形式,安排合理的活動內容。如,聽評課時發(fā)現(xiàn)年輕教師缺乏單元意識,有時會出現(xiàn)一節(jié)課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上完的現(xiàn)象,還時常把單元重難點等同于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設計一個“單元練習方法展示”的教研活動。具體實施如下,由教師組建一個展示團隊,一名講解員首先介紹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難點、課時安排以及單元的設計思路,然后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介紹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練習方法、練習要求、練習目的,團隊其他教師進行練習方法展示。這樣的活動讓老師們一目了然的了解該教學內容需要安排幾個課時,每節(jié)課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縱觀課時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練習方法的針對性、遞進性一目了然。因此,抓住教師的關鍵問題,確定針對性的教研形式與內容非常重要。
三、精準導研
導研,顧名思義就是引導教師進行研究學習。教研活動中常指“導研稿”。所謂“導研稿”是指活動組織者在研修活動開展之前設計一份引導參與者圍繞研修目標展開研討、思考的文本材料,也就是告知研修人員此次教研活動的主要目的、關注的要點,并提出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及明確需完成的任務。如在一次教研活動中組織者采用觀評課的形式,結合一節(jié)水平四《彎道跑》的教學案例,設計了以下導研稿?;顒幽康模簩W習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性學習教學研討。關注要點: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提出兩個問題:一是教師提出了哪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二是學生運用了哪些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明確研修任務:請你歸納出兩點關于小組合作式探究學習的核心要點,并舉例說明。導研稿文末又配上此次活動教學案例的教學設計。這樣就避免出現(xiàn)老師們匆匆忙忙的來,稀里糊涂的走,完全沒有了解此次教研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導研稿一般會在活動前幾天就發(fā)在相關群里供老師們預習、思考。這樣的教研活動老師們都是帶著問題去研究,定會收獲滿滿。
四、精準展研
展研,就是圍繞研討的主題和切入點展開研究。參與者多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研究。但在實踐中會存在幾個現(xiàn)象:一是參與者自身認知能力和態(tài)度問題,導致對研討主題理解偏差;二是準備不夠充分,研討不夠深入、流于表面;三是針對研討主題選擇的切入點針對性不強等。為此,筆者建議諸如此類的教研活動最好以小組合作式學習為主,各小組有不同的觀察點(也可以多個組同時觀察一點),每個小組有了明確的任務之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分析研討,擬定觀察切入點并結合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觀察量表。如一次研討活動中某小組的主題是“體育課中的精講多練”?;诖它c該小組進行分工從三個觀察點切入,一是教師運用了哪幾種講解方式?分別用時多少?二是教師講解后學生的學練效果怎樣?是否有針對性的學練方法?三是教師每次講解的目的是什么?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每個觀察點的負責人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了觀察量表,活動中時時記錄,課后在組長的帶領下對各組的觀察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分析,再結合精講多練的相關理論知識提煉出本小組的觀評建議。由此可見,這樣的研究真正做到圍繞一個主題深入展開研究,每個觀察點都直指核心問題,做到精準研究。
五、精準診研
診研,這里是指對研究過程進行診斷和評價。教研活動中我們常會遇到針對某個問題有持不同意見的現(xiàn)象。雖然說研討活動重要的是過程及過程中引發(fā)的思考,但相信每一名參與者也都想弄清楚到底哪個觀點和建議值得我們借鑒和推廣,尤其是青年教師參加的活動,否則他們就會一頭霧水。這時就需要活動的組織者安排具有一定資歷和經(jīng)驗的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在一次主題為“先練后教”的教學研討活動中,教學案例是水平三《排球:下手發(fā)球》,課上教師采用了先練后教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后就產(chǎn)生了激烈的爭論,甲方老師贊同本節(jié)課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欲望。乙方老師認為這樣的方式不利于技術動作的學習,因為學生在先練階段往往會產(chǎn)生錯誤動作,一旦錯誤動作形成再去改正這個技術往往比新學一個技術還難,所以反對“先練后教”。這時某教研員進行了總結,提出采用“先練后教”的教學方式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材的特點。這種方式更適合具有探究意識且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針對一些技術規(guī)格不強、安全系數(shù)較高、有探究內涵的教材進行,例如一些配合練習、球類戰(zhàn)術等項目。如籃球行進間傳接球、原地傳接球的技術教師可以進行傳授,但在行進間的過程中,傳球的力量、方向、提前量等需要實踐體會才能建立概念,只靠教師教是很難掌握的,必須通過大量練習逐漸探索、總結出來。這樣的總結和點評既讓參與者學習到“先練后教”教學模式的理念,又了解今后教學中可以在哪類教材中運用。
六、精準推研
推研,是指把教研活動的收獲、成果進行宣傳、推廣。當今自媒體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如個人公眾號、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網(wǎng)絡平臺及官方的一些宣傳媒體,這種分享往往也會影響和輻射周圍很大一批圍觀者,所以推送宣傳的主導性和嚴謹性非常重要。一個活動的推送報道應該是對教研活動的總結和提煉。在一次主題為“體育中考項目內容化”的研討活動中,引起了很多中學體育教師的關注,期待對該研究有進一步深入的了解。這時作為研修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需要對本次活動的研修目的、核心觀點結合具體實踐案例進行分析介紹。如此次活動提出的核心觀點就是用寬度成就厚度,跳出功利主義的應試教育。提倡從學生的健康出發(fā),從提高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角度來思考體育中考。深入分析中考內容的項目特性的基礎上,選擇學練內容,不要被幾個考試項目所束縛。內容、手段要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采用多元練習方法提高完成某一動作所必備的素質和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推送會讓很多關注此次教研活動的老師深入了解活動的背景和意義,引發(fā)思考落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國輝. 協(xié)作區(qū)教研:面向每一位教師的精準教研[N]. 中國教師報,2020-03-18(14).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連接兒童學習的當下與未來[J].人民教育,2017(2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