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燕
【摘? ?要】? 在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學交流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利用知識傳播和情感共鳴達成雙向的目的。進行教學交流,不僅僅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素質教育的必備要求,更是培養(yǎng)學生在未來發(fā)展中的一種良好素質。在初中英語這門學科當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本身就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而新課程標準改革又給學生在聽說讀寫這四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本文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旨在促進初中英語的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交流;高效策略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為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升學率,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比如進行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進行大量的測驗……但教師往往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交流的作用,教師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識的輸出,卻忽略了學生知識的輸入,這樣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習壓力,經常是新的知識還沒鞏固,舊的知識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這樣長期下去取得的效果是適得其反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注重交流的作用。
一、找到問題,明確目標
在關于英語的教學活動當中,一般都有教學交流存在。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小組探究學習;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等等,這些都是教學交流。盡管教學交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但是我國初中英語現在的教學交流狀況并不是很理想。在應試教育深刻的影響下,英語課堂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往往是教師一個人在上面講得多,而學生缺乏互動和回應。部分學生缺乏探究、質疑的勇氣,甚至有很多學生根本不愿意和教師進行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反饋的信息較少,加上學習壓力較大,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就越來越少。
例如,教師在教學《Where is my schoolbag?》這一單元時,教師要充分調動課堂氣氛,進行新課導入知識的學習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思考和預習。對于回答得好的學生,教師可以予以一定的獎勵。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教材質疑教師,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要引導他們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充分學會質疑。除此之外,教師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營造一個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覺得學習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教師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
要想加強教學間的交流,就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學會交流是進行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交流和分享,學生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能夠更好地補缺補差,也能夠明確地知道在別人身上能夠學到什么?從而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進行交流體驗。譬如教師可以實行教學民主的方式,通過讓學生上臺授課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夠讓學生知道教師在教學時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從而極大地喚起學生參與課堂的信心和熱情。
例如,教師在教學《How much is this T-shirt?》這一單元的時候,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然后在小組中選出一個代表進行上臺授課,最后教師再補充相關的內容,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支持和鼓勵。教師通過設置交流小組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擴大交流的范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的良好品質,更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說的勇氣,讓學生在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都能有所提升,用自己的英語水平來展現自我。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師生之間如果都沒有互動,那么知識的傳授就缺乏生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這樣:只追求學生的分數和教學的效率,而忽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長此以往,學生的成績確實得到了提高,知識點得到掌握,但是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卻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教學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方式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教師和學生之間除了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接受者這層關系之外,更應該是朋友。
例如,教師在教學《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扮演正確的角色。比如學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時候應該保持專注,并將別人發(fā)言時的重難點記錄下來。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要敢于去說英語,才能將自己的發(fā)音練好。同時這兩者可以進行有機的轉化,聽和說可以互相結合。教師在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淡化考試,綜合對學生的評價。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正面的肯定,教師要學會用積極的教學語言來評價學生,用科學、合理且全面的機制而不僅僅以成績?yōu)槲ㄒ粯藴?。最后,教師在課下要和學生進行充分的情感交流,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時刻關注他們是否有難題,教師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獲取學生的支持和肯定。
教學交流在這些過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語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上的交流不僅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當然,教師和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尺度,要遵守交流的準則。教師在這里過程當中也要不斷地尋求更好的教學方式,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將教師傳授的知識很好地消化,在交流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慧著.試論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7.
[2]葉文芳.新課改下中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教師,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