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鵬 黃光大
2017年12月,佛山市三水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啟動,我校以此為契機,順利申報了《小學語文中高年級主題式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兩年以來,我們以課題的推進為突破口,探索出富有成效的主題式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我們將此模式歸納為“五六”模式,即:五大板塊,六個步驟。
板塊一:定預習
一、利用學習單,進行課前預習
主題式群文閱讀教學,第一步便是指導學生進行文章預習。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時間里,要接受多篇文章,這個課堂容量是很大的,沒有提前的預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便會被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正如此,學生需要課前預習。按照常規(guī)做法,預習一般是交代學生熟讀文章、標注段落、注音字詞等,注重的是對文章基礎知識的預先了解。主題式群文閱讀教學的預習則與常規(guī)做法不同,它指向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指向學生對文章的反復研讀以及思考,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主題式群文閱讀教學的預習分三個層面,分別是主題層面、內容層面、方法層面。我們專門設計了學習單,將這三個層面的要求貫徹在學生對每一組群文的預習當中。
學習單
學習單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內容卻是很豐富的。主題層面,它所指向的是我們文章的本質特征,指向的是我們在小學階段所需要素養(yǎng);內容層面,它所指向的是文章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方法層面,它所指向的是語文要素。因此,此學習單不是發(fā)給學生就可以的了,對學生做好預習三個層面的解讀是最基本的工作。
除了對預習三個層面的解讀,還需要具體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沒有方法的指導,學生的預習將陷入應付老師的尷尬境地。首先,指導學生通讀這一組文章,嘗試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這組文章的共同點。學生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回答:這一組文章都是關于? ? ? ? ?的文章。越是簡單的詞語,越是靠近文章的主題層面。
其次,指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體裁,關注文章的結構,關注文章要素,關注文章類型。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這樣的選擇:這一組文章都是(寫人、寫景、寫事、抒情、悟理……)的文章。如此一來,學生對文章內容層面的預習會有更進一步了解。最后,指導學生關注這組文章的主題導語內容。以文學教育主題組文的主題導語為例:
翻閱經典名著中的經典人物,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經典名著的魅力,還可以從中領悟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本單元以名著中的人物描寫為主題,通過學習,我們要掌握人物描寫方法應用的妙處,學會運用人物描寫方法進行寫作。
學生通過以上主題導語,結合文本,便可歸納出方法層面所指向人物描寫方法。如此一來,有解讀,有方法指導,加上學生的長期訓練,學生的預習自然是事半功倍,這為我們課堂呈現(xiàn)奠定堅實基礎。
二、分析學習單,掌握學生預習效果
學生做好了預習工作,完成了學習單,下一步便是在授課之前,老師要收回學習單,根據學習單所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去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沒有掌握學生的基本學情就開始授課,這是我們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一個弊端。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便可以做到松弛有度,不會因為太難讓課堂難以為繼,也不會因為太簡單讓課堂流于形式。
下面以文學教育主題學生的預習為例:
學習單
以上的學習單呈現(xiàn)的是大部分同學的預習情況。從這其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學生對這三篇選文有基本的了解,能夠弄清楚文章的共同之處。這既是老師方法指導的有效呈現(xiàn),也是學生閱讀文章,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思考過程的呈現(xiàn)。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教學必然出彩。
板塊二:定導入
三、匯報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前面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屬于課前預習準備環(huán)節(jié),從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真正走進課堂。學生的預習以及教師對學生預習情況的分析兩個各環(huán)節(jié),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的課堂教學便由此導入。上課伊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單,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匯報,分析學生預習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做進一步的改善。
以“走進魯迅”主題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預習為例,教師做點評匯報,導入新課:
學習單
師:同學們好,根據大家學習單反饋的預習情況,大家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對于文章的主題以及內容都有了解,但是也存在不足,比如說,大家在預習的時候,沒有認真研讀主題導語:
魯迅是我國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走進魯迅”就是走進魯迅筆下的吃人的社會,就是感受魯迅偉大的品格。閱讀本組文章,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評價人物,從而了解人物。
這組文章雖然都涉及到人物的描寫,但是大家忽略了主題導語中的“閱讀本組文章,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評價人物,從而了解人物”這句話。這句話點明了我們本組文章在方法層面的要求是:學會從不同角度評價人物。希望同學們在今后預習的過程中,要反復研讀文章以及主題導語,不斷思考,不斷提高?,F(xiàn)在讓我們正式開始本組文章的學習。
板塊三:定重點
四、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方法指導
承接學習單總結評價,接下來,我們老師要跟學生明確我們的學習目標——方法指導。一篇文章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是不是什么都要教給學生呢?不是的,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是最核心知識,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學生便能解決其他部分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知識才是最核心的知識呢?是方法指導。這是我們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區(qū)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本質特點。我們的教學模式重點就是教授學生方法,方法指導是我們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核心。為什么方法指導是我們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核心呢?基于以下考慮:
1.方法指導是抓手。學生閱讀一組文章,如果沒有具體的要求,學生只是閱讀沒有思考。如果提出要求,學生閱讀之后會進行下一步的思考,但思考的方向路徑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提出要求之后,再給出方法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效率將大大提升。
2.方法指導是路徑。我們的文章包含諸多內容,如內容理解、情感表達、主旨概括等等。這些內容都很關鍵,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環(huán)。但是,我們不能夠像以往那樣填鴨式教學,將這些知識通通灌輸給學生,我們要做的是帶領學生理解領悟,最后達到自我理解,自我領悟。正如此,方法指導就舉足輕重了。我們授予學生方法,就是給學生指明了學習的路徑。
3.方法指導是基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那么教什么才能達到不用教的目的呢?很明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之后,學生根據方法進行自我學習,這樣之后才能夠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目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授予學生方法,既是在為自己“不教”奠定基礎,也是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學奠定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如何確定方法指導的內容呢?我們教師只需要關注一個方面的內容即可,那就是每組文章前面的主題導語,在主題導語中,提示了本組文章的學習核心內容。
還是以“走進魯迅”主題群文的主題導語為例:
魯迅是我國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走進魯迅”就是走進魯迅筆下的吃人的社會,就是感受魯迅偉大的品格。閱讀本組文章,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評價人物,從而了解人物。
在主題導語中明確提到:閱讀本組文章,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評價人物,從而了解人物。由此我們便可確定我們授課的核心知識:教給學生評價人物的方法。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跟學生明確我們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之前,我們老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清楚方法指導是我們的教學核心。
板塊四:定落實
五、落實方法指導,貫穿教學始終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們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當中,如果沒能夠很好地落實方法指導,我們的教學效果就得不到保證。如何才能落實方法指導呢?如何能夠將方法指導貫穿在教學的始終呢?最主要的是,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時刻牢記方法指導這核心要求,我們的教學都要圍繞方法指導來展開,具體做法,分兩步走:一是講解示范,一是練習鞏固。
我們以名著主題群文閱讀片段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它們分別是:
生: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
師:那么,運用人物描寫方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展示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感情。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但是,我們想要掌握從人物描寫方法到人物形象刻畫,從人物描寫方法到作者情感表達這一過程,我們需要借助一種方法。你們知道這個方法是什么嗎?
生:(思考)
師:這個方法的學習就是我們本組文章的重點內容,這個方法叫做批注解讀法。下面老師以《景陽岡》片段進行批注解讀,請同學們認真學習。
動作·范例
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 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武松吃那一 驚,酒都變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 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 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 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 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師:請同學們看到“翻、拿、閃”這三個字,這都是武松的動作,老師將其加粗變色,這就是批注。再看看老師是如何解讀的:
“翻——拿——閃”,這三個動作一氣呵成,展現(xiàn)出武松反應靈敏、 動作敏捷的特點。
師:根據我們剛剛學到的知識,請同學們判斷,老師還批注了哪些內容呢?
生:一閃、一閃、一閃。
師:一點就通,很棒。請看老師對這三“閃”的解讀:
面對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武松“閃——閃——閃”,這“三閃”,閃出的是武松面對危險時的鎮(zhèn)定自若,閃出的是武松面對危險時的機智靈敏,閃出的是武松面對危險時的堅定果斷。
師:同學們,看了老師的示范,你們掌握批注解讀法了嗎?
生:掌握了。
以上這一部分是講解示范。
師:事不宜遲,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所教的方法,批注解讀老師學習單上的內容。
(說明:學習單的內容截取選文中的人物描寫片段)
這一部分是練習鞏固。
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這兩步,學生對我們的方法指導自然明了于心。此外,老師還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落實方法指導的方式??偠灾?,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牢牢把握住方法指導這根弦,圍繞方法指導去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習得學習的方法。
板塊五:定延伸
六、作業(yè)布置,指向方法運用與提高
在我們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這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但也是最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里的作業(yè)布置有著自己的特色。對于作業(yè)布置,傳統(tǒng)教學沒有一個很統(tǒng)一的標準,一般都是隨著教學的推進以及拓展進行布置,可以是閱讀,續(xù)寫,表達,等等。但是,在我們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我們作業(yè)的布置具有統(tǒng)一的目標,那就是指向課堂方法學習的鞏固,指向學習遷移能力的運用,指向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目標指向,我們的作業(yè)有了統(tǒng)一的形式,那就是布置一篇一篇的文章。
這文章有何特點呢?通俗點說,這些文章就是學生訓練課堂學到的方法的練習題。因此,作業(yè)中的文章和課堂上所執(zhí)教的群文要有著本質的共同點。課堂指導的是尋找關鍵句的方法,那么作業(yè)的文章就必須蘊含著關鍵句;課堂指導的是批注解讀的方法,作業(yè)的文章就必須是含有人物描寫方法。
以名著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的作業(yè)布置為例:在名著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學習批注解讀法,因此,我們的作業(yè)可以如此布置:
請同學們閱讀文章《香菱學詩》,用批注解讀法對文章中的人物描寫進行批注解讀,從而概括出人物形象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之下的作業(yè)布置不是機械地抄寫,而是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為關鍵的是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課堂探索到模式總結再回到課堂實踐,我們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盲目閱讀的問題,解決了學生閱讀量少的問題,全面革新我們的教學方式,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富有學習力的學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