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茹蘭 孔令蘭 蘇爽
摘要: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也是文化的移植,翻譯與語言、文化密切相關(guān)。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中醫(yī)中的“五行”學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本文以“五行”為研究對象,基于語言國情學分析現(xiàn)有的權(quán)威版本詞典的英譯是否準確,以期對中醫(yī)核心術(shù)語的英譯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五行,語言國情學,翻譯
語言國情學是研究一門語言與民族文化背景之間聯(lián)系的學科。在外語教學中,就是要把語言的學習同國情與文化的了解結(jié)合起來。中醫(yī)是一種帶有較強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五行”學說又是中醫(yī)理論體系所獨有的基本概念和術(shù)語,具有豐富的哲學內(nèi)涵。
一、關(guān)于“五行”英譯的討論
在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發(fā)布的《中醫(yī)基本用語漢英對照標準》中,“五行”的翻譯是“five elements”。雖然這種翻譯已被許多人接受,并開始廣泛使用;然而,從語言文化的角度來看,它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癳lements”我們知道是元素的意思,正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tài):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五行”的含義揭示著五種類型事物之間的運動變化關(guān)系,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而“five elements”中的“element”是靜態(tài)的。因此,用“five elements”來翻譯“五行”明顯失去了民族文化特點,外國人也很難從“五行”的翻譯中了解中醫(yī)文化。
二、中國古典文獻中“五行”的英譯討論
在中國古典文獻中,“五行”最初稱為“五材”,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具體物質(zhì)。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五種基本物質(zhì),故將其稱為“五材”。根據(jù)這些古典文獻的記載和闡釋,“五材”的基本含義是five materials或five basic materials?!拔逍小睂W說是在“五材”說的基礎(chǔ)上,對其基本內(nèi)涵進行抽象和引申而發(fā)展起來的?!拔逍小睂W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這五種物質(zhì)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如《國語·鄭語》說:“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币馑际钦f,遠古的圣王將土與金、木、水、火相融合而衍生萬物,實際是說它們的相互運動生成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這樣,本來含義具體的“五材”概念就抽象發(fā)展成了“五行”學說?!拔宀摹敝安摹笔俏镔|(zhì)的意思,即material;而“五行”之“行”則是運動之意,即movement或interaction。由此可以看出,“五行”譯作five elements其實是非常不恰當?shù)模驗閑lement是靜態(tài)的,而movement或interaction卻是動態(tài)的。
三、常見“五行”翻譯其他版本的探討
我們在一些書籍雜志刊物中還找到了以下幾種常見的翻譯版本:①five principles;②five agents;③five Xing;④Wu Xing。第①條翻譯“five principles”中的“principle”,《朗文當代英語辭典》釋為:a rule which explains the way something such as a machine works,or which explains a natural force in the universe,但“five principles”很容易讓人理解為五條法則。所以,這條翻譯并沒有展示出任何的中醫(yī)文化與中國國情特色。第②條翻譯“five agents”中的“agent”,單純從詞義上來講,很難讓人聯(lián)想到與“五行”相關(guān)的概念。但是,在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ume IV(《大英百科全書》)中,有這樣的一則詞條:the five agents--in Chinese philosophy,the five elements of water,fire,wood,mental and earth,conceived as active powers,or forces,operating in a world of change(五行—在中國哲學中,水、火、木、金、土被認為是變化的世界中起作用的五種不同力量)。這本權(quán)威的工具書是把“五行”翻譯成了“five agents”,當然這也和agent一詞本身含有force、power的含義有關(guān)。第③條“five Xing”和第④條“Wu Xing”都屬于音譯,都把“行”當作了專有名詞來處理。我們仔細斟酌“five Xing”這個翻譯會發(fā)現(xiàn)似乎是一一半英譯,一般音譯。但是five后面的名詞不是應該用復數(shù)么,是不是就應該改為“five Xings”?前文已經(jīng)提到“五行”中的“行”是指事物的一種變化規(guī)律,是一種動態(tài)的行為。所以這種翻譯不可取。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播,中國文化中的一些詞匯往往都采用音譯法,以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Wu Xing”這一譯法采取了全部音譯的方法,完全沒有任何對中醫(yī)文化的曲解與誤譯,應該是“五行”較為合適的翻譯版本。
四、結(jié)語
翻譯是語際間的轉(zhuǎn)換活動,文化差異的存在,使文化內(nèi)涵詞翻譯起來非常棘手,如果處理不當,便會成為翻譯中的難點,甚至成為信息傳遞的障礙。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醫(yī)藥學理論深奧玄秘,將其基本概念翻譯成外文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理解相關(guān)概念的基本內(nèi)涵,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zhì)。只有如此,才能明辨是非,把握主旨,從實而譯。
參考文獻:
[1]顧華.探討語言國情學視閾下“五行”翻譯.2017.
[2]劉志章.淺談語言國情學視閾下“五行”翻譯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