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 敏
在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從有效性方面評估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道德教育的滲透情況。小學語文滲透著德育內(nèi)容,對學生德育情感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教學,小學生德育情感培養(yǎng)的主要場所也就是課堂教學。教師應從課堂教學出發(fā),緊密貼合語文教學的基本需要,從學生所處的復雜德育環(huán)境入手,讓道德教育滲透幫助學生將語文課堂上所學會的道德原理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所以,我們要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教學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呢?還需要進一步從目前的工作入手,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關注道德教育的長期影響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是由一篇篇課文串聯(lián)起來的,對課文的學習,需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如作者生平、當時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生活境遇等,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具體含義,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做相應的補充,幫助小學生從多個角度豐富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尤其是一些距離現(xiàn)在比較久遠的文章,小學語文教師更要注重豐富這方面的信息,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給學生準備一些史料,這些歷史知識能讓學生頭腦中勾勒出更加清晰的畫面。即便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看到這樣的資料,學生也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非常自然地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相關的部分激活。有了這樣豐富的資料做補充,學生的直觀體驗能進一步增強。我們在進行道德教育滲透的時候,也可以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手,讓他們圍繞情感的體驗說一說,梳理明確自己的思想認識,了解認知情感和行為之間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道德與法治課,在道法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專注于思想道德問題的分析和研究。而在包括小學語文學科在內(nèi)的很多其他學科中,道德教育最好是以滲透的方式進行,否則會喧賓奪主。在小學語文學科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非常豐富,如與課文相聯(lián)系的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教師要結合有關教學內(nèi)容,介紹我國文學家的杰出成就,介紹現(xiàn)代中國人對文學發(fā)展的巨大貢獻。這樣的內(nèi)容能直指學生內(nèi)心,豐富學生認知體驗,幫助他們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在分組合作等具體教學形式中,小學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在與其他同學的合作和競爭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道德規(guī)范、課堂紀律等相關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正是教師進行教育的大好機會,所以,這樣的滲透教育更有針對性。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整個課程開展的主線,在教材中包含著非常豐富而珍貴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重視并進行挖掘,將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資源與學科教學目標及具體內(nèi)容等有機整合在一起,創(chuàng)新設計更具有小學語文課程特征的道德教育具體內(nèi)容。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照課文的實際內(nèi)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相應的德育計劃,設計出適宜的施教方法。比如,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再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情境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這樣的教育靈活性、適應性更強,而且能讓學生觸類旁通,把他們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靈活。因此,教師要重點做好備課工作,在備課時,認真研究教材特點,尤其在應用新教材以后,要把每一篇文章認真反復閱讀,結合課后的習題以及參考書目透徹整理,綜合地分析和歸納,讓小學語文教學中道德滲透的部分更加自然。
綜上所述,要做好長期進行道德教育滲透的心理準備,因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在任何一門學科教學中都要重視德育工作,小學語文教師要把語文這個學科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要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給學生做出榜樣,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聯(lián)系,提高道德教育開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